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天橋,昔稱天仙橋或天生橋,以其東南方的營盤山和西北方的卡子山連線自然成橋得名。天生橋全長50米,寬150米,高50米,橋下有清渡河自北向西流經孫家壩在邵家橋鎮的趙家壩注入烏江。相傳,天橋系魯班偕徒趙巧修成。當師徒玉帝聖旨後來此承修天仙橋和下洞橋,趙修天仙橋,半夜功成,魯修下洞橋做工湛,正待合攏,趙巧作梗,催促土地菩薩讓雄雞早啼,魯只好棄工回返,致下洞大橋未成。當魯班回返之前知系土地菩薩作祟,將其擊一巴掌,現洞內留下痕跡可見。區域位置位於思南縣東南面,東北與印江自治縣的新寨鄉共界,南同大壩場鎮接壤;西和孫家壩、邵家橋兩鎮毗鄰。全鄉總面積為68.58平方千米,其中:山地36.2平方千米,丘陵20.78平方千米,平壩11.6平方千米。 轄黎明、牛毛壩、國慶、黃河、梧桐、甘溪、灣里、三溪、樓房坡、鞍山、南山、梅子堡12個行政村、天橋1個社區、148個村民小組。距思南縣城30千米,距銅仁210千米,距省城貴陽400千米。
社會發展
醫療衛生全鄉有鄉級衛生院1所,病床6張,B超機和照光機各一台,衛生技術人員5人;村級衛生室16個,從業人員16人。
教育轄區內有1所初級中學,在校生1034人,分設18班,教職員工52人,其中專任教師51人,工勤人員1人;1所中心國小,5所村完小,國小在校生1450人,分設45班,教職員工 77人,其中專任教師76人,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100%。學校都有獨立廁所、籃球場,教學儀器配備基本符合省頒布標準配備。
文化藝術2011年末有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務中心1處,占地面積200平方米;農家書屋4個,面積240平方米,藏書1. 6萬冊。
社會保障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 12 戶,人數15人,支出3.9549萬元,比上年增長0.23 %,月人均 293.95 元,比上年增長23%。醫療救助46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6人次,共支出1.03萬元,比上年增長24%。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60戶,人數3145人,支出 316.1979萬元,比上年增長30 %,月人均100.06元,比上年增長10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 32.9176 萬元,比上年增長20%。社會福利費0.15萬元,比上年增長15%。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8393人,綜合參保率79.3%,已享受養老金待遇2218人。
基礎設施過境油路13千米,通村公路45千米,通組公路89千米。集鎮面積達2平方公里,3條街道,常住人口3216人,市場繁榮,輻射周邊5個鄉鎮,場天人流量達8000餘人。集鎮淨化水廠廠房一間,飲水管道4820米;變壓器47台,高壓線路35.56千米。移動、聯通、電信服務網點各1個,全鄉共有大小車510輛,其中客運車22輛,貨車303輛。
經濟概況
農業 全鄉有耕地21090畝,其中田11710畝,土9380畝,大於26度2560畝;林地47467畝;荒地31188畝;可利用荒地16125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2709萬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8 %,2011全鄉種植高澱粉紅薯2000畝、紅高粱300畝,養殖竹鼠1000隻。森林覆蓋率達到37.3%。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壤多為微酸性黃壤,成土母岩主要為碳酸鹽岩類和砂岩類,土壤大多是以碳酸鹽岩風化物發育的石灰土和黃壤土類中的鐵鋁質黃壤與砂頁岩風化物發育的矽鋁質黃壤。脫矽和富鋁化作用弱:具有明顯的生物積累過程。有機質分解緩慢,表層有機質豐富,但有效養分缺乏。特別缺磷(速磷4PPm)、鉀(速鉀90PFm),pH值4.3—5.5,為酸性土。
財政金融2011年財政收入 135.34萬元,比上年增長8.9%;財政支出373.18萬元,與上年相比增長7.3%。
工業2011年招商引進了思南達慶食品廠,解決就業人口12人,年產值30萬元。
自然條件
地質地貌全鄉屬典型的山地地貌,海拔落差較大,地形複雜,海拔高度在410—1089米之間。喀斯特特徵極為明顯,出露岩層主要為碳酸鹽岩類,全鄉總面積為68.58平方千米,其中:山地36.2平方公里,占52.78%,丘陵20.78平方公里,占30.3%,平壩11.6平方公里,占16.92%。
氣候天橋鄉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年總日照時數1208.4小時,平均溫度17.1℃,年內極端最高溫度為38.7℃,極端最低溫度-2.5℃,總積溫5282℃,境內霜凍較短,平均無霜期237天。雨量充沛,雨季、旱季界限分明,雨日較多,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54.3mm,多集中在4—10月。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夏季溫熱、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冬長夏短,春秋相連,雨熱同季。
水利資源境內主要有清渡河,發源於梵淨山腳,流經該鄉5.3公里,平均流量7-8 m3/秒;有小型水庫一座,小山塘17口,總共庫容23.3萬立方米;有雞公清、氽水清、龍洞堡等小溪流12股。
生物資源全鄉屬中亞帶常綠闊葉林區,自然植被主要有常綠針葉林、常綠針、闊葉混交林、灌叢和草地等四種。具不完全統計全鄉動物有120餘種。
礦產資源境內主要礦產有硃砂、鐵、重晶石、等。因交通和投資問題未被開採利用。
旅遊資源有精緻奇特的峽谷、河谷、天生橋、溶洞等多種地質奇觀;有縣級重點保護文物蘇家花墳、大興涼橋,有獨特土家文化、民族風情等。
居住
天橋各族多依山傍水,避風向陽,視野開闊的地方居住,建房多為木質結構,房前設院壩,兩邊立廂房,若遇地基不寬,就在正房前面下坎修吊腳樓,樓上住人,底層放雜物,樓台、門窗飾以木雕,美觀大方,房前層後栽植竹木陪襯風景。
飲食
食糧以大米為主。逢年過節,老人壽誕,婦女分娩,待親朋,講究吃糯食,做糍粑、甜酒、米籽、油茶。特別是土家豆花飯更是思南一絕,豆花飯做工精細,配方獨到,要提前準備好配料,才能在4小時之內嘗到芬香可口的上層豆花、中層乾飯、下層稀飯的土家豆花飯。
喜慶
男婚女嫁、生兒育女、修房造屋是土家人最為看重的三大喜事,如今的婚娶已基本上放棄下書、開書單、討庚等繁文褥節,大都只按過禮接親。生兒育女眾歡喜,婦女生第一個小孩,男方必到女方家報喜,若生男孩則抱一隻公雞,生女孩則抱一隻母雞,作為報信禮品。之後,由娘家選擇吉日,邀集嫡親眾人到女婿家“吃祝米”。修房造屋要大辦酒席,親朋好友前來祝賀,並在“事務”當日說“祓事”、撒拋梁粑,圖個喜氣洋洋。
信奉
崇拜祖先為普遍,把祖先當成至高無上的神來敬奉,逢年過節要燒錢紙,男婚女嫁都要給祖先燒紙叩頭,祈求保佑。其次是敬奉財神,正月初二早上,家家都要燒香,敬財神老爺。此外,天橋各族民眾還信奉“山王菩薩”。
區域歷史沿革
1992年前屬於大壩場區天橋鄉,鄉政府駐天橋,轄祝家坳、黎明、牛毛壩、黃河、鞍山、樓房坡、爬都、小溪口8個村,75個組。
1992年2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思南縣進行“建鎮並鄉撤區”工作,由大壩場區的天橋鄉、官寨鄉和梧桐鄉部分村合併設立天橋土家族苗族鄉,鄉政府駐天橋,轄祝家坳、黎明、牛毛壩、黃河、鞍山、樓房坡、爬都、小溪口、梧桐、張家寨、甘溪、老木林、灣里、長田、南山、梅子堡、國慶17個村,147個村民組。
2007年小村合大村,轄牛毛壩、南山、梧桐、河田4個村,23 個村民組。
2010年大村撤為小村,轄黎明、牛毛壩、國慶、黃河、梧桐、甘溪、灣里、三溪、樓房坡、鞍山、南山、梅子堡12個行政村和天橋1個社區、148個村民小組。
人口面積2011年轄區內總戶數4443戶,總人口16357人,其中男8527人,女7830人;城鎮人口558人 ,流動人口6257人。轄區內有土家族、苗族、仡佬、蒙古、漢族等民族構成,其中主要民族分別是土家族和苗族,民族人口10632人 ,占全鄉總人口的65%;土家族6030人,占全鄉總人口的37%,苗族人口4353人,占全鄉總人口的26%。2011年人口出生率11.3‰,與上年相比降低了0. 97個千分點,自然死亡率7.94‰ ,與上年相比增加了1.97個千分點;自然人口增長率3.35‰,與上年相比降低了2.57個千分點;其中60歲以上2289人,老年化達13.7%,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38人。
地理環境
貴州省思南縣天橋土家族苗族鄉位於縣城東南32公里處,鄉政府坐落在天橋街上。全鄉總面積68.58平方公里,東西長15.9公里,南北寬13.4公里,平均海拔582米,全境東高西低。其東、北與印江自治縣新寨鄉共界,南同大壩場鎮相接,西和孫家壩、邵家橋兩鎮毗鄰。
人口民族
全鄉轄17個村147個村民組4227戶15855人。
風景名勝
天橋龍洞 天生橋 大興涼橋
行政區劃
行政隸屬:中國貴州省銅仁市
鎮 | ▪ 思唐鎮 ▪ 塘頭鎮 ▪ 許家壩鎮 ▪ 大壩場鎮 ▪ 文家店鎮 ▪ 鸚鵡溪鎮 ▪ 合朋溪鎮 ▪ 張家寨鎮 ▪ 孫家壩鎮 ▪ 青槓坡鎮 ▪ 瓮溪鎮 ▪ 涼水井鎮 ▪ 邵家橋鎮 ▪ 思唐鎮 ▪ 塘頭鎮 ▪ 許家壩鎮 ▪ 大壩場鎮 ▪ 文家店鎮 ▪ 鸚鵡溪鎮 ▪ 合朋溪鎮 ▪ 張家寨鎮 ▪ 孫家壩鎮 ▪ 青槓坡鎮 ▪ 瓮溪鎮 ▪ 涼水井鎮 ▪ 邵家橋鎮 |
鄉 | ▪ 大河壩鄉 ▪ 思林鄉 ▪ 東華鄉 ▪ 胡家灣鄉 ▪ 寬坪鄉 ▪ 亭子壩鄉 ▪ 楓芸鄉 ▪ 香壩鄉 ▪ 長壩鄉 ▪ 板橋鄉 ▪ 三道水鄉 ▪ 天橋鄉 ▪ 興隆鄉 ▪ 楊家坳鄉 ▪ 大河壩鄉 ▪ 思林鄉 ▪ 東華鄉 ▪ 胡家灣鄉 ▪ 寬坪鄉 ▪ 亭子壩鄉 ▪ 楓芸鄉 ▪ 香壩鄉 ▪ 長壩鄉 ▪ 板橋鄉 ▪ 三道水鄉 ▪ 天橋鄉 ▪ 興隆鄉 ▪ 楊家坳鄉 |
參見:貴州省鄉級以上行政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