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良性腫瘤
大腸平滑肌瘤
平滑肌瘤( Leimyoma)在胃腸道發病率很低,約在1%左右,一般胃和小腸發病率高於結腸,其中約3. 4%發生在結腸,直腸發病率相對高於結腸,約為7%大腸平滑肌瘤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多在40到60歲之間,且年齡越大則惡變可能性越大,男女性發病率無顯著差異。腫瘤組織來源於肌層,少數可來源於黏膜肌層。
大腸良性腫瘤分類
根據平滑肌瘤在腸壁的位置、形狀和生長方式,將其分為四型:
(1)腔內型:一腫瘤向腸腔內生長,呈球形或半球形腫物,有蒂或無蒂,有蒂者多為闊蒂,可因表面黏膜破潰形成淺潰瘍。腫瘤直徑一般不超過3~5cm。
(2)腔外型:位於漿膜下層,向腸壁外生長。
(3)啞鈴型(混合型):位於腸壁內,同時向腸腔內及腸腔外生長。
(4)狹窄型(壁內型):壁內型肌瘤一般較小,直徑常在1cm以下,極少有症狀,不易被發現,但可環繞腸壁生長,造成腸狹窄或腸梗阻。多數平滑肌瘤瘤體直徑小於5cm,而惡變為肉瘤者常大於5cm。瘤體可呈分葉狀,一般質堅韌,少數可因充血嚴重而質軟。
組織學特點
本病在顯微鏡下可見分化成熟、形態比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細胞束,亦可呈縱橫交錯的編織狀或螺旋狀排列,細胞核排列呈柵欄狀,束間有增生的膠原纖維和結締組織,核分裂相少見。低度惡性肉瘤與生長較快的良性肌瘤在鏡下常不易區別。病程長者可有黏液變性、玻璃樣變及鈣化。
大腸良性腫瘤症狀
大腸平滑肌瘤有無症狀、體徵及嚴重程度與以下四個因素有關:①腫瘤的大小;②腫瘤是否有潰瘍;③是否發生惡性變;④腫瘤的大體形態。
小腫瘤可無任何症狀;腫瘤直徑超過2cm時,可因部分性腸梗阻、;完全性腸梗阻而有陣發性腹痛。腫瘤較大者可在腹部捫到腫塊。有潰瘍者可有腸道刺激症狀,如腹瀉、腹痛、大便次數增多等;亦可為突發性的下消化道出血,便血量大且無先兆症狀,可發生休克。腫瘤發生惡性變者可出現明顯消瘦等。腫塊位於直腸者症狀、體徵出現較早,類似於直腸癌表現,容易早期發現。
大腸平滑肌瘤只要診斷成立,應早期手術切除。
治療
原則上未惡變者行腸段切除即可;如確診為惡變者,可根據病變範圍及有無轉移,決定手術方式及範圍的大小。
發生在肛管、直腸部的病灶,原則上應保留肛門,行局部腫瘤切除術;若腫瘤已惡變而浸潤周圍組織者,則應行腹會陰聯合切除術或動手術。
大腸纖維瘤
結腸、直腸的纖維瘤(Fibroma)常起源於黏膜下層,臨床上相對少見。纖維瘤根據所含纖維成分的多少可分為硬纖維瘤和軟纖維瘤,凡纖維成分多的形成硬纖維瘤,纖維成分少並有部分細胞成分的為軟纖維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