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宮[上海市松江區天后宮]

天后宮[上海市松江區天后宮]

又名天妃宮。位於河南北路3號。始建於南宋鹹淳年間。

基本介紹

宋代,海運貿易發達,船舶進港出海,粵、閩船員有祭拜媽祖之俗(媽祖為宋都巡檢林願第六女默娘,傳說死後成神),祈求海上平安。當時有福建商人在十六鋪外灘江邊建順濟廟供奉媽祖。清代改稱天后宮,屢建屢毀。清光緒十年六月,遷址重建落成的新天后宮,入門是廣場,中間建有戲台,廣場兩側是看樓,戲台的後進是大殿,殿後寢宮。大殿為九脊歇山頂,殿宇高敞,雕樑畫棟,氣勢恢宏。天后宮重建後,香火鼎盛。但到清末民初,逐漸衰落。

發展經歷

辛亥革命以後,出使行轅改為上海市商會會址,天后宮內賭攤林立,藏污納垢,秩序混亂。租界當局多次聲言要入內查禁。地方款產經理處總董秦錫田、協董沈周有鑒於此,決定整頓宮風,驅逐賭攤,將戲台看樓改建為第三國小,中華職業教育社也借用看樓創辦商業學校。當時,上海的各界人士往往也假天后宮開展一些活動。民國16年3月12日,李立三曾假天后宮集會,成立上海總工會。四一二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進駐天后宮,在宮內設立國民黨上海第三區黨部。進而驅逐道士,搗毀神像,將大殿改建樹基國小。民國26年八一三事變後,該宮曾改作難民收容所。上海淪陷期間,佛教僧人知空師徒一度住持該宮,在內改祀佛像。

解放以後,部份殿廡仍作學校,部分殿屋改作山西北路地段醫院。1981年,在該處重建山西中學時,為保護清代優秀殿堂建築,有關部門將大殿原拆原建移遷到松江方塔園內。

1993年10月12日,天后宮由松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文物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