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籠壺

爐膛壁與壺外殼之間的空心夾層,就是蓄水區。 壺的一側有把手,與之相反的另一側有壺嘴。 與別的燒火方式不一樣,套籠壺添柴是從上往下投的。

泡茶需要開水。用飯鍋燒水,清鍋費事不說,燒出來的水味道也不好。舊社會沒有電和液化氣,燃柴燒水的壺是居家過日子的必備之物。有坐在爐子上或者吊在支架上的平底壺,俗稱燎壺;另有一種在壺肚子裡燒柴加熱的壺,因為形狀有點像捕魚用的“套籠”,所以叫套籠壺。
套籠壺類似在中間放燒炭的那種火鍋,個頭卻比火鍋高多了。通常高30多厘米,直徑20厘米左右。外觀為筒柱狀,中間是爐膛。爐膛呈煙囪狀,即下寬上窄的梯錐形,上下貫穿整個壺體。爐膛壁與壺外殼之間的空心夾層,就是蓄水區。蓄水區上方有箇中空的圓形蓋子,摘下蓋子即可加水。壺蓋中間的圓孔是為了能讓煙囪上口凸露出來,方便煙火上升及添加燃料。壺的一側有把手,與之相反的另一側有壺嘴。握著壺把手,傾斜壺身就能把開水從壺嘴倒出來。
套籠壺的使用方法很簡便,用磚頭或者石塊在室外按三足鼎立之勢做支架,放上套籠壺,就可以添柴燒水了。燃料對農家來說是再方便不過的了,玉米芯、松球、碎樹枝、雜木塊等都行。與別的燒火方式不一樣,套籠壺添柴是從上往下投的。爐膛的上端既是煙囪又是添柴口,這種把相反功能集於一處的方式,唯獨套籠壺有。套籠壺以爐膛壁受熱,火勢集中,受熱面積大,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涼水燒開。來客人了,不用慌,幾分鐘後茶就可以沏上;幹活回家口渴了,不用急,一會兒就能燒開一壺水。正因為它燒水快,所以有的地方又稱它為“快馬子”。套籠壺雖然在城區已經不見了,但因其設計合理、使用方便,乳山農家及船家至今仍在沿用。
使用套籠壺要注意安全:在街上或者院子裡,要遠離可燃物;在木船上,要支在盆子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