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天仙鎮東連白節鎮,南接護國鎮,西臨渠壩鎮,北靠棉花坡鎮、新樂鎮,全鎮幅員面積67.5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13324.97畝,森林覆蓋率高達76.8%,轄9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80個社,總人口1.7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6萬人。2005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7242萬元,工業增加值1612萬元,糧食總產量7813噸,農業總產值693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430元。鎮內水、電、氣、數字程控電話、移動通訊、網際網路、光纖電纜電視服務覆蓋全境。人口數據
總人口 | 14669 |
男 | 7539 |
女 | 7130 |
家庭戶戶數 | 4484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4054 |
家庭戶男 | 7180 |
家庭戶女 | 6874 |
0-14歲(總) | 3391 |
0-14歲男 | 1761 |
0-14歲女 | 1630 |
15-64歲(總) | 10101 |
15-64歲男 | 5225 |
15-64歲女 | 4876 |
65歲及以上(總) | 1177 |
65歲及以上男 | 553 |
65歲及以上女 | 624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3808 |
經濟發展
天仙鎮以旅遊為龍頭,帶動其它產業協調發展,著力做好三篇文章,即“圍繞旅遊調結構,圍繞旅遊建集鎮,圍繞旅遊興工業”,建設城郊型生態旅遊鎮。〔旅遊〕天仙鎮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省級名勝風景區——天仙洞風景名勝區,景區總規劃面積52.3平方公里。景區內321國道、瀘納高等級公路、隆納高速公路均匯集於此。景區距納溪城區9公里,距瀘州市區19公里,距瀘州飛機場14公里,市區均有旅遊專車直達景區,交通十分便利。天仙洞風景名勝區以其“山、水、險岩、奇石、洞、歌”的特色,在西部大開發和發展四川旅遊的歷史機遇中展現出無窮魅力!〔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天仙鎮現已發展枇杷2500畝,茶葉6100畝,筍竹兩用林1000畝,中藥材1500畝,桃、李、梨類水果2000畝。“三大基地,兩大長廊”(即茶葉基地、中藥材基地、養殖基地、十里枇杷長廊和十里梨花長廊)現已初具規模,鎮黨委、政府圍繞枇杷、茶葉、優質梨、純自然的山泉水,著力打造天仙茶、天仙果、天仙泉、天仙臘肉等旅遊特色精品。〔小城鎮建設〕天仙鎮花背溪集鎮是省級試點鎮,該鎮把花背溪集鎮作為天仙洞省級旅遊風景區的第一道亮麗的景點進行開發建設,特聘請了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的專家進行設計,作出了“三高”(高規格、高標準、高水平)、“四統一”(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裝修)的仿古與歐式相結合的總體規劃。基層幹部培養
天仙鎮以鎮上集中培訓,村上分別培訓的方式,組織鎮村幹部走出去“取經”,讓廣大鎮村幹部走出小圈圈,放眼大世界,感受先進地區的脈搏,學習發達地區的精髓。2009年以來,該鎮已先後2次集中村支書、村主任進行專題培訓,並組織8個村(社區)的村支書、村主任到龍馬潭區特興鎮白灣村蔬菜基地參觀考察學習,到本區白節鎮學習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經驗。通過實地參觀考察、現場詢問、開展討論交流等形式,使參觀者極大地開闊了視野,增強了加快農村生產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信心和決心。與此同時,天仙鎮立足已建立的8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加大對黨員幹部和村民的培訓,為其提供致富門路,引導返鄉農民工就地創業或就業。牟觀村採取“遠程教育+基地+企業”的培訓模式,吸納20多名返鄉農民工積極參與,並在廣發公司等當地企業實現再就業。銀羅村遠教站點,自2009年以來,集中播放13場種植、養殖技術類電教片。在此基礎上,該鎮組織農技部門骨幹、有實踐經驗的土專家、鄉土技術人才,深入農戶家中,對農戶所需的技術進行面對面培訓。同時,還根據民眾的需求,對時效性較強的農業科技知識,採取專家講座、專題報告會、現場點題輔導等“短、平、快”的培訓形式,實行“選單式”培訓。通過多種培訓,天仙鎮已為各村的每個農業社培訓出了3至5名農村實用技術人才。旅遊資源
天仙鎮位於烏蒙山北麓,面臨長江,扼川滇黔三省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這裡歷史遺存很多,如諸葛亮一擒孟獲的山洞,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修築的寨門,護國討袁戰爭期間朱德的指揮所等等。李白、蘇東坡、陸游、黃庭堅都在這裡留下過墨跡。天仙洞景區內文化遺蹟、奇峰怪石眾多。有些奇景,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中,尤以石坊、風動石、石佛為最奇。一奇:石坊無字對聯之謎
天仙洞石坊,位於天仙寺洞口,建於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東西寬4.8米,原高12.4米,由3層樓檐組成,現僅存一層。全部採用褚色花崗石,質地堅硬,結構嚴謹。坊上遍布浮雕,有八洞神仙、白娘子水漫金山、嫦娥奔月、十三棍僧保唐王等,刀工精細,線條流暢,人物造型準確逼真,服飾花紋清晰可辨,堪稱一絕。現存石坊兩側有一對聯,橫披為“即是仙境”,上下聯各由5幅雕刻精美的圖案組成。上聯雕的是5位腳踏祥雲的仙人,手裡各捧一爐香、一枝花、一盞燈、一盆水(殘缺)、一盤梨,下聯也是雕的5位仙人,手裡各捧一碗茶、一缽糕、一錠元寶(殘缺)、一串佛珠、一件衣服。石雕構思奇特,甚為罕見。因為沒有文字,這10幅圖案的涵義就成了一個謎,如同武則天的無字碑,其解釋見仁見智。有人純粹從畫面理解,認為應是:“香花生佛果,茶食寶珠衣。”有人通過圖案,聯想當地風物,說是:“大里村中是樂土,天仙洞內勝桃源。”究竟應作何解釋,至今尚無定論。
二奇:風動石搖搖而不墜
風動石,位於薄刀嶺前端山嘴上。高約3米,寬約5米,重足20噸,狀若巨型鵝蛋,下有一半米左右圓石墊底。巨石兀立在山崖頂部,兩側為刀削似懸崖,峰頂最寬處不足兩米,周圍了無遮攔。如此突兀的山峰,何以會有這么大一塊石頭?令人費解。該石看上去危如累卵,遊人以手指輕輕一捅,巨石便會搖動。大風吹來,亦會隨之晃動。千百年來,它就這么顫巍巍地立著,仿佛隨時會滾下來,卻至今未倒下。2003年秋,有32個好事者與人打賭,說是一定可以將巨石拉下來。他們以繩子套住巨石,先是10人,後是20人,最後32人一齊上,奮力拉了半天,巨石依舊穩穩的,紋絲不動。
三奇:巨型石佛酷似真人
景區大門對面,有一酷似大佛的巨石,高達百丈,背靠天仙洞最高峰將軍山,腳下是清清的永寧河。從遠處看,石佛口耳鼻俱全,比例勻稱,酷似真人,其雙手合十,雙目微閉,仿佛正在念經,手裡的“佛珠”清晰可辨。石佛面河背山,拔地而起,四周皆刀削似的絕壁,寸草不生,唯獨佛頂長滿碗口粗的雜木,如同和尚戴了一頂黛色帽子。有人站在遠處,用望遠鏡觀察,發現石佛頭頂呈橢圓形,沒有泥土,也存不住土。這些樹是如何長上去的?又靠什麼生長?讓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