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友乳業

天友乳業

重慶市天友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重慶市乳品公司改制、重組而來的一家具有70多年悠久歷史的專業乳製品加工企業,公司股東由重慶市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新希望乳業控股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組成。公司以加工經營乳製品為主,兼營酒店,總部設有9部2室,下設三個乳品加工廠、天友牧業公司、銷售分公司、物流分公司、市級技術中心和四星級銀河大酒店,現有從業人員近3000人。截止2009年12月底,公司總資產6億元人民幣,其中註冊資本1億。

簡介

天友乳業天友乳業

重慶市天友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重慶市乳品公司改制、重組而來的一家具有70多年悠久歷史的專業乳製品加工企業,公司股東由重慶市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新希望乳業控股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組成。公司以加工經營乳製品為主,兼營酒店,總部設有9部2室,下設三個乳品加工廠、天友牧業公司、銷售分公司、物流分公司、市級技術中心和四星級銀河大酒店,現有從業人員近3000人。截止2009年12月底,公司總資產6億元人民幣,其中註冊資本1億。
天友乳業是西南地區最大的乳製品加工企業,2009年實現液態奶銷量16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天友乳業在西南乳製品行業中率先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和乳製品HACCP體系認證,並有8個產品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公司擁有三個國內一流的大型現代化乳品加工廠和40萬噸/年的牛奶加工能力,生產巴氏殺菌奶、優酪乳、超高溫滅菌奶、乳飲料、植物蛋白奶、風味奶和奶粉等7大系列80多個乳製品品種。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銷售行銷網路體系,以"新鮮戰略"為主線打造天友乳品的核心競爭力,建設了以重慶主城區為中心,覆蓋半徑達600公里的周邊省市銷售市場,並構建了以天友服務中心、專賣店為主導,商超酒樓為兩翼,送奶到戶、集團消費為補充的立體銷售網路。公司現擁有終端銷售網點已上萬個,優質的產品和紮實的市場網路為企業的加快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
公司秉承"為了市民的健康,我們不懈努力;為了農民的富裕,我們不辱使命"的經營理念,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以改革促發展,以打造"百年天友"為目標,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按照現代化的養殖模式建立了20餘個優質奶源基地,並通過企業的發展不斷帶動奶業產業鏈的整體發展。2009年,公司支付奶農奶款現金過億元,直接帶動了5萬多農民增收致富,並帶動了牧草種植、飼料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擁有城市社會鮮奶銷售網點12,000餘個,促進社會就業30,000餘人,增加社會收入近6億元。

企業文化

“天行健”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
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發憤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譯為: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天行健”代表著天友人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性格品質,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發憤圖強,追求大眾的健康,鑄就健康生活!“友共遠”代表著天友人能夠緊密的凝聚在一起,且將這種凝聚力擴展至奶農、經銷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相互為伴,共創未來,共譜“遠”之樂章!
天——鑄就健康
正如70多年前(天友前身)的重慶牛奶場出版的《牛奶與人生》中闡明的那樣:“在牛奶業的立場,最終的目的,要使全國農民都把飼養乳牛當作一個重要的副業,要使每個同胞,每天都可以吃一磅鮮牛奶,使國人個個體力碩壯”。“使國人體力碩壯”,就是不斷追求和鑄就國人健康體魄,這是我們幾十年不變的奮鬥目標!天友人有著不斷自我超越的精神鬥志,通過腳踏實地的奮鬥,彰顯的不僅僅是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更是一種以民族昌盛為己任的精神!這種氣概正是天友人不斷鑄就民族健康體魄的強烈表征!
友——共創未來
東漢的劉熙在其著作《釋名》的第十二篇:釋言語中提到:“友,有也,相保有也”,“友”即互助合作,全句意旨為:大家只有通過互助合作,才能共克維艱,共同進步!天友人有著樸實和真誠的性格品質,不僅通過自身努力不斷鑄就健康,而且樂於與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互助合作,通過匯聚眾人之力來共創未來之願景!
綠色天友:
“天友”的產品是不斷追求卓越的產品,更是自然的產品,因此,它是天然的產品。綠色是天然的代名詞。
健康天友:
“天友”的產品是為人們帶來營養和活力的產品,因此,它本身的屬性向人們述說著健康的定義。
務實天友:
天友人在日常的生產中力求務實有效,其生產的產品也是貨真價實。因為,天友人深刻的知道:欲與天齊,必先腳踏實地。
創新天友:
”天友“總是力圖引領市場,這種努力是對“天”的領悟,更是對“友”的理解。
和諧天友:
“天友”為員工搭建了一個“鑄就健康、共創未來”的舞台,為員工創造了價值。“天友”的產品為人們帶去了健康和生活的態度。因此,“天友”富有內涵,且具人文色彩!

發展歷程

1930年初,由陳叔敬、陳敦川兄弟倆集資2萬銀元,開始籌劃創辦重慶牛奶場的工作。初創時,他們一方面派石泉秋到上海畜殖公司學習養奶牛技術,另一方面在重慶城郊,選定了沙坪壩區嘉陵江邊的土灣(當時屬巴縣)李姓與覃姓兩家坡地,作為養牛場址。
石泉秋在趕赴上海學習期間,整天鑽在牛房裡學習養牛技術,在四五個月的時間裡,把飼養、擠奶等各種簡單的技術基本學到手。於是,就在上海畜殖公司買了荷蘭純種公牛一頭,純種乳牛四頭,暫借擠奶工一名,一同運牛回重慶土灣。
1931年4月,運回重慶的奶牛先後開始產奶,五月初開始售奶。於是,將5月1日作為重慶牛奶場開業成立日。由陳叔敬任經理,陳敦川任場長,石泉秋任場主任,員工5、6人。開辦之初,業務順利,開始定奶的訂戶就有63戶,更增加了創辦人的勇氣和信心,他們勾畫出企業發展宏圖,以實業救國的精神,準備大顯身手,乾出一番事業。
1932年,由於開業以來業務興旺,重慶牛奶場又派出技師趕赴上海購買純種乳牛10頭。在上海經檢查,發現購買的乳牛中一半有問題,並非純種,且體質孱弱,於是在上海就地出售,將剩下的5頭牛運回。運到重慶後,母牛病死一頭,到了秋天,因生產又死一頭,他們小心翼翼地精心餵養,生怕再出意外。
1933年,國外的純種乳牛一到了中國內地的重慶,即多患病死亡。致使當時該場的工作人員產生一個疑問,是否因水草氣候有不相適應而致?於是開始作新的嘗試,即成批利用四川及貴州黃牛與荷蘭種公牛進行級進改良黃牛實驗。從1933年開始,重慶牛奶場前後購買土牛約百頭進行雜交實驗,在以後的十餘年間,第一、二、三代雜交牛實驗的結果非常滿意。其雜交乳牛的產奶最高紀錄,是每日產奶六十磅(54斤),簡直可與純種乳牛相媲美。
1934年,乳牛增多產量增加,而銷路方面,沒有相適應的促銷手段和方法,結果使銷路受阻,業務不振。然而,初創者仍有堅韌的信心,節省開支,互相鼓勵。當時一個人要做三個人的事,以挽救瀕臨破產的危機。到1935年至1936年,從產量方面,雜交後的新土牛開始出奶,使他們看到了蘊蓄已久的希望,有一種敢為人先而達到成功的喜悅。他們又不斷加強內部組織調整,改善推廣計畫,持續不斷淘汰老土牛,改良品種。到1938年,該場由弱小發展壯大,形成比較繁榮的時期,小牛後備隊的產量增加,生意也蒸蒸日上,於是聘請畜牧專家來牛奶場主持設計及推廣等工作,並聘獸醫師作防疫工作,防病治病,減少疫情的發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西遷重慶,於同年11月定重慶為戰時首都。從此,山城重慶開始遭受日軍持續5年之久的大轟炸。為防日機轟炸,土灣牛奶場開鑿了三個出口的防空洞,備空襲時避難。
這年,重慶牛奶場牛奶產量較上年增加50%以上,於是在渝中區民生路設辦事處,並安裝氨壓機冷卻牛奶。另外安裝蘭邊紅字的“鮮牛奶”霓虹燈廣告,這也是重慶較早的霓虹燈廣告之一。同年,由上海大中行向美國訂購的各種乳品設備及各種容量的奶瓶等,運抵上海。由於長江航運遭遇日軍封鎖和轟炸,改由海運轉運到重慶。這批設備對重慶牛奶場的生產、科研起到了一定作用。
1938年,牛群開始全部防疫注射,防治牛瘟及炭疽。牛奶產量較上年又增長接近一倍。
1939年,在“五三五四”大轟炸中,日機的炸彈多次炸中重慶牛奶場,並炸毀了裝奶房消毒設備及少數牛隻,然而,該場員工同仇敵愾,並沒有被轟炸所嚇倒,依然堅守崗位,維持著牛奶場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在共同努力下,被炸毀的設備奶房不久又都修復,重新生產。面對日寇無休止的轟炸,重慶牛奶場撤銷了設在民生路的辦事處,氨壓機遷往土灣防空洞,改為柴油起動。為了避開日寇飛機的轟炸,送奶工凌晨兩點就要乘船送奶進城,分發給定戶。
1940年,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後,重慶的物資極度匱乏,物價飛漲,人民生活更加困難。與此同時,由於市面物價飛漲帶動全面上漲,牛奶價格也由建場初期的每磅0.24元,上漲到2元一磅(到1947年已漲到4.660元,漲幅18倍),但仍遠遠趕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重慶牛奶場處於入不敷出的境地,瀕臨倒閉的邊沿。
1941年,開始將牛奶場過剩的產奶成年母牛交給經過培訓的農民代養,同時成立代養處。由農家代養,農民作為一種副業,他們不僅僅每月可以得到經濟上的實惠,也使農民慢慢的學習養牛擠奶這種技能,使場方同時也降低了養牛成本,雙方有利,用創業者的話說是“使他們養成歐美先進農民發展農村副業的高尚興趣”,這是牛奶場與農村合作的開端。這一方法使牛奶場度過了艱難困苦的漫長歲月,直到1955年公私合營後收回。
1941年9月1日凌晨,日機27架襲擊重慶。日機轟炸時投放了大量炸彈和燃燒彈,其中燃燒彈三枚、炸彈一枚炸中土灣牛奶場,燒毀廚房、庫房、黃谷,奶瓶全部損失。防空洞前宿舍房頂被掀開,洞頂大樹被攔腰炸斷,值得慶幸的是全場人、牛均無傷亡。
1942年,重慶牛奶場與杭州西湖煉乳公司合資,在渝中區自力巷設辦事處,於南岸區野貓溪江邊築堡坎建成重慶奶粉廠。除土灣運去牛奶外,還在附近收購牛奶,重慶牛奶場租用原西湖煉乳公司的燕牌商標,生產“燕牌”薄片奶粉,由重慶牛奶場付給西湖煉乳公司一定的商標費用。
當時的奶粉生產是滾筒式生產工藝,設備是簡單粗糙的。在整個工藝流程中,要用大量的人工來完成。工藝流程主要由6個部分組成:一是儲奶槽。普通鍍鋅鐵皮製成,用人工將鮮牛奶傾入奶槽內,並不時緩緩攪動以防脂肪上浮。同時加一定數量的小蘇打將牛奶變為中性。二是圓形銅烘缸。直徑90公分,寬約一公尺。安放在鑄鐵架上,徐徐轉動,由於缸內蒸氣溫度高,牛奶均勻的流在缸面,最後由刮刀刮下,變成薄膜片狀。三是篩粉櫃。小片薄膜放入圓形帶刷的圓形粉篩內,用帶豬鬃的刷子打碎,通過80孔/寸銅絲布篩篩下,便成粉末(因此薄片奶粉的顆粒較大)。四是烘粉櫃。櫃長約4公尺,寬約1.2公尺。內有兩排4分鋼管通蒸汽,兩排轉動的厚布,緩緩前進,將奶粉烘乾。櫃內空氣約為80℃。奶粉在厚布上來回一次行程約7.5公尺。烘完的奶粉,便是成品備裝瓶,奶粉裝粉每瓶重454克(一磅)。五是抽真空箱。是鑄鐵製成,有視孔,有電焊器,每次抽空六瓶。加馬口鐵蓋,墊橡皮圈,瓶口塗臘防漏氣,瓶蓋上穿一小孔,對瓶內進行真空後,在真空箱內錫焊密封。六是烘櫃。用以烘乾粉瓶、瓶蓋、膠圈上殘留的水份。
當時的奶粉包裝,採用白料玻璃瓶,馬口蓋,內用墊圈。保存期限在9個月以上。
奶粉品質。原料牛奶,大部用本場自產,兼收南岸區野貓溪附近奶棚牛奶。要求無異味,無滲雜,無血奶。比重保持在1028-1032之間,酸度合格。成品為含糖全脂奶粉。感觀檢驗,滋味、氣味、狀態、色澤均合格。溶解度95%左右,9個月內品質基本相同。當時對奶粉的雜質度、理化指標及細菌檢驗都沒有進行必要的檢測。
因生產工藝的落後,生產能力也有限,每天可處理鮮奶1900斤,做成奶粉240瓶。也因為當時的社會戰亂不斷,民不聊生,處在飢餓邊沿的民眾,買不起作為高檔商品的奶粉,使奶粉銷路不暢,只有以銷定產,每天開一班或二班,只生產80瓶或160瓶,有時更少。
1945年4月,作為抗戰陪都的重慶,國內部分畜牧獸醫界人士雲集於此,辦理留學英美出國手續,牛奶場抓緊時機歡送,並進行座談、簽名、攝影留念。牛奶場藉此宣傳自己的企業,擴大企業的知名度。
牛奶場在那時非常注意自身的管理、銷售和經營發展,同時更注重乳業的研究及實驗工作,並在創業之初就有這方面的意識,不斷收集資料和歸類保存,對於從1933年開始的改進牛隻及雜交實驗,都有完整資料保存,為歷年來的改進牛隻雜交實驗研究,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為此,當時的國內外畜牧學者及專家,都渴望該場對此成功經驗進行總結交流,作為改進中國土牛的參考。於是,在改良品種的第四代,即1945年12月出版了《用荷蘭種公牛級進改良黃牛之結果》一書,陳叔敬作序,梁之年編輯。這一專著直到1985年仍在有關專業刊物上轉載。這是開中國乳業最早進行以荷蘭公牛交配,進行雜交試驗的先河。
1945年8月,8年抗戰勝利來臨。但在大後方重慶,卻出現了“勝利爆竹一響,工廠陸續關門”的景象。恰恰就在這年的9月5日,長江突發特大洪水,南岸野貓溪奶粉廠全部被淹,廠房及堡坎垮塌,機器設備沉入江中。水退後,重慶牛奶場將奶粉廠沒有沉入江中的部分比較有價值的可用設備,折價收購後運回土灣備用。至此,西湖煉乳公司返回杭州,奶粉廠宣告停業解散。
隨著抗戰勝利,擺在重慶牛奶場面前的嚴酷現實:一是勝利之後,政府忙於接收與所謂戡亂;二是訂戶大多數是“下江人”(抗戰時期淪陷區遷來重慶的如:華東和東北各地的人,當時人們統稱為“下江人”),他們紛紛離渝,遷返原籍,牛奶銷量銳減;三是物價在一度回跌後又繼續猛升,利息漲,銀根緊;四是技術人員紛紛辭職離場;五是牛隻在這情況下由於前幾年的成就,又大量增加,到了年末,造成牛奶場資金周轉極度困難。
於是,重慶牛奶場印製《牛奶育嬰法》廣告傳單,宣傳介紹本企業產品,提出:“人乳為天然適合嬰兒之食物,其所含之營養與比例均合嬰兒發育之需要,故在母乳充足時宜儘量哺乳之。然於某種情況下,如感染急性傳染病或肺癆等須立即斷乳,或乳法分泌不足供嬰兒之需時,牛奶當為最合理想之人乳代替品”。產品宣傳了人乳與牛奶中營養平均含量比較的各種營養成份一覽表,並詳細說明牛奶對嬰兒成長的好處,以及如何餵養。在最後一頁廣告詞中提出“注意兒童骨骼發育必須日服鮮牛奶。”說明“兒童在生長的時候,最應當注意他的骨骼發展,[鈣]是發展骨骼的要劑,鮮牛奶中所含的鈣質最多,所以兒童日服鮮牛奶一杯,助長發育,肥胖可愛”。同時,重慶牛奶場為了搞活資金周轉,不至於破產倒閉,只有大量出售奶牛,條件是牛隻由顧主選(不看牛隻檔案,只憑鑑定),價格由本場喊,購買奶牛最多的是貴陽三才牛奶場。本年末牛隻沒有增加反而減少66頭。整個下降趨勢直到1951年才止住,重新開始回升。但在隨後的一年多時間裡,鮮牛奶過剩的矛盾加劇,為了企業生存,迫使另謀出路。
1946年1月,陳叔敬為了牛奶場的發展去美國考察,美國的著名《幸福》雜誌,對陳叔敬赴美考查作了報導。併購置回來一台冰淇淋機及保冷箱。夏季手工生產冰淇淋,供營業部銷售。安裝在道門口營業部,批量生產供應全市。1949年,冰淇淋機開始生產紙包冰淇淋及三色冰淇淋機。黃油及乾酪素在上海打開了銷路,但沒有利潤,荷花奶粉在上海冠生園試銷。
1947年1月,市場上美國乳製品奶粉、淡奶、黃油、冰淇淋粉,大量上市,影響了本場產品銷路。造成資金周轉極度困難,一度工資不能按期發放,幾乎造成土灣擠奶工停止擠奶。
1947年,為了解決牛奶產量大量過剩的矛盾,重慶牛奶場將沉入江中的烘缸及鑄鐵架等奶粉設備打撈起來,在土灣場內另建約60平方米車間、鍋爐房一間、裝箱間一間,重新修整安裝妥當。於當年7月1日開工生產,其設備、生產工藝流程、產品質量仍照舊,並改換商標為“菊花牌”奶粉。當時社會動亂,奶粉生產時斷時續,最多日產奶粉50-80瓶,還賣不出去,經濟十分困難,牛奶場只有繼續賣牛度日。
 為爭奪市場又將“菊花牌”,改為“荷花牌”奶粉,但市場還是銷售不景氣。解放前後,奶粉曾運銷到上海、漢口、西安、沙市等地,這一時期的牛奶基本上是本場自己供應。
奶粉生產出來賣不脫,便開始生產“大麗牌”黃油和乾酪素(工業用粘膠),鮮牛奶提取黃油後,餘下的脫脂牛奶無法處理,便開設“上海牛奶場”(設土灣渝莊)專賣脫脂牛奶,由送奶工人擔起挑著的熱牛奶(就像賣炒米糖開水一樣)沿街叫賣。為多賣鮮牛奶給訂戶,沿街設訂奶處,有時送奶還同時送去鮮花一束,但是每天的牛奶仍賣不完。
1947年,重慶牛奶場增資改為股份有限公司,以和成銀行吳晉航為董事長,陳叔敬為總經理。同時,由重慶牛奶場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出版發行《牛奶與人生》,這是當時的國民政府內政部批准公開發行的中國乳品行業最早的一張報紙。
 該報以宣傳牛奶對人體健康有益為宗旨,提出:“以國民之健康,關係國家之盛衰,及民族之生存,牛奶為健康之源”。他們借用公開發行報紙的辦法,大量宣傳吃牛奶的好處。文中寫道:“重慶牛奶場既有鮮奶,又產有奶粉,當我用兩隻手把這兩樣東西一齊舉在你面前的時候,你一定會作最好的選擇的”。
 該報針對當時國民政府的倒行逆施,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的現狀,提出:“最根本的法子,還是需要政府實施經濟保護政策,經濟保護政策的內容是什麼呢,第一要對本國牛奶的品質,嚴加檢驗,非合標準,不能在市上出售,第二對於入口貨要嚴加限制,加課關稅,使他不能在中國商場上來實行霸占,第三中國今日一般生產都受了高利貸的毒,中國今後不求進步則已,如果要求進步的話,只有政府以政治的力量去扶植經濟,人民再用廣大的經濟力量來協助政治,這樣的互助互進,才會促成國家的進步與社會的繁榮,否則政治與經濟的前途都要弄到黑漆一團糟,用政治扶植經濟是什麼意思呢,既是政府要有遠大的貸款計畫,使農業機構不受高利貸的威脅,同時利用低利的優越機會來改進產品,一面抵制外貨的浸入,一面要求合理的自力更生”。
 該報進一步強調“在牛奶業的立場,最終的目的,要使全國農民都把飼養乳牛當作一個重要的副業,要使每個同胞,每天都可以吃一磅鮮牛奶,使國人個個體力碩壯。”這充分反映出當時的民營資本家渴求社會安定,國家富強,民族昌盛,以實現自己產業報國的拳拳之心。
 願望是美好的,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這種願望只能是無法實現的海市蜃樓。
 截至抗戰勝利後的1947年統計,重慶牛奶場前後開設六處分場:土灣為總場兼第一牧場,高灘岩為第二牧場,山洞為第三牧場,石馬河為第四牧場,盤溪河為第五牧場,清水溪為第六牧場。牧場分工明確,機構完善,全場共飼養牛隻420餘頭。同時,為了補救冬季青草缺乏,在石馬河培養象草,在合川鹽井溪、北碚黃桷樹、巴縣龍溪河等處設立草莊,專人經營,夏秋兩季分曬乾草,運到龍溪河草原囤積。在冬春草枯的時候,隨用隨運,以補足牧草的不足。
1949年11月29日,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第二野戰軍解放重慶的頭天,因發生戰事,交通不便,停止各場送奶到土灣及土灣送奶進城一天。11月30日重慶解放,重慶牛奶場生產銷售恢復正常。
12月10日,公布銀元券與舊人民幣對換值,資金周轉末受影響。
 重慶解放後,政府首先扶持重慶牛奶場恢復生產。1950年西南貿易部批准奶粉可以外運,搞活物資交流,這時美國在中國傾銷的奶粉逐漸銷完,“荷花牌”奶粉在武漢打開了銷路,奶粉銷售開始轉好。
1950年下半年,西南軍區進軍西藏時,西南區百貨公司全部收購重慶牛奶場荷花牌奶粉,作軍用物資之用。
1951年,西南區百貨公司定購奶粉,到了二季度就無多餘奶粉外運。重慶牛奶場成立工會,屬於市食品工會領導,同時成立了勞資協商會,當時是三區首批14家訂立勞資生產集體契約之一。
到1952年,重慶牛奶場的奶牛發展到450多頭。年產“荷花牌”奶粉30餘噸。政府通過重慶百貨公司及糖業菸酒公司,向重慶牛奶場實行加工訂貨,奶粉包銷(直至1960年止,以後便由重慶市乳品公司自產自銷),企業從此獲得新生。乳製品加工設備改善,產品質量好品種多,多數時間都是日開三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