奢比屍
![奢比屍](/img/f/c27/nBnauM3X0cDM2kTNyEzN3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xc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有神,人面、(犬)[大] 耳、獸身,珥兩青蛇,名曰奢比屍。
【出處】
山海經·海經第九卷·大荒東經
簡介
或稱“奢比”,半人半獸的怪物,《山海經·大荒東經》說它是神,長著人的頭顱和野獸的身體,一對大耳朵上戴著兩條青蛇,名字叫奢比屍。《山海經·海外東經》肯定了這種描述,並且提到奢比之屍或者就是肝榆之屍。
史料佐證
肝榆既贛榆,肝榆之屍既贛榆之人。江蘇贛榆縣原政協副主席鄭礎久和連雲港報社王成章共持此說。
![奢比屍](/img/3/c01/nBnauM3XzYDM1YTOxIzN3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yc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但該贛榆有可能是今之贛榆,亦有可能是古郁州之贛榆。《山海經。海內東經》:“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根據贛榆縣誌:“贛榆地夏以前屬九夷,商屬人方,西周屬莒、祝其二國。戰國時,先後歸越、齊、楚領地。秦時置贛榆縣,治於鹽倉城,屬琅琊郡;漢屬贛榆、祝其、利城三縣,分屬琅琊、東海二郡。公元元年,漢平帝劉衍封司徒馬宮為扶德侯,置國於贛榆,贛榆縣移治郁洲(今連雲港市北連雲區);公元280年,西晉復贛榆縣。南北朝置為懷仁縣,世宗大定七年間(1167年)復名贛榆縣,此後元、明、清直至民初無變,先後隸屬於淮安府海州、江蘇省徐海道”。也就是說,要是《海外東經》成書於秦,奢比屍國位於今之贛榆;要是成書於漢代,奢比屍國有可能位於古郁洲,即今之連雲港市連雲區。
地下考古表明奢比屍國很有可能在連雲區。該區域的考古文化以龍山文化藤花落遺址為代表。藤花落遺址位於連雲港市中雲辦事處西諸朝村南部,在南雲台山和北雲台山的谷地沖積平原上,海拔高度6~7米,為距今 4500—4000年的龍山文化遺址。發現奠基坑、灰坑、灰溝、道路、房址、水溝、水稻田、石埠頭等遺蹟200多處。出土了石器、陶器、玉器 (爰有遺玉)以及炭化稻米等動植物標本2000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