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溝氣象站

大西溝氣象站成立於1958年6月,位於烏魯木齊縣大西溝天格爾峰山腰(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旁),北緯43°06′,東經86°50′,海拔高度3543.8米,是國家一類艱苦台站,其前身為天山雲霧站,當時隸屬於新疆氣象科學研究所,主要從事雲霧物理實驗與氣候監測。1975年交烏魯木齊市氣象局管理。2007年按照中國氣象局業務技術體制改革要求,更名為大西溝國家氣象觀測二級站。

簡介

大西溝氣象站成立於1958年6月,位於烏魯木齊縣大西溝天格爾峰山腰(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旁),北緯43°06′,東經86°50′,海拔高度3543.8米,是國家一類艱苦台站,其前身為天山雲霧站,當時隸屬於新疆氣象科學研究所,主要從事雲霧物理實驗與氣候監測。1975年交烏魯木齊市氣象局管理。2007年按照中國氣象局業務技術體制改革要求,更名為大西溝國家氣象觀測二級站。

通訊情況

大西溝站自建站以來,通訊系統共經歷了摩爾斯發報、短波電台、窄帶衛星單話音系統、寬頻衛星綜合通信系統四個發展階段。
(1)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完全是摩爾斯發報,無論是傳輸氣象資料還是工作、生活上的聯絡都是摩爾斯發報機,發報及報文內容的翻譯都是專業人員,發報時需要一個專人手搖發電,投入人員較多且非常不方便。
(2)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整個通訊工具都是電台,電台相比摩爾斯發報機其語音傳輸比較直接,但傳輸受外界影響較大,效果不很理想。
(3)2003年安裝了中國電信烏魯木齊長途傳輸局的衛星電話,儘管擴大了聯繫的範圍,可以直接和局裡、家人聯繫,但由於費用昂貴,使用效率並不高,通話延時較長,主要用於工作。
(4)2007年6月由新疆氣象局業務處調研並投資4.2萬元安裝iPSTAR寬頻衛星綜合通信系統,實現了該站綜合數據的衛星雙向通信,該套設備徹底解決了該站通訊中多年來存在的瓶頸問題。通過衛星通信系統,可以實時傳輸自動站監測資料,真正實現了基本業務的自動化,結束了長達幾十年的話傳歷史;同時通過衛星鏈路還實現了INTERNET網路接入,極大地方便了台站人員的工作和生活;衛星通信系統集成的兩部iP衛星電話的開通,使該站職工能夠在站上隨時與家人、朋友聯繫,通話時間不再受限制,並且費用相對較低廉。

供用電系統

建站以來,工作及生活用電經歷了煤油燈照明、8瓦微型太陽能供電、小功率油機發電、千瓦級太陽能發電站供電下四個階段。
(1)二十世紀80年代照明是煤油燈、清油燈。
(2) 二十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照明基本是蠟燭和微型太陽能(8瓦),照明時間非常有限,特別是冬季幾乎用於工作。
(3) 二十世紀90年代初到2002年先後配備了柴油發電機、小功率汽油發電機,不僅有了電燈還可以看電視,職工生活得到了很大的豐富,但冬季柴油機的發動非常困難,油機的維護也十分麻煩,對周圍的環境有一定的污染。
(4)大西溝站自 2002年配備了一套1.4千瓦的太陽能發電站,2006年自治區氣象局業務處為解決該站大監項目的用電和通訊問題,又為大西溝站配備了一套2.52千瓦的太陽能發電站。目前該站自動站的資料不僅24小時暢通無阻的傳輸,同時其它工作和生活用電基本都能滿足正常的需要。太陽能的使用不僅方便,維護簡單,而且也很環保,對周圍的環境沒有任何的污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