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是一所以工學、教育學為主,理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兼有的教學型普通高等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面向全國培養職教師資和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被譽為“中國培養職教師資的搖籃”。學校先後被國家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確定為首批“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國家級職業培訓教師培訓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等13個基地。國家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建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建設方案,明確了將學校建成國內一流水平職業技術師範大學的任務。
學校在堅持高等教育統一性的前提下,根據職業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科學、準確定位,明確發展方向,堅持“動手動腦,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實訓、實驗教學體系。歷經二十幾年的建設和發展,特別是在中央與地方共建項目及天津市“十五”、“十一五”綜合投資規劃建設中,實訓、實驗的教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並在全國同類院校中處於領先地位。
天津工程師範學院工程實訓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組建於2005年,是以本科生工程實訓教學為主、實驗教學為輔,集實訓、實驗教學、職教師資培訓、技術研究與開發、社會服務、技能競賽於一體的校級實踐教學中心。“中心”建設始終與學校發展和教學改革相適應,以培養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形成了“合理配置資源、跟蹤技術發展、營造企業環境”的建設思路。
建設思路
1.開展技能訓練,建設專業實訓基地(1984年—1990年)
學校根據培養職教師資的目標,強調實踐教學要“理論聯繫實際,強化動手能力”。學校試行“理工科+師範教育+技能訓練”培養模式,增加了技能訓練教學環節。1984年,學校整合機械系、附屬工廠等部分資源,在機械系建立了“大學生實習廠”。從1988年起,學校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投資總額180萬美元,重點建設了“自動化實訓基地”,同時,更新、添置設備改善“大學實習生廠” 教學條件。
2.實行“雙證書制”,實訓基地建設大發展(1991年—1997年)
1991年,學校創立和實施 “雙證書一體化”職教師資培養模式。“雙證書”是指學生不僅取得畢業證書,還要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一體化”是指畢業生既能講授專業理論課,又能指導職業技能訓練。實踐教學注重“知行合一、強化職業技能”。1992-1996年實施中級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1996-1997年進行了高級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試驗。1994-1996年,通過日本JICA無償援助項目,引進18億日元的國外先進設備,建立了“數控實訓基地”和“汽車實訓基地”,充實了自動化、電子等專業先進的實訓教學設備,使學校在數控、汽車、自動化、電子等領域的實訓條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1996年,培養出我國首批具有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的大學本科畢業生,被稱作“雙高”人才。1997年,學校“實行雙證書制,培養一體化職教師資”的教學成果,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3.培養“雙高”人才,增加高新技術技能訓練項目(1998年—2003年)
1998年始,學校實施“雙高”人才培養方案,啟動高新技術技能訓練和考核,培養大學生高新、高級、複合型技術技能。2002年,實施 “本科+技師”教學改革方案,首創了“本科+技師”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學校加大對實訓、實驗教學基礎設施的投入,截至2002年,共投入2032萬元用於實訓、實驗室建設。2002年,為適應電子信息產業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對電子信息“雙高”人才的迫切需要,建立了相對獨立的“電子系實訓實驗中心”。同時,天津市高校“十五”綜合投資項目啟動,學校實訓、實驗中心建設開始邁上新台階。2003年,培養出我國首批10名具有技師職業資格的大學本科畢業生。
經過多年實踐,學校形成了“重技強能、致學致用”的實訓教學理念,並以此指導實訓教學改革。
4.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建立實訓、實驗室校系兩級管理體系(2004年-2007年)
2004年,學校為加強實訓教學管理,資源高度共享,開始籌建“工程實訓中心”,成立建設領導小組,廣泛進行調研。2005年,整合電子系實訓實驗中心和自動化系實訓實驗中心部分實訓實驗室,建立了校級“工程實訓中心”。 2006年,學校投入3700萬元,建設1.4萬平方米的工程實訓教學樓。同年,整合汽車工程系實訓實驗中心、機械工程系現代製造技術實訓中心等工程實訓實驗教學資源,併入“中心”。
2007年,逸夫工程實訓教學樓落成啟用,資源得到進一步整合。
通過天津市“十五”、“十一五”綜合投資和中央與地方共建項目,共投資2014萬元,專門購置了以生產型為主的教學設備和測量儀器,建設數控加工、自動化、電氣技術、電子技術、汽車維修專業等實訓實驗室。同時,“中心”積極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聘請企業專家指導實訓教學,建立聯合實訓實驗室、技術研發中心和校外實習基地。
“中心”本著“重技強能、致學致用”的實訓教學理念,形成了“以職業技能訓練為核心,注重工程意識培養”的實訓教學特色,實訓教學取得豐碩成果。
2004年,學校“‘教學改革—科技創新—學科競賽’互動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教學成果獲得天津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5年,學校“培養高等技術套用人才的一種新模式—‘本科+技師’”教學成果,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6年,教育部專家組對學校進行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評估結果為優秀。其中,實訓、實驗教學得到專家的高度評價。
2001年-2007年,學校在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CCTV杯”大學生機器人電視大賽和“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等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中心”作為工程實訓教學單位和面向社會的公共服務平台,近五年,每年接納6000餘名學生,年均教學人時數99.3萬。與20家企業簽訂了各類合作協定。為全國中、高等職業教育培訓骨幹教師2163人,培訓企業員工1327人(見附表1-1)。承接了國家、天津市和學校各級別技能競賽組織工作。先後有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等40餘所本科院校,60餘所高職院校,200餘所技工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前來“中心”學習交流,韓國技術教育大學、日本能力開發大學等學校的校長、學者來中心考察。“中心”教師自行開發研製的機電一體化和汽車實訓裝置等設備,已裝備了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百餘所院校的實訓實驗室,受到了廣大用戶院校的歡迎,並且已出口越南、墨西哥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中心”為全國培養職教師資的高等院校、高職院校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為正在開展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普通工科院校提供了借鑑。
以2007-2008學年為例,“中心”主要面向我校21個專業開展實訓和實驗教學,總人數6056人(見表2.1)。學校規定以相應工種的國家職業資格鑑定作為工程實訓課程的考核,實訓鑑定等級包括中級工、高級工、技師。此外,還承擔面向全校的電工電子、液壓氣動實驗教學和部分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
“中心”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面向機械、電子、自動化、汽車、計算機等院系的學生,結合科研立項、儀器設備開發、學科競賽、協會活動等形式,開展創新實踐活動。2007年,參加學生達12000人次。
近年來,“中心”從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入手,調動教、學兩方面積極性,啟迪學生思維,鼓勵個性發展,推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在改革中,運用網路技術、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製造、虛擬現實技術等現代實訓、實驗技術。堅持學生在實訓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滿足職業教育和企業需求為導向,倡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教學方法
工程實訓教學方法
(1)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推行實踐教學方法改革
“中心”教師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採用案例教學法、項目式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四步曲”教學法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職業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中心”大力倡導啟發引導式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思維,提高認知能力和套用能力。工程實訓教學中,學生訓練和教師講授的比例約為4:1。學生自主訓練是核心環節,要求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在訓練中學習、提高。教師的作用更集中在於對學生訓練思路、訓練過程和技術難點的指導。如:採用“四步曲”教學法,第一步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我設定訓練方案;第二步學生對訓練方案進行相互交流;第三步具體實施訓練方案;最後一步師生共同對訓練方案進行綜合評價。對於學習中的難點和問題,教師不作簡單的回答,而是多採用討論方式,引導學生自己解決。
(2)因材施教,開設自選實訓課題
“中心”為學生開設了自選實訓課題,學生根據自己特長選擇實訓項目,自擬實訓方案。針對學生技能水平差異,學生可量力選題,教師因材施教。例如,在電子技術技能訓練中,對於模擬電子電路設計模組中的“功放電路設計”課題,教師只提出設計指標,學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特長,既可以選擇使用三極體電路也可以選擇使用運算放大器電路來完成設計任務,學生按照課題要求自擬實訓方案,經同組同學討論和教師指導,最終完成設計。
(3)產訓結合,參與企業技術改造
實訓教學注重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參與解決工業生產的實際問題。如,在維修電工實訓中,為天津第五工具機廠完成龍門刨床電氣維修改造、高頻爐單片機控制系統改造,為機械基礎實驗中心完成高精度磨床電氣控制系統改造;在數控實訓中,為摩托羅拉公司、天津一汽豐田汽車公司開發製造模具。“中心”聘請了多名校外專家和技能高手,如: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李津來、全國青年職工技能大賽裁判長劉介臣等,結合企業技術改造,進行工程案例教學。
(4)練賽結合,營造競爭進取氛圍
在工程實訓教學中,組織技能競賽,增強學生未來求職競崗的競爭力。以數字電子技術實訓為例,在交通燈控制電路實訓中,要求學生使用不同的數字元件進行設計,在分組實習中適時組織小組間及個人技能競賽,對競賽的優勝者給予評優的獎勵。通過強化操作訓練,學生熟練地掌握了電路的設計方法,為數字電路實訓及以後的電子技術實訓的順利進行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5)參加崗位見習,增加工程經驗
崗位見習是一種比較好的提高學生操作技能的方式,很多行業的知識更新快,而且要求從業人員具有很強的動手能力。組織學生在學好專業理論的同時,參加企業一些項目的運作,緊跟行業發展的形勢,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2007-2008學年,“中心”共派出300餘名學生參加崗位見習。
工程實訓教學手段
(1)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現實與虛擬教學相結合
學校建立網上教務管理系統,包括學生網上選課、成績錄入與傳送、網上評教等。“中心”建有教學網站,網路課程、賽事集錦等教學資源上網,學生可以登入網站瀏覽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教學大綱、視頻課程和教學課件等,師生可以實現網上交流。引入現代教學手段,積極推行計算機輔助教學,建設了CAD/CAM、EDA實驗室,套用“數控教學仿真”、“Multisim電路設計與仿真”等教學軟體,實現虛擬與現實結合,進行現代工業套用技術教學。
(2)發揮儀器設備資源優勢,提高實訓教學水平
將“中心”具有先進工業技術的儀器設備和技術引入工程實訓教學中,讓學生接觸工業技術前沿、擴大視野。“中心”購置了包括立式加工中心、數控車床、CNC電火花加工機、數控工具機綜合實訓系統、發動機性能試驗台、汽車自動檢測系統、SMT實習系統和液壓氣動實驗裝置等先進儀器設備,學生對現代工業技術有了進一步了解,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3)開發儀器設備,更新教學手段
“中心”利用科研和資源優勢開發了現代教學儀器23種,技術含量高,教學效果好,適應學校特色教學需要,有力推動了教學改革。“中心”教師領頭,學生積極參與,開發了“數控工具機實驗系統”、 “豐田TUZ-FE發動機實驗台”、 “YAG雷射器實驗裝置”、“模組化多功能實訓裝置”、“大螢幕彩電示教系統”,“大型電氣控制設備仿真訓練系統”等儀器設備。儀器設備的開發,既改善了教學條件,又鍛鍊了教師和學生的科研能力。
(4)創造企業環境,營造工作氛圍
“中心”在建設中,從管理體制到實訓室設定都仿真企業環境,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企業氛圍,縮短工程實訓教學與企業的距離。“中心”的儀器設備大多是生產型設備,如機械加工設備、汽車維修設備等;“中心”的汽車維修、機械加工等實訓場地都是仿照企業車間環境設定;在實訓教學內容上,各模組的設計均考慮生產中需要的技術技能和經常遇到的問題;在管理上,按照現代企業的要求,嚴格規程、紀律、考勤、考核。
1 網路實訓實驗教學資源
(1)職業工種和職業資格等級國家職業鑑定標準、實訓大綱
(2)網路課程或課件;
(3)部分實訓教學、工程案例等視頻資源;
(4)實訓模組、實驗項目;
(5)實訓、實驗課程和各實訓、實驗室情況介紹;
(6)技術技能支持平台(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藝);
(7)學科競賽的信息和相關選題信息;
(8)師資隊伍構成情況;
(9)安全和管理制度。
2 信息化管理
(1)建設了“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工程實訓中心網站”,內容包括:資源管理、賽事集錦、創新基地、對外服務、成果介紹、王洛課程、技術交流、專家風采等;
(2)建設了實訓、實驗室開放管理系統,學生可在課外預約實訓、實驗或其它科技活動;
(3)通過學校教務管理系統,實現教學信息上報、網上評教;
(4)實現網上答疑、師生交流、實驗、實訓教學信息發布;
(5)儀器設備管理網路化。
3 網路化建設
“中心”不斷完善網路建設,提高網路利用率,基本實現實訓、實驗教學管理網路化。公布了實訓、實驗教師和管理人員的電子信箱,設立留言板,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並收集意見。
實訓、實驗預約系統已經啟用,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和“中心”提供的開放實訓、實驗室的時間、內容和名稱,提前一周預約。“中心”根據學生預約的情況,做好準備工作並配備相應的指導教師和指導人員。
在設備利用方面,“中心”利用網路化平台實現了大型設備使用情況的網路管理,提高了大型儀器設備的共享性和利用率。
社會評價
經過長期的建設,工程實訓中心在實訓、實驗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教學經驗,在全國培養套用型人才的高校特別是職業教育領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及輻射作用。具體表現在:
媒體報導
(1)中國教育報《上台能講授理論下台能指導實踐--天津工程師範學院培養“本科+技師”特色人才》(2006年11月30日)。
(2)天津日報《優秀人才是這樣煉成的》(2006年12月5日)。
(3)中國青年報《中國職業教育之路大發展帶來連鎖反應 職校大手筆網羅人才》(2006年12月25日)。
(4)2004年,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4次報導了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特色及成果,大大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和社會聲譽。
教育援外
近年來,“中心”的實踐教學模式被越來越多的國外職業教育所關注。我校作為全國首家“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為開發中國家教育官員進行職業教育管理培訓,共培訓賴比瑞亞教育部長助理伽麥哈·拜克等教育官員87人;為非洲、西亞、東歐34個國家培訓職教師資251人;派出教師赴衣索比亞、葉門89人次,參與培養培訓學生8000餘人。學校還成立了國內首家非洲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系統地開展非洲職業教育研究,衣索比亞聯邦議長穆拉圖、教育部國務部長溫德沃森·可夫羅為我校非洲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2007年,“中心”組織教師援建了衣索比亞多科技術學院訓練中心。
建設理念和教學模式的示範作用
“中心”建設理念和經驗被國內同類院校實訓中心或實訓基地普遍借鑑,每年到天津工程師範學院工程實訓中心參觀的兄弟院校教師人數在400人以上。“中心”教師多次被兄弟院校聘為專家,參與實訓和實驗室建設研討和論證工作。
實訓實驗教學儀器設備開發
“中心”自主開發及與企業聯合開發研製的實訓、實驗儀器設備被國內1000多所院校採用,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教學資源開放
“中心”在天津地區面向其他兄弟院校開放,如電控發動機實驗室、自動變速器實驗室等對河北工業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及中高職業院校的學生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