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各地同名高山]

天柱[各地同名高山]

天柱即天柱山,在安徽潛山縣、山東平度市、山東棗莊市、湖北長陽縣、福建南安市、陝西安康市、福建長泰縣、山西忻州市、浙江杭州市等地區均有以“天柱”命名的山峰。

潛山縣

安徽天柱山自古即為中華歷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登臨天柱山封號“ 南嶽”。道家將其列為第14洞天、57福地。天柱山又名 皖山,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是對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敘。

天柱山屬花崗岩峰叢地貌,地質遺蹟豐富,是全球矚目的大別山超高壓變質帶的重要地段,還擁有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中華十大名山等稱號。2005年9月,經專家評審,國土資源部批准天柱山為國家地質公園,面積135.12平方公里。

平度市

天柱山古時稱高寶山,在巍峨秀麗的大澤山西南的群山中,有一“孤峰秀峙,高冠霄星”,此即聞名的。它位於山東平度市大澤山鎮的北隋村之北1.5公里處,海拔280米。天柱山之所以出名是因為摩崖石刻。其摩崖石刻中矗立在天柱山南邊的鄭文公碑,刻在一塊天然巨石上,高3.2米,寬1.5米,陰文20行,每行40至50字不等,總計881個字,碑文1400餘年至今仍清晰可辨。該碑是北魏永平四年(511)光州刺史鄭道昭所書鐫,碑文記述了其父持節將軍兗州刺史南陽公鄭羲的生平事跡和著述。因鄭羲的諡號為鄭文公,故此碑的全稱為:“魏故中書令秘書監鄭文公之碑”。鄭道昭是北魏最著名的書法家,其書寫的魏碑體,突出體現了我國書法由隸書到楷書的轉變,故此碑受到古今書法家所推重。1984年5月,劉海粟登山為鄭碑題詞,贊為:“魏碑國寶,絕壁生輝”。天柱山摩崖石刻是我國稀有的書法刻石藝術瑰寶,近幾年來,來此觀瞻者絡繹不絕。

棗莊市

天柱山,亦名葛嶧山,位於山東棗莊市嶧城區南偏東十五里。白山諸峰屏其前,仙壇諸山拱其後,承水自北來,繞其左麓而南流。山雖小而秀,四周峭絕,嶙峋蒼翠,平地崛起,卓立若筍,屹然獨處,不與群峰為伍,因而被世人譽為“嶧縣之望山也”。 嶧縣因葛嶧山而得名史書有載。《詩經.魯頌.悶宮》云:“保有鳧繹”。《尚書·禹貢》云:“嶧陽孤桐”。《爾雅》、云:“眾山聯絡為繹”。古書所載與實地考證是基本相符的。嶧境內域西北有鳧山,東南十五里有葛嶧山(注釋謂“繹”與嶧”同),嶧山之陽多產嶧樹,此山為眾山在外圍環繞。因此,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嶧縣誌》的序言中寫跡“嶧因山得名,其見於經傳也屢矣。

長陽縣

位於湖北省長陽縣城西34公里的清江北岸的國家級清江森林公園旁。自唐開山設觀以來,系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它與武當山南北輝映,為道教名山,亦名中武當。天柱山海拔1445米,它石筍高標,孤峰峙立,拔地聳立,有健筆凌雲之勢。峰頂平坦,有清泉一眼,四季長流不涸。天柱峰獨立,三座高130米的岩峰並峙,相距僅4米,兩橋飛架三峰間,蔚為壯觀,猶如擎天石柱。山上古建築群宏偉壯觀,唐始建道觀,清同治年間,大興土木,仿武當山修成地母宮、三帝宮、靈官殿、玉皇亭、玉虛宮、南岩宮等,開鑿上山石階一千餘級。

南安市

位於福建省南安西北部蓬華鎮境內,天柱山又叫萬壽山。“一柱參天戴九重,千峰俯地拜萬壽”便是天柱山生動的寫照。

天柱山風景區有迷人的八景:即萬壽山石巔、雙湖茗香、山門引翠、花徑流觴、弈對八仙、望人雙陽、春煙錦柱、石井梁。相傳當時八仙來此遊玩,弈棋廝殺,山水陶醉,三天不忍離去,鐵拐李說:“欲去需留跡,後會自有期。”於是便在華美橋下的石板上留下了這個腳印。至今,天柱山上有弈對八仙,華美水尾有仙跡、仙人洞、仙人把盞、摩崖石刻等遺蹟,撫今憶昔,讓人浮想聯翩。

安康市

又名天竺山,主峰海拔702米,屬巴山支脈。位於城西偏南約15公里瀛湖鎮,與安康水電站相鄰。是瀛湖風景區的一部分。漢江從山腳下流過,山頂有唐代創建白雲寺,“天柱偉峰”系古代安康“八景”之一。

《興安州志.山川志》載:“西南四十里曰天柱山,其高數千仞,昔人結寨以避寇,號寨子山,下有碧真洞,巨石封之,多腹蛇猛獸,人不能至”。民國荊仞千《安康鄉土志》載:“天高為天竺,故名天竺山”。“天柱偉峰,儼然一擎天柱也”。山勢巍峨,群峰環拱,蒼松翠竹,交相暉映,鮮花芳草,鬥豔爭妍。遊人登臨山巔,舉目遠眺,城區全貌盡收眼底,但見漢江碧波宛似晶瑩玉帶,炊煙裊娜籠罩縱橫阡陌,勝地佳境,招來歷代詩人騷客紛至沓來,吟賦作畫,各顯其能。

長泰縣

位於長泰縣城東南25公里處,與朝天嶺、雙髻山相連線,成為長泰、龍海兩縣的天然分界。主峰紫玉峰海拔933米,峰巔有一巨石,高約30米,闊約17米,圓如柱,白如玉,並有黑色苔痕雙紋自頂而下,人稱“天柱”,山因此得名。

山多奇石,相疊相支,千姿百態,有石室、石庫、石洞、石梯、忘歸石、盤陀石、象鼻岩、觀音岩、海濤岩、慈雲岩、勢至岩、屏風石、一線泉、應潮泉、香爐峰、觀海樓、劍脊橋、仙人亭、超凡閣等20奇景和宋代摩崖石刻。

忻州市

山西的天柱山,在忻州市靜樂縣城南1公里處。山形俊秀,古木參天,山前碾河如帶,汾水似錦,天柱山聳立在汾碾交流之處。山間泉水清澈見底,風日清河柳帶煙,峻崛高處出龍泉(稱其天柱龍泉),銀河誰識源頭遠,疑是山中別有天。傳說王母娘娘赴南海時路經此山,見松柏蒼翠,殿閣巍峨,風光秀麗,便停留賞景,今山巔岩石平坦,傳為王母石炕,山上曾是春秋戰國時山右趙王建都之地,古城遺址至今猶存。

餘杭區

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北。清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滌山﹞其右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為第五十七福地。”

岐山別名

陝西岐山的別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四·鳳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