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草本,高3-25厘米。莖短二叉分枝或不分枝,基部本質化,密被伏毛或下部無毛葉多 數聚生於枝的頂部;托葉線形;葉軸長4.5-10厘米,被長糙毛;小葉6-16對,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而稍彎斜,長4-12毫米,寬3-7毫米,先端近圓形,具短尖頭,基部截平,無柄,近頂端小葉較大,基部一側呈耳錘狀,最先端小葉變成芒狀,兩面被長伏毛。總花梗纖細,與葉近等長,具1-3朵花或更多花聚生於總花梗先端成傘形花序;花梗長3-10毫米;小苞片多數,披針形,長1-2毫米;萼片5,披針形,長3-5毫米,先端鑽狀,密被長伏毛,宿存;花瓣5,白色,稍長於萼片;雄蕊10,長短互間,短者具藥或無藥,分離;子房近球形,5室,被毛,花柱5,線形,果期延伸。蒴果橢圓形,長4-5毫米,等於或長於果萼。種子褐色,卵形,兩端稍尖,具小瘤體。花期6-12月,果期8月至翌年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80-1000米的路旁、岩壁、密林或疏林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江蘇、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和四川等省區。
主要價值
藥材基源:為酢漿草科植物分枝感應草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曬乾或鮮用。
【性味】 甘、澀;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寧心;健脾;散瘀;止血。主心悸失眠;肝脾腫大;子宮下垂;胎動不安;脫肛;咯血;跌打腫痛;外傷出血;帶狀皰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g。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