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
《淮南子》卷十八〈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速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力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遵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釋義
典源譯文
在靠近邊塞的居民中,有一位精通術數的人,一次他家養的馬無緣無故跑到胡人那裡,鄰居家的人都為此事來安慰他。他說:“這事難道就不能變成好事嗎?”過了一段時間,跑走的馬領著一群馬回來了。鄰居家的人又都來賀慶。他說:“這事難道就不可能變為壞事嗎?”果然,因家有不少胡人養的好馬,他兒子騎馬玩時將大腿骨給摔斷了。這樣鄰居又來安慰他。他又說:“怎么知道這事不會變成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進攻邊塞,青壯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參戰,結果邊塞附近的居民死去十分之九,唯獨這戶人家因兒子跛腳,父子性命都保住了。所以說福可變為禍,禍可變為福,這其中的變化難以捉摸,深不可測。釋義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後遂以“失馬塞翁” 比喻因禍得福的人。亦指指忘身物外,樂天知命,不以得失為懷的人。亦作“失馬翁、塞翁”等同源典故
塞上翁 塞翁 塞翁失馬 塞翁心 塞翁禍福 塞邊翁 塞馬 失馬何憂 失馬安知非福 失馬翁示例
《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我家雖不寬餘,也還可以勉強溫飽,都因我無端的官興發作,幾乎弄得家破人亡;還仗天祖之靈,才幸而作了個‘失馬塞翁’。”唐 許渾 《懷舊居》詩:“朱門跡忝登龍客,白屋心期失馬翁。”
唐 戴叔倫 《贈韋評事儹》詩:“是非園吏夢,憂喜塞翁心。”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六:“﹝ 周益公 ﹞《謝衣帶鞍馬表》:‘褐衣褐見,莫陳 漢 戍之便宜;馬去馬歸,敢計塞翁之倚伏。’”
郁達夫 《己未出都口占》詩:“塞翁得失原難定,貧士生涯總可憐。”
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馬,一天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到這事,都來安慰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還會帶來福氣。”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裡覺得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過了沒幾天,丟馬不僅自動回家,還帶回一匹駿馬。
鄰居聽說馬自己回來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預見,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老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到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麼福氣,也許惹出什麼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裡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遊,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麼,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麼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徵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