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路天主堂

大田路天主堂

大田路上的小德肋撒堂位於大田路370號,始建時,門口這條路還叫大通路。小德肋撒堂可容千人,建築風格為哥德式,帶有2個鐘樓。該堂的主保聖人是法國聖女小德肋撒。文化大革命期間,小德肋撒堂被關閉,並被工廠占用。1990年,房屋歸還天主教上海教區。1993年10月,恢復宗教活動。

基本信息

教堂簡介

大田路天主堂位於靜安區大田路370號。又名“小德肋撒堂天主堂”,始建於1930年,1931年開堂,原為紀念法國里泉爾聖衣院修女小德肋撒而建,定名“聖女小德肋撒堂”,故建造開工日與開堂日都定在其瞻禮日10月3日。

該堂為哥德式建築,占地面積1660平方米,建築面積3211.9平方米,原有兩個高高聳立的鐘塔,內有寬敞的樓宇圍廊,祭台上方有圓形穹隆,窗戶與斗拱均呈半圓形。堂內裝飾精緻,石柱、地磚、燈罩等都標有紀念小德肋撒玫瑰圖案的特殊標誌。該堂建造經費約半數由教徒捐集,1947年後,歷任堂口負責人為中國籍神父。1978年,房屋全部歸還天主教上海教區,1992年,上海教區將教堂修葺一新,並於1993年10月3日復堂。

教堂歷史

大田路天主堂大田路天主堂
1925年,羅馬教宗把聖女小德肋撒列入聖品,教會立她為傳教區主保。
傳說1927年,南京震旦附中的兩名外籍教士被槍殺,在法籍主教姚宗李(ProsperParis)的倡導下,向傳教區主保聖女小德肋撒許願:如果上海教會能幸免於難,那么給她建造一座聖堂。之後就選擇了大通路370號的一塊空地,實施起造還願大堂。建堂工程由洋涇浜四川南路大聖若瑟堂的本堂神父法籍教士能慕德設計督造,於1930年10月3日奠基,建堂工程歷時一年,於1931年10月3日竣工,舉行開堂典禮。大堂後面,還造了一所二層樓的神父辦公室和宿舍。
在建堂的同時,大堂附近新建兩幢校舍,堂東—幢為求德女子國小增辦國中之用;堂西—幢作為求德男子國小(1933年男校改為景德國小,1940年增辦國中,1943年曾試辦高中,兩年後高中停辦),在附近恆通路還辦過—所淑德女子國小,後該校與啟明女子國小合併。求德、景德、淑德三校,雖均系天主教會所辦,但面向社會招生,學生人數常在二千左右,絕大多數為非天主教徒。
在教堂北,大通路386號開有一家診所,該所醫務和工作人員大多由虔誠的天主教徒擔任,先期診費較低,就診病人較多,—般每年三萬人次左右,抗戰期間病人特別多,年均七至八萬。
上海解放後,教會學校改為公立,診所停辦。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被迫停止宗教活動,1966年至1978年教堂房屋被工廠占用,1992年起進行修繕,1993年10月3日舉行復堂大禮。1993年復堂後,復堂後,該處曾為張希斌等老神父、老修士的養老所;現教區的聖物組也設立在此。

歷任本堂

歷任本堂:艾祖章神父、范富強神父、蔣潤生神父、蔣衛琳神父、張恆毅神父、侯文輝神父、李忠信神父
現任本堂:趙寶軍神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