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塊根。
性味
味辛、甘,性平。
功效
清熱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
用於腮腺炎,齲齒疼痛,無名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秋季挖根,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高可達1.5m。地下具塊狀根。莖直立,光滑,多分枝。葉對生;葉柄基部擴展幾近相連,小葉柄稍有窄翼;葉片二回羽狀分裂,或上部葉作一回羽狀分裂,裂片卵圓形,邊緣具圓鈍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頭狀花序水平開展或稍稍下垂,直徑6-12cm,有長梗;總苞片2層,外層較短小,綠色,內層質薄,鱗片狀,基部連合;舌狀花8枚,紅色、紫紅色或粉紅色,中性或雌性;管狀花黃色,兩性,孕育。瘦果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圓;冠毛缺乏或具不明顯的齒2枚。花期7-8月。
生長環境
全國各地庭園中普遍栽培。
藥材性狀
塊根呈長紡錘形,微彎,有的已壓扁,有的切成兩瓣,長6-10cm,直徑3-4.5cm。表面灰白色或類白色,未去皮的黃棕色,有明顯而不規則的縱溝紋,先端有莖基痕,先端及尾部均呈纖維狀。質硬,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角質化。氣微,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