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
嵩山

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古時曾稱外方嵩高,五代後稱中嶽嵩山。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最高峰連天峰1512米;面積450平方公里,東西綿延60多公里;東依省會鄭州,西臨古都洛陽,南依潁水,北鄰黃河。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我國名勝風景區,入選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太室山曾經為中國八大名山之一,據《史記·孝武本紀》載:“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
嵩山的組成

嵩山中部以少林河為界,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兩座高山層巒疊嶂,綿延起伏於黃河南岸。歷代的帝王將相、墨客騷人、僧道隱士,根據這些山峰的形態,給這些美麗的山峰命名,遂有七十二峰之說。
少室山
少室山,距太室山約10千米,御寨山上連天峰為嵩山之西峰,海拔1512米,為嵩山最高峰,主要建築為少林寺。據說,禹王的第二個妻子,塗山氏之妹棲於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廟敬之,故山名謂“少室”。少室山亦有三十六峰,山勢陡峭峻拔,諸峰簇擁起伏,如旌旗環圍,似劍戟羅列,頗為壯觀。少室山山頂寬平如寨,分有上下兩層,有四天門之險。據《河南府志》載,金宣宗完顏列與元太祖成吉思汗交戰時,宣宗被逼出京,曾退入少室山,在山頂屯兵,故稱“御寨山”。御寨山西有水櫃一處,人稱“小飲馬池”,水量能供萬人食用,傳說明末李際遇起義即在此處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