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痣小蜂屬

一般1年1代,有2年1代或3年1代者,以老熟幼蟲在種子內越冬。 被害種子內大多僅有1條幼蟲,無轉移危害習性。 胸、腹部共13節,除前胸較寬,末節較小外,幾乎等長,體表光滑。

基本信息

病蟲害名稱大痣小蜂屬

分布地區

國內 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松林區、呼中區、新林區);雲南:昆明市(安寧縣);甘肅;武威地區(天祝藏族自治縣、古浪縣)、張掖地區(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民樂縣、山丹縣)、金昌市(永昌縣);青海:海東地區(互助土族自治縣)、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祁連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都蘭縣)、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同仁縣)、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同德縣、興海縣)、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浙江:杭州市(臨安縣、淳安縣)、麗水地區(龍泉市、慶元縣、景寧畲族自治縣)、溫州市(永嘉里、文成縣、泰順縣)、寧波市(覲縣、象山縣)、衢州市(開化縣)、台州市(黃巖區、仙居縣、大台縣)、諸暨市、臨海市、樂清市、瑞安市。 國外 日本、伊朗、前蘇聯、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法國。

危害性狀

大痣小蜂是指生產和檢疫上都值得注意的一類食植群害蟲。主要以幼蟲在針葉樹種子內生活和取食,蛀食種子的胚乳,導致種子中空,使種子喪失發芽個危害事實際占到健康種子的 10%-80%,而且常在50%以上。 我國上海等口岸,從日本進口的日本扁柏(Chamaecy obtusa)種子中曾截獲到該屬小蜂。

生物特性

本屬種類目前在國內已定名12種,其生物學特性因寄主、海拔及所在地的氣候不同而異。一般1年1代,有2年1代或3年1代者,以老熟幼蟲在種子內越冬。不同小蜂的蛹期、成蟲期歷期不一,如柳杉大病小蜂成蟲期在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圓柏大痣小蜂在7月下旬至7月下旬。成蟲羽化後即尋找當年新生球果產卵,飛翔能力不強,喜光,有趨光性。被害種子內大多僅有1條幼蟲,無轉移危害習性。此類小蜂食性大多專性強。在陽坡比陰坡、林緣及散生木危害嚴重。

傳染途徑

該屬小蜂多數以幼蟲、蛹隨種子運輸作遠距離傳播。

防疫方法

1.症狀檢驗 仔細檢查種子上有無羽化孔及種子外表的色澤。新鮮種子可放入小試管內或培養皿內待羽化後查看所有產的蜂類進行鑑定。 2.形態鑑定 雌成蟲頭正面觀寬稍大於長,複眼圓形,不大,頰稍突出,頭頂寬闊,觸角著生於複眼下緣連線以下,較長,絲狀,環狀節較短,索節7節,棒節3節。胸部較長,稍突出,前胸背板幾乎與中胸背板等長,三角片較大,末端不貼近,小盾片近末端具有橫溝,並腦瓜節很長傾斜。腹部無腹柄,不長於胸部,側扁,第一節背板沿後緣中部具有不大的缺口。產卵管鞘較長,向上彎曲。足纖細且長。前翅緣脈長不超過後緣脈,或等長;痣脈末端明顯擴大,呈圓形或卵圓形的痣脈。體黃色,具有黑色或褐色斑點,有時表面綠色,具有細的皺褶刻紋。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l.84~2.80mrn,乳白色,頭極小,可見上顎痕跡。胸、腹部共13節,除前胸較寬,末節較小外,幾乎等長,體表光滑。上顎長三角形,有4~5個端齒。背緣光滑無瘤,前關節處較突出。 蛹 長1.88~2.74mm,初期淡黃色,後期黃褐色,足深褐色,複眼赤褐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