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方法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AST)測定的方法有電泳法、離心交換樹脂法、比色法、免疫抑制法和酶水解法等。前三種因靈敏度差、特異性不強或操作繁鎖,在臨床的套用較少。主流的檢測方法主要有免疫抑制法和酶水解法2種 。
工作原理
1. 免疫抑制法:試劑中的單抗人C-AST抗體與樣本中的C-AST抗原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使C-AST活力被抑制,而m-AST活性不受影響,此時利用速率法測得AST結果即為m-AST活力。
優點:免疫抑制法適用於各類型的自動化分析儀,特異性高、重複性好、診斷價值高,更適用於臨床作大批量的檢測,可列為肝功能常規項目。
缺點:需要免疫動物,試劑來源不易,且易受到抗體製備比例的影響。
2. 酶水解法:採用專一性的C-AST水解劑特異性地水解血清中的C-AST,而m-AST不被水解,所以可以用速率法測定血清中的m-AST活性。
優點:水解作用溫和,形成結合物的穩定性強 。
缺點:水解時間較長使得樣品前處理工作較為繁瑣,酶試劑較貴且不易保存。
臨床意義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廣泛分布於人體各組織中,其中以心肌、肝臟含量最為豐富,是一種細胞內酶,正常情況下,細胞外液含量極低。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是肝功能檢查中的一項,一般用來檢驗肝組織是否受損。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以其在胞記憶體在的部位不同,可分為細胞質型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C-AST)和線粒體型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m-AST)兩種同工酶。
1. 正常機體或機體輕度病變時,部分機體細胞的細胞膜滲透性增高,C-AST逸出到細胞外液,血清C-AST活性較高,而m-AST活性較低;嚴重疾病時,出現細胞壞死、線粒體崩解,大量m-AST從壞死細胞逸出導致血清m-AST活性增高。
2. 當心、肝等臟器損傷時,血清中的AST含量明顯升高,表明機體炎症的產生和細胞的壞死。目前,血清中AST活性的大小主要用於判斷肝臟的受損情況。
3. 僅僅測定總AST活性不能完全反映心與肝損傷程度和判定預後。測定血清m-AST可間接了解肝細胞超微結構損傷及線粒體損害的嚴重程度。m-AST不僅能作為心、肝細胞壞死的指標,也能作為對心與肝臟疾病動態監測的指標。
4. AST升高可以提示心肌梗死或心肌炎。
5. AST升高可以反映肝細胞損傷嚴重,甚至患者已經到了肝硬化的程度。
正常參考值
一般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正常值是0~40U/L(單位每升)。
引起指標增高的疾病
1. 病毒性肝炎
這是引起指標升高的最常見的原因,各類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均明顯使得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
2. 肝硬化與肝癌
肝硬化活動時,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患者AST大多正常或輕度升高。
3. 心臟疾病
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時,AST指標升高。
4. 中毒性肝炎
多種藥物和化學製劑均可引起AST升高,停藥後,指標可恢復正常。
5. 酒精性肝病
大量或長期飲酒者可發生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硬化,均可導致AST升高。
6. 膽道疾病
膽囊炎、膽石症急性發作時,AST升高。
7. 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
如肺炎、傷寒、結核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都是引起AST升高的原因。
注意事項
1. 在肝功能檢查中,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不一定就是肝炎引起的。因為飲酒、勞累、熬夜、劇烈運動、藥物都可能引起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所以出現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也不用過於緊張,需到正規醫院進行確診。
2. 對於有肝臟疾患的孕婦而言,懷孕AST升高首先要到專業的肝病治療中心做過常規的化驗即A肝、B肝、C肝等抗體的檢查,如果不是B肝,不必太過擔心;如果B肝患者懷孕轉氨酶高,可以檢查其他肝功能,如果確定是肝功能異常,可以接受治療。
3. 檢測前應空腹12小時取靜脈血。也就是說,在檢查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前12小時,應保持空腹,不能進食,否則會引起檢查結果出現偏差。
擴展閱讀
[1] 魏晨玲, 張淑蘭.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線粒體同工酶的套用價值與研究進展[J]. 國際檢驗醫學雜誌, 2006, 27(12):1102-1103.
[2] 王秀麗, 董解菊, 蒲曉允. 天門冬氨酸轉氨酶同工酶測定對心、肝疾病診斷的臨床意義[J]. 重慶醫學, 2007, 36(10):917-918.
[3] 盧業成, 羅潔, 龔蘭. 線粒體型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同工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比值在各類肝損害病程中的變化[J]. 中華檢驗醫學雜誌, 2003, 26(8):47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