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村[廣西南寧市賓陽縣新橋鎮大羅村委會]

大羅村[廣西南寧市賓陽縣新橋鎮大羅村委會]

廣西南寧市賓陽縣新橋鎮大羅村

大羅村委轄8個自然村,人口6665人(2010年),漢族為主。耕地面積3900畝,是一個有著100多年傳統手工業歷史的行政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該村位於廣西南寧市賓陽縣新橋鎮東北面,緊鄰322和324國道,與賓陽縣城相距約4KM,交通比較便利。

大羅村委轄8個自然村,人口6665人,耕地面積3900畝,是一個有著100年傳統手工業歷史的行政村。自古以來,大羅村人以人均不到兩分地的水田謀生,農閒時搞些副業,生活相當。改革開放後,大羅村以發展小五金生產作為民眾的主要經濟收入,日子越過越紅火。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大羅村人在確保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在村兩委的帶領下,小五金產業呈現了迅猛發展勢頭,曾經以實現億元村聞名遐邇。然而,幾年前,大羅村的生產方式方法大部分還是延續家庭小作仿生產模式,致使小五金生產產業一度陷入低迷狀態,產品滯銷積壓,許多家庭生產戶紛紛關門停產。時任村支部書記的趙忠勤,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村民的發展生計一旦失去,談何奔小康、談何構建和諧社會。為此,他借開展“創新年”活動大好時機,組織召開全村經濟發展研討會,以“創新發展”為主題,進一步創新思想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研究如何整合提升傳統生產模式,並形成了“以糧食生產為基礎、做強做大小五金產業,以股份制發展模式推動集約型生產模式”的發展思路,明確了今後的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由於思路清晰,方法得當,大羅村2007年社會經濟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工業經濟總產值與上年同比增長了13.5%。

近年來,大羅村委堅持“以工業興村,以農穩村”的發展思路,整合當地小五金行業特色資源,通過“內聯外引”充分挖掘資金、技術、人才,做強做大民營企業,為豐富農民“錢袋子”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正確引導和大力支持下,該村因地制宜謀發展,於1992年率先在大羅村成立了小五金協會。該協會自成立以來,廣泛吸收有經商頭腦、懂技術、會管理的鄉土人才進入協會,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引導傳統手工業不斷向規模化、技術含量高方向發展,以提高小五金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著力打造特色品牌,以優質產品和良好的行銷服務誠招區內外客商。幾年來,該村已申報了宏興人力斗車等六大優勢品牌。與此同時,協會引導民眾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生產模式,從資金和技術扶持一些困難家庭,帶領民眾共同致富。2006年10月,村支部書記趙忠勤通過介紹協會會員蒙有希參與結對扶貧活動,在資金和技術上扶持本村村民張詩英建起家庭小五金廠,使得原來家境貧寒的困難戶僅用半年時間就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由於協會工作方法得當,協會會員已從剛成立時的5人發展到現在的12人,輻射到該村委的趙村、新程等8個自然村。2007年全村小五金產品銷售量突破2億元大關。目前,該村上規模的五金廠達15家,760個小五金專業戶,產品主要有農機配件、鋁製品、小型機械、人力斗車、機車配件等六大優勢品牌140多個品種。

創建企業品牌“小五金”飛東南亞

審時度勢與時俱進,大羅村全體企業不斷琢磨著如何整合提升傳統手工業,在做強做大小五金產業、創建自己的創業品牌上做文章。近幾年大羅集體銼刀廠、聯營合辦企業、股份制企業先後出現,產品品種由最初的鐵鏈、鼠夾、銼刀等十幾種發展到農機配件、腳踏車配件、機車配件、打穀機等上千種小五金產品,且產品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這些產品不僅暢銷區內外,而且出口東南亞等國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