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記載
《南唐書.南唐書(南宋陸游).卷一.烈祖本紀第一》
昇元元年冬十月,吳帝禪位於我,甲申,即皇帝位,改吳天祚二年為昇元元年,國號齊,十二月二日為仁壽節,尊吳帝為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帝,上冊稱受禪老臣誥,追尊考溫為太祖武皇帝,丙申,以平章事張延翰為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門下侍郎張居詠。中書侍郎李建勛,皆為同平章事。以建康為西都,廣陵為東都,改尚書省為尚書都省,東都尚書省為留守院,丙戌,改齊明門為朝元門,丁亥,封弟知證為江王,知諤為饒王,戊子,降吳太子璉為弘農郡公,辛卯,降吳建安王珙,江夏王璘等十一人爵一等。而加官增戶邑,詔獄訟未經本處論決者毋得詣闕訴,乙未,降吳公主為國君,甲午,立王后宋氏為皇后,丙申,封女弟祀國君為廣德長公主,庚子,遣使如漢閩吳越荊南告即位,辛丑,追封吳歷陽公(氵蒙)為臨川王,謚曰靈,以禮改葬,戊申,封子景通為吳王諸道副元帥。判六軍諸衛事。十一月庚戌朔,改東都舊第為崇德宮,癸丑,改承宣院為宣徽院,丙辰追冊故妃魏國君楊氏為順妃,丁巳,追封長子景遷為高平郡王,長女為豐城公主,改辭狀司為清訟院,立侄景邁為晉陵郡公,景遜為上饒郡公,景邈為桂陽郡公,景逸為平陽郡公, 封女五人為盛唐,太和,永興,建昌,玉山公主。戊午,立子景遂為吉王,景達為壽陽郡公,以景遂為東都留守,江都尹,赴東都,已未,升東都海陵縣為泰州,割監城、泰興、如皋、興化縣屬焉,丁卯,高從誨表請置邸建康,從之,已巳,吳越王使將軍袁韜來賀即位。乙亥,追封故高平王景遷妃吳上饒公主為燕國君,謚貞莊。十二月庚寅,上太祖武皇帝陵曰定陵。追尊高祖以下皆為公王。而稱宗,配皆稱國君及妃。墓皆稱陵,惟武皇帝之配李氏曰明德皇后。丙午,有星孛北方。
《十國春秋·南唐五》:“烈祖七女,永興公主其第四女也。傳見吳春秋。 余豐城、盛唐、太和、建昌、玉山五公主,皆不知所出。又有興國公主,下嫁功臣馬仁裕,亦未詳其行次。”
《大源嚴氏族譜補充修撰》:
“第五十七世
續嚴續(912~1006年),字安上,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任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侍郎(宰相銜)。父親“可求”公侍淮南吳王楊行密始創南唐根基。楊行密卒後立其子繼之,稱吳王自立國號,可求公助徐溫奠立南唐,公官至尚書僕射(丞相)後徐溫之子徐知誥受吳禪位改國號為南唐。復其宗姓改李升,並以女“太和公主”下嫁“續”公,續公官至尚書左僕射(丞相)兩代相佐南唐數十年之久。南唐二世元宗時,受北周兵威脅,元宗為避北兵鋒芒,徙居洪都南昌,“續公”輔助太子李煜留守金陵,抵敵北兵,(後唐莊宗同光四年)舉家遷居,定居金陵(今南京)。後唐長興元年,“可求公”故(續公遷居後五年)後宋太祖趙匡胤受周禪,北兵氣勢熾烈,直逼南國,元宗逝後,太子李煜繼位(世稱李後主),續公雖竭力主張抵敵北軍然無濟於事,史載宋乾德四年,續公逝(實為避隱福建邵武桂林,並未真逝,後娶鄧植將軍之女鄧氏,生子三:嚴益、嚴義、嚴羔)。與公主所生子“嚴惠”留居金陵為官(時南唐滅)。惠公之後代遷居江西泰和,即“太和公主 ”受封地,衍出續公泰和嚴氏一脈。
楫 生子一,堅。
第五十八世
妣“太和公主”生子:
惠 南唐李煜歸降後,其舊臣削爵一等留用,公留居金陵為官。生子: “令鈞”公
堅 生子二;奇才,奇芳。”
《南唐書.卷十三.劉潘李嚴張龔列傳第十》
嚴續,子興宗,馮翊人,祖寶,仕故唐為江淮水陸轉運判官,徙家廣陵,父可求,為吳武王謀臣,及景王宣王嗣立,又皆有功,宣王建國,可求為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大和二年,續十餘歲,以父蔭補千牛備身,遷秘書郎, 尚烈祖女,生長富貴,而性恭謹,歷兵部侍郎尚書左丞。元宗即位,進禮部尚書中書侍郎,出牧池州。復拜中書侍郎,兼三司使,又出為江州節度使,數年,復入知尚書省,遂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初續之未出池州也,宋齊丘專國,公卿多附之,惟續持正不為屈,翰林學士常夢錫,嘗指言齊丘過咎,元宗語之曰:大臣惟嚴續能自立,然才短恐不能勝其黨,卿宜助之,夢錫退,諭指於續,續因與夢錫親厚,然不能盡用其言也,卒為黨人所排,與夢錫俱補外,及焉相,雖自以肺附盡忠不貳,然寡學識,聽用多非其人,不能稱職,或作螃蟹賦以跡切之,是時以軍興,百司政事,往往歸樞密院,續言多不見用,求罷,拜鎮海軍節度使,屬疾還都,已革猶不亂,與客言論如平時,後主使內夫人問之,歷陳群臣邪正,某當進,某當退,辭氣慷慨,不及其私。翼日卒,年五十七,謚曰懿,初續以不學見輕同列,遂力教子弟,諸子及孫。舉進士者十餘人。
家庭成員
父親 南唐烈祖李昪
駙馬 嚴續
兒子 嚴惠
孫子 嚴堅
曾孫
嚴奇才、
嚴奇芳
姐妹
豐城公主,長女、
永興公主,第四女,本為南吳太子妃、
興國公主,下嫁南唐功臣馬仁裕、
玉山公主、
盛唐公主、
建昌公主。
兄弟
南唐中主李璟、
李景遷,追封楚王、
李景遂,封晉王、
李景達,封齊王、
李景逷,封江王。
侄子
南唐後主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