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裂地動

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著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作品原文

或曰:“《傳》曰:天裂陽不足,地動陰有餘。然乎?”郁離子曰:“天道幽微,非可億也。然以吾觀之,天裂陽不足是也;地動陰有餘未必然也。夫天渾渾然氣也,地包於其中,氣行不息,地以之奠,今而動焉,豈地之自動乎?觀乎地之動也,蓋象夫震掉顫惕,而不為跣躍奮舞之狀也。夫既不為跳躍奮舞,則豈地之自動乎?其必有以使之然矣。然則地之動也,非其自動也,繇其所麗者有所不恆而使之然也。猶舟之在水,其動也繇乎水,非舟之自動也。吾固曰天裂陽不足是也:地動亦陽不足,而非陰有餘也。”

釋義

【註解】

① 天道幽微:天道,中國哲學術語,原指日月星辰等天體運行的現象和過程。唯心主義者認為這是神的意志的體現。幽微,深奧。

② 億(yi):通“臆“。臆斷。

③ 渾渾(hun hun):渾厚的博大貌。

④ 奠(dian):定。

⑤ 震掉顫惕:掉,擺;搖。顫惕,顫抖。

⑥ 麗(li):附著。

【譯文】

有人說:“《左傳》上說:‘天裂是陽氣不中,地動是陰氣有餘。’是這樣嗎?”郁離子說:“天體的運行深奧難測,不可臆斷。然而據我觀察它,天裂陽氣不足是對的;地動陰氣有餘卻未必是這樣。天體渾然是大氣啊,大地被包圍在它中間,大氣運行不止,大地由它奠定,現在卻震動了,難道是大地自己動嗎?看大地震動,就像震搖顫抖的樣子,而不是跳躍奮舞的樣子。既然不是跳躍奮舞的樣子,那怎么能是大地自己動呢?那必定是有什麼力量而使它這樣。然而大地震動了,並不是它自己動,由於它所附著的地方不能永恆而使它這樣啊。就像船在水中,船動是由於水,並不是船自己動。我本來就說天裂因陽氣不足是對的;地動也是陽氣不足,而並非陰氣有餘。”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