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寺是貴陽市歷史上悠久的寺廟之一,今已不存。大興寺(附武廟)原稱大慶寺、大興國寺等,原位於大十字中華南路東側,據《貴陽府志·祠字附記》,寺為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江西廬陵商人彭如玉所建。武廟居其中,祀關羽。有頭門、二門、甬道、兩廡旁為諸佛殿。明洪武二年(1369年),長沙游僧南宗重修,更加寬敞。凡有慶典,均在寺內舉行。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寺僧法印赴京師請得朝廷頒發的《大藏經》6350卷運來貴陽,巡撫郭子章為之建閣收藏,南充黃渝德輝書額“龍輪寶藏”。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巡撫閻興邦重修關聖殿。雍正年間,增修毗戶殿。乾隆年間,重修大士殿、孟蘭殿、三元宮。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毗戶殿,十八年(1838年),重修準提殿,內供奉明撫郭子章木主。寺內有靈泉,貴陽八景之一的“靈泉映月”即此。
清嘉慶八年(1803年),將設於城北般若庵的蒙養義學遷至寺內。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又將設於南門外閻公祠的成童義學移人。光緒末年改兩義學為官立第九初等國小堂。民國後,貴州省立師範學校附屬國小設寺內。民國20年(1931年),拆除殿外石坊、石牆,改建為明星電影院。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設此。解放後大興寺變化很大,後為百貨大樓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