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牡蠣灘

天津牡蠣灘分布在寶坻區南部和寧河縣中部、東部地區,由海灣環境下的長重蠣和近江重蠣的屍積群和埋葬群組成,為距今5800~2200年前的產物。牡蠣生長在潮間帶下部和潮下帶水面下,故將牡蠣層的頂面作為判定當時海平面的標誌之一。寧河縣的牡蠣灘呈帶狀東西向分布,表明當時潮汐方向為南北向,與現代相近。面積最大的牡蠣灘在寧河縣西部東棘坨鄉史莊子到姜莊子間的河道中,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730米,面積73公頃。

厚度最大的牡蠣灘位於寧河縣東部靠京山鐵路的裴莊,牡蠣層厚度大於5米。牡蠣灘中牡蠣殼占90%以上,牡蠣殼個體直徑最大者50厘米,最小者幾厘米,與生長速度有關。屍積群以坐姿為主,埋葬群以臥姿、瓣殼為特徵,反映當時海灣比較寧靜,海水清澈。2200年前海平面比現今高出1米左右。據國內外專家的研究,其完整性、清晰性和典型性在國際上是罕見的,是自然界留給人類的珍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牡蠣灘的規模、剖面層厚、清晰度、殼體長度堪稱世界奇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