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大章村西望太行山脈,地處漳河故道,建村較早,歷史悠久。
北宋,該村稱為大張,屬河北西路相州(今安陽)鄴郡(治在今安陽老城)臨漳縣(治在今杜村集鄉小莊)楊賈管統。
元代,屬中書省彰德路(今安陽)臨漳縣(治在今杜村集鄉小莊)。
明初,臨漳縣城從原址搬遷於東北18里理王村(即現在的臨漳縣城),逐步繁榮興盛;;大張村也發展成為集市,明正德《臨漳縣誌》始載為大章集,為全縣“十集”之一,屬直隸彰德府臨漳縣。
清初,屬河南彰德府臨漳縣東路,大章莊統村四:大章村、新莊、堤上村、王家莊。
清乾隆間,復稱大章集;鹹豐間,為臨漳縣北鄉大章莊集。
清光緒間,屬臨漳縣北路北五保,大章莊統村十:大章莊、王家莊、郜家莊、常家莊、王耳營村、堤上村、王耳莊、郝辛莊村、大善村、小平營村。
民國十七年,屬河南省安陽專署臨漳縣第三區,大章莊改稱建安鄉,統村四:大章村、堤上村、王家莊、郜家莊。
1945年,屬冀南三專署臨漳縣第三區(駐南崗村)。
1949年,臨漳縣劃歸河北省,屬河北省邯鄲專署臨漳縣第三區(駐南崗村)。
1953年,區下設鄉,始置大章鄉,屬臨漳縣第三區(駐章里集)。
1958年4月,撤區並鄉,大章鄉併入章里集鄉;8月,撤銷鄉鎮建置,實行人民公社,下設管理區,下轄生產大隊,大章大隊屬衛星人民公社(駐章里集)章里集管理區。年底,成安、臨漳、磁縣合併為磁縣,大章大隊屬磁縣衛星公社章里集管理區。
1961年,恢復臨漳縣建置,章里集管理區更名章里集公社,大章大隊屬臨漳縣章里集公社。
1970年,邯鄲專區改稱邯鄲地區,大章大隊屬邯鄲地區臨漳縣章里集公社。
1984年,撤社改鄉鎮,章里集公社改章里集鄉,大章村屬臨漳縣章里集鄉。
1993年,邯鄲地市合併為邯鄲市,大章村屬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章里集鄉至今。
地理環境
大章村位於臨漳縣境西北,臨漳、成安縣境交界處,西與本縣堤上村相連,北至成安縣李小屯村1.5公里,東偏北距成安縣長巷營村1.5公里,南到本縣郜莊村1公里。本村地處冀南平原,地勢平坦,交通便利。212省道(茶臨公路)從村東1.5公里處穿過,315省道(魏峰線)從村南5公里處穿行。本村東南到臨漳縣城7.5公里,西北距邯鄲市28公里,西南至磁縣城16公里,東北抵成安縣城18公里。
經濟概述
大章村居於漳河故道,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本村自古為商品集散地,歷來集市貿易繁榮。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恢復大章村集市貿易,極大地方便了本村的生產生活。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大章村經濟發展迅速。近年來,村民除以傳統糧食種植為主外,就近建築施工和外出廚具製作為村內收入主要來源。2016年,大章村集市移至鄰村堤上。
歷史遺存
奶奶廟
大章奶奶廟位於村內東西大街東頭路北。廟內遺存碑文記載:臨漳縣西北十五里大章集東街,舊有泰山行宮正殿三楹,拜殿、兩廊、配殿、山門自古然矣,獨無神之寢息之處。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會首胡士虞(本村生員)帶領合鄉人等,募集資材新建後殿,並創梳妝樓。此次整修後,“睹棟宇之飛翬,觀檁題之煥彩”,為一時勝景。民國二十五年再次重修並金塑神像。解放後,廟宇建築悉數拆除。改革開放後,落實宗教政策,於其舊址新建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大章影劇院。並於每年農曆四月十七日廟會期間,本村民眾都要集資在影劇院演出劇目。屆時,周邊信善前來供奉,祈求平安;遠近商客雲集村中,商貿繁榮。2016年,大章影劇院坍塌拆除。東牆壁兩塊清代石碑和一塊民國石碑尚保存完好。
古皂莢樹
古皂角樹,位於大章村中央一村民的院子裡。樹齡足有幾百年的老皂莢樹,飽經風霜,仍然枝繁葉茂,年年開花結果。更讓人稱奇的是,古樹樹幹的樹皮“半老半童”:一半是粗糙斑駁老化景象,而另一半則光滑平整有紋理。以前這半光滑的樹皮也是非常粗糙的,可長著長著,它竟然變光滑了,就好像是返老還童了。過去,在生活用品貧乏的年代,村民們都是用皂莢煎汁代替肥皂洗衣服,老皂莢樹功不可沒。滄桑龐大的古皂莢樹,可以說是村裡的“綠色文物”,見證著大章村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