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最新天氣狀況的預測]

天氣預報[最新天氣狀況的預測]

天氣預報(測)或氣象預報(測)是使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未來某一地點地球大氣層的狀態進行預測。從史前人類就已經開始對天氣進行預測來相應地安排其工作與生活(比如農業生產、軍事行動等等)。今天的天氣預報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數據(氣溫、濕度、風向和風速、氣壓等等),然後使用目前對大氣過程的認識(氣象學)來確定未來空氣變化。由於大氣過程的混亂以及今天科學並沒有最終透徹地了解大氣過程,因此天氣預報總是有一定誤差的。 我國中央氣象台的衛星雲圖,就是從“風雲一號”等氣象衛星攝取的。利用衛星雲圖照片進行分析,能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天氣預報就時效的長短通常分為三種:短期天氣預報(2~3天)、中期天氣預報(4~9天),長期天氣預報(10~15天以上)。中央電視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氣預報。

基本信息

誕生背景

天氣預報常用天氣符號 天氣預報常用天氣符號

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陰晴雨雪、最高最低氣溫、風向和風力及特殊的災害性天氣。就中國而言,氣象台準確預報寒潮、颱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出現的位置和強度,就可以直接為工農業生產和民眾生活服務。

天氣預報是根據氣象觀測資料,套用天氣學、動力氣象學、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對某區域或某地點未來一定時段的天氣狀況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預測。它是大氣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目標。對人們生活有重要意義。

如今人們外出,收聽、觀看或者查詢天氣預報,就可以決定是否帶雨具,而在過去,則要顧慮天氣情況。那么,氣象台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天氣預報是怎樣誕生的呢。

古代預報

中國古人的天氣預報

按照“天命論”的觀點,日出日落和潮漲潮落是周而復始的自然周期變化現象。人們對這些周期性變化能夠做出較準確的預報。然而,人們又常常看不到規則的日出日落和潮漲潮落。這時,人們又指望能預先知道那些不規則的現象。

自古以來,中國知識分子關注著對天文、對地震和對氣象的預測。古代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的口號。前句是要臣民服從皇帝。後句是要皇帝聽信天意。天意給皇帝的行動有了制約。這些天意多來自對天(如日食)和對地(如地震)的不認識,對極端天氣和異常氣候,如雷電、旱災、水災、火災、蝗蟲災害等的不可預測。對自然災害的上(皇帝)下(臣民)無知為臣民們發表意見大開了方便之門。

早期,天文和氣象是不分家的。天文和氣象都要觀測和預報。三千年前,我國甲骨文中,就有了關於天氣實況的記錄,包括風、雲、虹、雨、雪、霜、霞、龍捲、雷暴等。自從有了文字記載了大量的天氣事件後,一些知識分子終於有了對氣候的認識。在我國古代,觀測天文氣象,制定曆法,了解和預測氣候,最明確的用途是為了安排農事生產、祭祀及其他活動。卜辭中還反映出人們已經有預知天氣狀況的要求,這些都是和當時農業生產的需要相適應的。如遠在春秋時代,古人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

由落下閎與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如果大署時節的氣溫不高,霜降時節無霜,大雪時節沒有發生過降雪,大寒時節氣溫不低,說明天氣反常了。可見,古人已經有了氣候及其變化與極端天氣和異常氣候之間相對關係的意識。

幾千年來,水手、漁民、農民和獵人看雲、看風、看天象、看物象來預測天氣,探索作天氣預報。天氣預報成了一套民間技藝。古代人觀天象,測風雲。前者是肉眼和簡單儀器能夠觀測到的天空狀況,不但觀測日月星辰的變化,還記錄了各種過去和當前發生的自然現象,並把總結的經驗與當前觀測結合起來,做出天氣預報。《三國演義》中描述的借東風火燒曹軍戰船和大霧天草船借箭的故事,都是因為諸葛亮認識了長江流域的氣候和異常天氣變化特點做出的短期天氣預報在軍事上的套用。15世紀的壓板風速儀,以及唐玄宗王宮使用的相風旗和清道光年間的相風鳥,它們都是早期的風向或風力觀測設備,表明儀器是天氣預報走向定量化不可缺少的手段。

西方古人的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是一門套用科學。科學的成就發端于思想。大約在公元前340年,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寫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氣象學專著—《氣象通論》(Meteorologica)。書中闡述了颶風、焚風和風的成因與分布,暈、虹、雷電等大氣光象,雲、雨、雹和霾的形成,以及氣候變化等。亞里士多德將先前所有的各種氣象學思想和經驗進行了系統的整理,提出了自己對各種天氣現象的見解和理論,使之成為一門有系統的科學—古代氣象學,即古代天氣預報的思想基礎。當時局地天氣觀測的描述決定了天氣預報也是局地的。亞里士多德把局地天空分成了上下兩個部分:一曰天域(Celestial region)—月球軌道以外的區域,一曰地域—月球軌道以內到地面的範圍。前者是天文學的觀測和研究範圍,後者中發生的大氣現象屬於氣象學的研究對象。他認為,乾暖的發散物即構成風,濕冷的發散物構成水汽,即雨水的來源,所以空氣是水汽和風的媒介物,雲、雨、雪、霜、露都是由於空氣溫度的變化而形成的。亞里士多德的權威主宰了西方氣象學理論長達兩千年之久。在17世紀末以前,西方所有有關氣象學的著作和論著都沒能脫離亞里士多德氣象學的影響[3]

發展歷史

國內

古代主要是根據陰陽五行的原理來進行,簡單的說古代的中國人把世界萬物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形式再加上陰陽兩種狀態(這種分類也不是死板的,也是在變化的),根據陰陽五行的自身狀態和轉化規律進行預測。

日曆裡面的農曆節氣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天氣預報。

欽天監具有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的作用。

秦、漢至南朝,太常所屬有太史令掌天時星曆。隋秘書省所屬有太史曹,煬帝改曹為監。唐初,改太史監為太史局,嗣曾數度改稱秘書閣、渾天監察院、渾儀監,或屬秘書省。

開元十四年(726),復為太史局,屬秘書省。乾元元年(758),改稱司天台。五代與宋初稱司天監,元豐改制後改太史局。遼南面官有司天監,金稱司天台,屬秘書監。元有太史院,與司天監,回回司天監並置。

明初沿置司天監、回回司天監,鏇改稱欽天監,有監正、監副等官,末年有西洋傳教士參加工作。

清沿明制,有管理監事王大臣為長官,監工、監副等官滿、漢並用,並有西洋傳教士參加。乾隆初曾定監副以滿、漢、西洋分用。後在華西人或歸或死,遂不用外人入官。

公元前650年左右巴比倫人使用雲的樣子來預測天氣。公元前340年左右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天象論》中描寫了不同的天氣狀態。中國人至少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有進行天氣預報的紀錄。古代天氣預報主要是依靠一定的天氣現象,比如人們觀察到晚霞之後往往有好天氣。這樣的觀察積累多了形成了天氣諺語。不過許多這些諺語後來被證明是不正確的。

國外

從17世紀開始科學家開始使用科學儀器(比如氣壓表)來測量天氣狀態,並使用這些數據來做天氣預報。但很長時間裡人們只能使用當地的氣象數據來做天氣預報,因為當時人們無法快速地將數據傳遞到遠處。1837年電報被發明後人們才能夠使用大面積的氣象數據來做天氣預報。

20世紀氣象學發展迅速。人類對大氣過程的了解也越來越明確。1970年代數字天氣預測隨電腦硬體發展出現並且發展迅速,今天成為天氣預報最主要的方式。1853~1856年,為爭奪巴爾幹半島,沙皇俄國同英法兩國爆發了克里木戰爭,結果沙俄戰敗,正是這次戰爭,導致了天氣預報的出現。

天氣預報圖示 天氣預報圖示

這是一場規模巨大的海戰,1854年11月14日,當雙方在歐洲的黑海展開激戰時,風暴突然降臨,且最大風速超過每秒30米,海上掀起了萬丈狂瀾,使英法艦隊險些全軍覆沒。事後,英法聯軍仍然心有餘悸,法軍作戰部要求法國巴黎天文台台長勒佛里埃仔細研究這次風暴的來龍去脈。那時還沒有電話,勒佛里埃只有寫信給各國的天文、氣象工作者,向他們收集1854年11月12~16日5天內當地的天氣情報。他一共收到250封回信。勒佛里埃根據這些資料,經過認真分析、推理和判斷,查明黑海風暴來自茫茫的大西洋,自西向東橫掃歐洲,出事前兩天,即1854年11月12日和1854年13日,歐洲西部的西班牙和法國已先後受到它的影響。勒佛里埃望著天空飄忽不定的雲層,陷入了沉思:“這次風暴從表面上看來得突然,實際上它有一個發展移動的過程。電報已經發明了,如果當時歐洲大西洋沿岸一帶設有氣象站,及時把風暴的情況電告英法艦隊,不就可避免慘重的損失嗎?”於是,1855年3月16日,勒佛里埃在法國科學院作報告說,假如組織氣象站網,用電報迅速把觀測資料集中到一個地方,分析繪製成天氣圖,就有可能推斷出未來風暴的運行路徑。勒佛里埃的獨特構想,在法國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強烈反響。人們深刻認識到,準確預測天氣,不僅有利於行軍作戰,而且對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都有極大的好處。由於社會上各方面的需要,在勒佛里埃的積極推動下,1856年,法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正規的天氣預報服務系統。

天氣預報的誕生歷史說明,氣象條件可以影響局部戰爭或戰役的勝敗,而由於戰爭的需要,又推動和發展了氣象事業。

天氣預報隨著時代的進步,預報的方法也產生了很多。

設備

雙站

17世紀以前人們通過觀測天象、物象的變化,編成天氣諺語,據以預測當地未來的天氣。17世紀以後,溫度表和氣壓表等氣象觀測儀器相繼出現,地面氣象站陸續建立,這時主要根據單站氣壓、氣溫、風、雲等要素的變化來預報天氣。

天氣圖

1851年,英國首先通過電報傳送觀測資料,繪製成地面天氣圖,並根據天氣圖製作天氣預報。20世紀20年代開始,氣團學說和極鋒理論先後被套用在天氣預報中。30年代,無線電探空儀的發明、高空天氣圖的出現、長波理論在天氣預報上的廣泛套用,使天氣演變的分析,從二維發展到了三維。40年代後期,天氣雷達的運用,為降水以及颱風、暴雨、強風暴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數值天氣

數值天氣預報是利用大氣運動方程組,在一定的初值和邊值條件下對方程組進行積分,預報未來的天氣。1921年,Richardson第一次嘗試用數值的方法預報天氣。因為計算工作量極為龐大,他組織了大量人力,設計了詳細的計算表格,才得以完成,然而得預報結果卻與實際大氣的變化嚴重不符,其原因是沒有處理好大氣中高頻波的作用。1950年,Charney基於濾去高頻波後的大氣運動方程組,利用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ENIAC成功製作了24小時數值預報。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觀測手段的進步,以及對大氣物理過程認識的深入,數值天氣預報已取得很大進步,成為天氣預報的主要手段。尤其是60年代發射氣象衛星以來,衛星的探測資料彌補了海洋、沙漠、極地和高原等地區氣象資料不足的缺陷,使天氣預報的水平顯著提高。

天氣須知

雷雨天氣

注意事項

1.應該留在室內,並關好門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員應躲入建築物內。

2.不宜使用無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電視、音響等電器,不宜使用水龍頭。

3.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築物外牆,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或其他類似金屬裝置。

4.避免使用電話和無線電話。

5.切勿游泳或從事其他水上運動,不宜進行戶外球類、攀爬、騎駕等運動,離開水面以及其他空曠場地,尋找有防雷設施的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於山頂、樓頂或其他凸出物體,切勿近導電性高的物體。

7.切勿處理開口容器盛載的易燃物品。

8.在曠野無法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築物內時,應遠離樹木、電線桿、桅桿等尖聳物體。

9.在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宜把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棍等工具物品扛在肩上。

10.不宜駕駛、騎行車輛趕路。

高溫天氣

注意事項

一、要注意在戶外工作時,採取有效防護措施,切忌在太陽下長時間裸曬皮膚,最好帶冰涼的飲料;

二、要注意不要在陽光下疾走,也不要到人聚集的地方。從外面回到室內後,切勿立即開空調吹;

三、要儘量避開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一時段出行,應在口渴之前就補充水分;

四、要注意高溫天飲食衛生,防止胃腸感冒;

五、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有規律地生活和工作,增強免疫力;

六、要注意對特殊人群的關照,特別是老人和小孩,高溫天容易誘發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和小兒不良症狀;

七、要注意預防日光照曬後,日光性皮炎的發病。如果皮膚出現紅腫等症狀,套用涼水沖洗,嚴重者應到醫院去治療;

八、要注意出現頭暈、噁心、口乾、迷糊、胸悶氣短等症狀時,應懷疑是中暑早期症狀,應立即休息,喝一些涼水降溫,病情嚴重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天氣應對

在戶外遭遇雷電天氣時應儘快關掉手機,把身上的金屬製品暫時放到5米以外。如果在樹林裡要避開最高的樹,也不要站在樹林邊緣的樹下,臨時在樹林的中間部位蹲下,儘量保持與樹幹5米的距離。如果是自駕車,要關好車窗,與車門、車窗保持一定的距離。在船上時,要躲到甲板下的艙內,遠離金屬物品。在空曠地方,手要放在膝蓋上,併攏腿下蹲,切忌躺在地上,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不能在水邊、窪地停留,以防發生山洪、土石流。

當在室內遭遇雷電時,應拔掉賓館內的電視、冰櫃、電話、電腦等電源線。關閉門窗,與門窗保持距離。不要洗澡,特別是不要用太陽能熱水器洗澡。遠離建築物外露的暖氣管、煤氣管等電力設備。分散旅伴,不要擠在一起,更不要手牽手。此外,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也是雷暴天氣避險成功的重要因素。

預報分類

形勢預報

即預報未來某時段內各種天氣系統的生消、移動和強度的變化。它是氣象要素預報的基礎。形勢預報的方法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數值預報方法,即直接積分大氣方程組或其簡化方程組,按所得結果對未來的氣壓場、溫度場和風場作出預報;另一類是天氣圖方法。後者有以下幾種作法:

1.經驗外推法

又稱趨勢法,是根據天氣圖上各種天氣系統過去的移動路徑和強度變化趨勢,推測它們未來的位置和強度。這種方法,在天氣系統的移動和強度無突然變化或無天氣系統的新生、消亡時,效果較好;而當其發生突然變化或有天氣系統的新生、消亡時,預報往往不符合實際。

2.相似形勢法

又稱模式法,是從大量歷史的天氣圖中,找出一些相似的天氣形勢,歸納成一定的模式。如當前的天氣形勢與某種模式的前期情況相似,則可參照該模式的後期演變情況進行預報。由於相似總是相對的,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因此,用此法也往往出現誤差。

3.統計資料法

又稱相關法,是用歷史資料,對歷史上不同季節出現的各種天氣系統的發生、發展和移動,進行統計,得出它們的平均移速,尋找預報指標(如氣鏇生成、颱風轉向的指標等),進行預報。對歷史上未出現過的或移動很快及很慢的例子,則此法不能套用。

4.物理分析法

首先分析天氣系統的生消、移動和強度變化的物理因素,在此基礎上製作天氣預報,此法通常效果比較好。但當對反映這些物理因素的運動方程所進行的簡化和假定不大符合實際時,就常常造成預報誤差,甚至遠遠偏離實際情況。

上述四種方法各有優缺點,使用時需相互補充,取長補短,綜合考慮,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要素預報

即預報氣溫、風、雲、降水和天氣現象等在未來某時段的變化。形勢預報是要素預報的基礎。

要素預報有以下幾種方法:

1.經驗預報方法

在天氣圖形勢預報的基礎上,根據天氣系統的未來位置和強度,對未來的天氣分布作出預測。例如低壓移來並得到加強時,可預報未來將有陰雨天氣或較大的降水。這種方法的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預報員的經驗,又由於天氣系統和天氣現象並非一一對應,故預報效果不夠穩定。

2.統計預報方法

分析天氣的歷史資料,尋求大氣狀態的變化同前期氣象因子的相關性,用回歸方程和機率原理,篩選預報因子,建立預報方程。即得所需的預報值。這種方法的效果主要取決於因子的正確選擇。

3.動力統計

將數值預報方法算出的未來氣象參數作為預報因子,用回歸方程求得一組預報公式,作出要素預報。隨著數值模式的改進,此法的準確率可能穩定提高。

預報種類

時間範圍

也就是按天氣預報的時效長短,可分為:

1.短時預報。根據雷達、衛星探測資料,對局地強風暴系統進行實況監測預報未來1~6小時的動向。

2.短期預報。預報未來24~48小時天氣情況。

3.中期預報。對未來3~15天的預報。

4.長期預報。指1個月到1年的預報。

5.超長期預報。預報時效1~5年的。

6.氣候展望。10年以上的。

主要套用統計方法,根據各月氣象要素平均值與多年平均值的偏差進行預報。用數值預報方法製作長期預報的方法正在試驗之中,已有了一定的進展。預報時效1-5年的稱為超長期預報,5年、10年以上的則稱為氣候展望。

覆蓋地區

根據覆蓋地區來預報範圍,可將天氣預報分為:

1.大範圍預報。一般指全球預報、半球預報、大洲或國家範圍的預報。主要由世界氣象中心、區域氣象中心及國家氣象中心製作。

2.中範圍預報。常指省(區)、州和地區範圍的預報,由省、市或州氣象台和地區氣象台製作。

3.小範圍預報。如一個縣範圍的預報、城市預報、水庫範圍的預報和機場、港口的預報等,這些預報由當地氣象台站製作。

預報服務

如何將天氣預報及時提供使用部門和人民民眾,是預報服務的中心環節。最廣泛而有效的服務手段有:報刊登載,電台廣播,電視播送,天氣電話諮詢等。此外,還通過專線電話、電傳和書面等形式,為專門部門服務。天氣預報的專用收音機,是一種可隨時打開收到當時的天氣預報廣播的收音機,在即將發生災害性天氣時,專用的氣象廣播電台可用一定波長的信號,使這種收音機自動開啟呼叫,這樣,入睡的人也能被其信號喚醒,收聽到災害性天氣警報,這對及時採取預防措施提供了可能性。

氣象台製作好了天氣預報,就通過各種途徑將天氣預報向社會公布。傳播天氣預報的途徑主要有電視、報紙、網際網路、手機簡訊、氣象電話、網際網路等。通過網際網路獲取氣象預報信息將是未來的趨勢。比較有名的氣象預報網站有中國天氣網、中央氣象台、天氣線上等,中央氣象台網站提供全國各大中城市和地區實時天氣預報信息及一周天氣預報預測信息。

預報過程

現代天氣預報有五個組成部分:

收集數據

最傳統的數據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過專業人員、愛好者、自動氣象站或者浮標收集的氣壓、氣溫、風速、風向、濕度等數據。世界氣象組織協調這些數據採集的時間,並制定標準。這些測量分每小時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時一次(SYNOP)。

氣象衛星的數據越來越重要。氣象衛星可以採集全世界的數據。它們的可見光照片可以幫助氣象學家來檢視雲的發展。它們的紅外線數據可以用來收集地面和雲頂的溫度。通過監視雲的發展可以收集雲的邊緣的風速和風向。不過由於氣象衛星的精確度和解析度還不夠好,因此地面數據依然非常重要。

數據同化

在數據同化的過程中被採集的數據與用來做預報的數字模型結合在一起來產生氣象分析。其結大氣狀態的最好估計,它是一個三維的溫度、濕度、氣壓和風速、風向的表示。

數據天氣

按照物理學和流體力學的結果來計算大氣隨時間的變化。

輸出處理

模型計算的原始輸出一般要經過加工處理後才能成為天氣預報。這些處理包括使用統計學的原理來消除已知的模型中的偏差,或者參考其它模型計算結果進行調整。

重要工具

天氣預報的重要工具是天氣圖。天氣圖主要分地面和高空兩種。天氣圖上密密麻麻地填滿了各式各樣的天氣符號,這些符號都是根據各地傳來的氣象電碼翻譯後填寫的。

每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天氣。

表示雲狀的符號,有捲雲、捲積雲、卷層雲、高積雲、雨層雲和積雨雲等等。

表示天氣現象的符號有:雷暴、龍捲、大霧、連續性大雨、小雪和小陣雨等等。

此外,還有表示風向風速、雲量及氣壓變化的符號。

所有這些符號都按統一規定的格式填寫在各自的地理位置上。這樣,就可以把廣大地區在同一時間觀測到的氣象要素如風、溫度、濕度、氣壓、雲以及陰、晴、雨、雪等統統填在一張天氣圖上。從而構成一張張代表不同時刻的天氣圖。有了這些天氣圖,預報人員就可以進一步分析加工,並將分析結果用不同顏色的線條和符號表示出來。

地面天氣圖的分析內容包括:圈畫出各地重要的天氣現象(如降水、大風、雪暴等)的區域範圍,畫出冷鋒、暖鋒、準靜止鋒的所在位置,繪製全圖等壓線,標出低壓、高壓中心及強度。經過這一分析,就可從圖中清晰地看出當時的氣壓形勢:哪裡是高壓,哪裡是低壓,冷暖空氣的交鋒地帶在哪裡。

高空天氣圖上填寫的氣象要素是同一等壓面上各點的高度,因而分析繪製的是相隔一定數值的等高線。等高線畫好後,就能看出當時高空的氣壓形勢:哪裡是低壓槽,哪裡是高壓脊。然後再畫出等溫線,標出冷暖中心。從冷暖中心與低壓槽、高壓脊的配置情況,預報人員就可對未來的氣壓形勢作出大致的判斷。

隨著氣象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些氣象台已經使用氣象雷達、氣象衛星及電子計算機等先進的探測工具和預報手段來提高氣象預報的水平,收到了顯著的效果。據報導,自1966年以來,發生在全世界熱帶海洋上的颱風,幾乎沒有一次逃過氣象衛星的“眼睛”。衛星雲圖對於監視和早期發現大型風暴、強烈的災害性天氣都有顯著效用。

製作過程

①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在電腦上製作全國氣象形勢圖表(就是天氣預報節目的背景圖)

②主持人站在一塊藍幕前“指指點點”,講解天氣(如何把握各個地區的位置,主持人只有一個秘訣——死記硬背)

③影視中心進行影像合成,在電腦上用過程①中的圖表代替過程②中的藍幕;

④影視中心將製作完畢的節目傳送到中央電視台。

常用術語

晴:天空雲量不足3成。

陰:天空雲量占9成或以上。

霧:近地面空中浮游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見度下降到1公里以內,影響交通運輸。

小雨:日降水量不足10毫米。

大雨:日降水量25.0—49.9毫米。

雷陣雨:忽下忽停並伴有電閃雷鳴的陣性降水。

冰雹:小雹核隨著積雨雲中激烈的垂直運動,反覆上升凝結下降融化,成長為透明層相間的小冰塊降落,對農作物有影響。

凍雨:雨滴凍結在低於0℃的物體表面的地面上,又稱雨淞(由霧滴凍結的,稱霧凇),常墜斷電線,使路面結冰,影響通信、供電、交通等。

雨夾雪:近地面氣溫略高於0℃,濕雪或雨和雪同時下降。

小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不足2.5毫米。

中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2.6-4.9毫米。

大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達到或超過5.0毫米。

霜凍:溫度低於0℃的地面和物體表面上有水汽凝結成白色結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沒結霜稱黑霜對農作物都有凍害,稱霜凍。

低壓槽和高壓脊:呈波動狀的高空西風氣流上,波谷對應著低壓槽,槽前暖空氣活躍,多雨雪天氣,槽後冷空氣控制,多大風降溫天氣;波峰與高壓脊對應,天空晴朗。

冷鋒和暖鋒:冷鋒即冷空氣的前鋒,在冷、暖氣團交界處、冷空氣向暖空氣推進。冷鋒上多風雨激烈的天氣,鋒後多大風降溫天氣;反之為暖鋒,鋒上多陰雨天氣、鋒後轉多雲和晴天,氣溫回升。

大風:用風矢表示,有風向桿和風羽組成。風向桿指風的來向,有8個方位。風羽由3,4個短劃和三角表示大風的風力,垂直在風向桿末端的右側(北半球)。

生活指數

空調開啟指數

預報值指數級別 簡要說明

1.1級長時間開啟製冷空調

2.2級部分時間開啟製冷空調

3.3級個別時間開啟製冷空調

4.4級一般不需要開啟空調

5.5級開啟制暖空調

穿衣

預報值指數級別 簡要說明

1.1級天氣炎熱,適宜著夏季服裝。

2.2級天氣較熱,適宜著夏季服裝,年老體弱者宜著長袖襯衫和單褲。

3.3級天氣稍熱,適宜著春秋過渡裝。體弱者請適當增減衣服。

4.4級溫度適中,建議著薄型春秋過渡裝。年老體弱者宜著套裝、夾克衫等。

5.5級天氣較涼爽,建議著厚型春秋服裝。年老體弱者宜著袷衣或風衣加羊毛衫。

6.6級氣溫較低,建議著厚外套加毛衣等春秋服裝。年老體弱者宜著大衣、呢外套加羊毛衫。

7.7級溫度很低,建議著棉衣、皮夾克加羊毛衫等冬季服裝。年老體弱者宜著厚棉衣或冬大衣。

洗車

預報值指數級別

1.1級適宜

2.2級較適宜

3.3級較不適宜

4.4級不適宜

紫外線

紫外線指數紫外線強度 需採取的防護措施

一級 0,1,2 最弱。不需要採取防護措施。

二級 3,4 弱。可以適當採取一些防護措施,如:塗檫防護霜等。

三級 5,6 中等。外出時戴好遮陽帽、太陽鏡和太陽傘等,塗檫SPF指數大於15的防曬霜。

四級 7,8,9 強。除上述防護措施外,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時段避免外出,或儘可能在避蔭處。

五級 10和大於10 很強。儘可能不在室外活動,必須外出時,要採取各種有效的防護措施。

污染擴散

指數級別簡要說明

1級氣象條件非常有利於空氣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

2級氣象條件有利於空氣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

3級氣象條件屬於中等水平

4級氣象條件不利於空氣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

5級氣象條件非常不利於空氣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

防曬

預報值指數級別 簡要說明

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

1.1級 屬弱紫外輻射天氣,長期在戶外,建議塗擦SPF在8-12之間的防曬護膚品。

2.2級 紫外線強度較弱,建議塗擦SPF在12-15之間,PA+的防曬護膚品。

3.3級 屬中等強度紫外輻射天氣,外出時應注意防護,建議塗擦SPF指數高於15. PA+的防曬護膚品。

4.4級 屬強紫外輻射天氣,外出時應加強防護,建議塗擦SPF在15—20之間,PA++的防曬護膚品。

5.5級 紫外輻射極強,外出時應特別加強防護,建議塗擦SPF20以上,PA++的防曬護膚品,並隨時補塗。

套用

公眾

報紙中的天氣預報,圖中為《觀察者》和《世界報》的天氣預報欄公眾是天氣預報的一個主要用戶。不但天氣災害如冰雹、颶風等等對公眾生活有巨大的影響和威脅,即使日常生活、節假日安排、穿衣等等也要依靠天氣預報。電視、廣播、報紙、網際網路中均有對公眾的天氣預報服務。

天氣預報圖示 天氣預報圖示

航空

天氣對航空的影響非常大。幾乎所有的飛機場均有自己的氣象站。在飛機起飛前機組人員要獲得整個的飛行路線上的天氣情況以及天氣預報數據。

電力系統

天氣對用電量的影響非常大,因此電力公司通過天氣預報預測用電量。

其它

其它私人企業也可以通過天氣預報來調整它們的需求和供給。比如超市在炎熱天氣是可以提供更多的飲料,等等。

現代預報

天氣預報圖示 天氣預報圖示

現代天氣預報有五個組成部分:

1.收集數據

2.使用氣象氣球氣象學家還可以收集上空的氣溫、濕度、風值。氣象氣球可以一直上升到對流層頂。

3.氣象雷達可以提供降水地區和強度的信息。都卜勒雷達還可以確定風速和風向。

4.數據天氣預報

數字天氣預報是使用電腦來模擬大氣。它使用數據同化的結果作為其出發點,按照今天物理學和流體力學的結果來計算大氣隨時間的變化。由於流體力學的方程組非常複雜,因此只有使用超級計算機才能夠進行數字天氣預報。這個模型計算的輸出是天氣預報的基礎。

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

過去氣象學家必須自己做處理工作,今天24小時以上的天氣預報主要是使用多種不同模型後對其結果進行綜合。氣象學家還必須分析預報出來的模型數據來使最終用戶能夠理解它。此外天氣預報的模型一般解析度不是特別高。當地的氣象學家還必須通過當地的經驗在涉及地區性的影響,使得當地的天氣預報更加精確。不過隨著天氣預報模型的不斷精密化這個工作量越來越小了。

5.展示

對於最終用戶來說天氣預報的展示是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只有知道最終用戶需要什麼信息、如何才能將這些信息易懂地傳達給最終用戶才能完成這個任務。

天氣常識

天氣預報標識:雨轉晴 天氣預報標識:雨轉晴

在收聽天氣預報時,常常聽到“今天白天”、“今天夜間”等時間用語和“多雲”、“陰”、“晴”等氣象用語。

“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這12個小時;“今天夜間”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這12個小時。“晴”指雲量占10—30%;“多雲”指雲量占40—70%;“陰”指雲量占80—100%。

氣象單位對降水量標準的規定,有12小時和24小時兩種標準。12小時降水量級標準是:“小雨”指的是降水量0.6—5毫米;“中雨”的降水量5.1—15毫米;“大雨”15.1—30毫米;“暴雨”30.1—70毫米;“大暴雨”70.1—200毫米。24小時降水量級標準是:“小雨”降水量指的是1—10毫米;“中雨”的降水量指的是10.1—25毫米;“大雨”降水量指的是25.1—50毫米;“暴雨”指的是50.1—100毫米;“大暴雨”是100.1—250毫米的降水量。預報時間沒有超過12小時,就是指12小時降水量級標準。如果預報今天白天或晚上有雨雪,則指的是12小時內的降雪。如果預報今天白天到夜間有中到大雪,則指的是24小時內的降水量。除12.24小時預報外,還有48小時預報,72小時預報,還有未來天氣分析等。

因為氣象局每日提供給電視台,廣播台,各大報紙的預報只有三次:早上,中午,晚上。對於突然的天氣變化不能及時地作出預報,怎樣才能及時地了解到突然的天氣變化情況呢。從2009年9月開始,中國開通了121氣象熱線。平均每兩小時就有一次新的預報,及時準確,方便快捷。例如揚州的121氣象熱線,可以同時接聽60門電話,話費與普通的市話相等。大多數城市氣象台(局)都開通官方天氣微博。

植物預報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細心的人們會注意到,通過觀察一些植物,也能知道天氣的變化。養一盆這樣的植物在家,可以為生活增添許多趣味。下面,為您介紹一些植物氣象預報員:

含羞草

當天空晴朗,空氣乾燥時,含羞草的閉合能力比攤開的能力要強許多。如果即將下雨,含羞草會受到濕度的影響,其恢復原狀的速度要比閉合的速度要快。這時,如果我們碰它一下,含羞草收縮閉合得很慢,下垂遲緩,甚至稍一閉合又重新張開,這說明空氣濕度大,快要下雨了。

馬鞭草

馬鞭草對濕度反應靈敏,如果它露出土外的根發霉並帶白色時,則預示有雨。

三色堇

三色堇的葉片對氣溫反應極為敏感,當溫度在20℃以上時,葉片向斜上方伸出;若溫度降到15℃時,葉片慢慢向下運動,直到與地面平行為止;當溫度降至10℃時,葉片就向斜下方伸出。如果溫度回升,葉片又恢復為原狀。人們根據它的葉片伸展方向,便可知道溫度的高低。

紅花蔥蘭

紅花蔥蘭與其它植物不同,風雨花是一種“風雨指示植物”,每當風雨將至,它便精神抖擻,含苞欲放。為什麼風雨花就愛在風雨天裡開放呢?原來是這樣,在氣溫高、氣壓低、水分蒸騰量大的情況下,它鱗莖內的開花激素就會迅速倍增,刺激花芽生長,從而就開出了許多的花。

動物預報

在一些情況下,動物對變化的天氣情況有著超乎尋常的感知力,它們能夠捕捉到非常細微的變化。如下七種有趣的動物天氣預報員讓我們能深入地了解美好的一天。

土撥鼠

動物天氣預報資料圖 動物天氣預報資料圖

每年的2月2日,世界上最著名的土撥鼠天氣預報員——菲爾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寒冷的空氣中爬出洞來。如果有太陽,菲爾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么我們將迎來超過6周的寒冬。

菲爾說,“只要土撥鼠還能看到它自己的影子,那么這個冬天就不會結束。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我必須去阻止它。”

冬去春又來,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所在,與任何有代表性的鼠類的預言無關。這個傳統最早起源於歐洲的民間傳說。這裡不得不強調一點,國家的氣候數據中心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土撥鼠預測天氣的準確率只有39%。因而它們的預測只能作為一種參考。

瓢蟲

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瓢蟲隨處可見。它們對季節性的氣候變化異常敏感。瓢蟲是一種冷血生物,一旦氣溫達到12-13°C,它們便會聚作一團。因而有人把它們作為氣溫回升的指南。

溫室的出現使得瓢蟲展示了其預報天氣的另一個側面。由秋入冬時,瓢蟲便要尋找一個溫暖的地方冬眠。而當春天到來,它們又開始湧向戶外。

奶牛

在過去,農民非常關注天氣變化,因為天氣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大問題。在過去的幾千年,人們都是通過觀察家禽的反應來預測天氣,但後來人們不得不承認,奶牛不具備預報天氣的本領,從而最終放棄了這種預測方式。

在牧場,牛群是社會的產物。但是牛的群集現象很可能與氣候情況相關。當暴風雨即將來臨,一群牛便會聚集在一起相互取暖。

奶牛對天氣情況的感知還能通過其他一些習慣表現出來,諸如它們會變得坐立不安,會因氣壓的變化而焦慮等等。

青蛙

在很多年前的德國,孩子們能捉到一種叫“Laubfrosch”的溫帶樹蛙。這種青蛙在天氣轉暖時會爬上樹枝。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這種蛙置於一個玻璃缸內,將一個木製梯子擱裡頭,你就會觀察到青蛙隨著氣候的變化爬上爬下。

斯諾米什如今成為了人們的新寵,截止到一月份的最後一個周五,在過去的六年里它每年都要做動物天氣預報。

螞蟻

看過《一個小蟲的生命》的人都知道,什麼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細雨淋浴——螞蟻,一個相當有分量的災難。事實上,螞蟻在地底下築巢,而把入口/出口建在地面上可能會引起一場災難,但螞蟻是地球上數量最豐富的生物。螞蟻們摸索出一系列防禦雨水滲入巢穴的方案,但它們是依賴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它們能預測何時會降雨。它們建立了特別高的蟻冢,在某些情況下,它們還會擱一個門板或大塊的卵石在那兒。

綿羊

羊是最早被馴養的動物之一。經過幾千年的觀察思考,牧羊人注意到這樣一個情況,羊群能夠捕捉到來自環境的刺激。

像奶牛一樣,羊能感受到來自環境的細微變化。溫度、濕度以及氣壓的突然改變都能引起它們的焦慮。

毛毛蟲

毛毛蟲生長在美國的東北部,以及加拿大東部的一些地區。這種小蟲子兩頭是黑色,中間呈紅褐色。據說,如果毛毛蟲背上的那段棕色帶非常寬,那意味著將迎來一個暖冬,但如果毛毛蟲背部的黑色覆蓋了大部分區域,那預示著接下來將會是一個嚴冬。

從1973年開始,俄亥俄州每年都會舉辦一次毛毛蟲盛會。據大家說,毛毛蟲盛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經過當地電視名人及WJW-TV的氣象員迪克的推廣,該節日擴大了影響力。

有傳聞稱,天氣綿羊或天氣青蛙將取代一些備受詬病的氣象預測員。這不太可能。儘管土撥鼠有時會起到些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否定生物進化了幾千年甚至是幾百萬年所形成的行為表現。而且,如果你要知道除了2月2日以外任何一天的天氣情況,那你問菲爾則是一種很不明智的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