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獲墾區

清順治十八年至康熙十九年(1661~1608年)遷界期間以上數塘皆崩圮。 康熙二十年(1681年)復界後陸續重圍,至康熙三十年(1691年)復圍李家塘、張陳塘、丘隴塘。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林仲椒、吳承興等籌銀800兩,雇大獲村民再度復建西門塘、鐵塘、火鉗塘和上新塘。

墾區由數個小塘組成。其始圍年代無考,據清康熙《羅源縣誌》所載,明末已有李家塘、張陳塘(傳為張、陳兩姓居民合圍)、西門塘、鐵塘、丘隴塘、火鉗塘(舊縣誌稱火夾塘)、上新塘等7個小塘區。清順治十八年至康熙十九年(1661~1608年)遷界期間以上數塘皆崩圮。康熙二十年(1681年)復界後陸續重圍,至康熙三十年(1691年)復圍李家塘、張陳塘、丘隴塘。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林仲椒、吳承興等籌銀800兩,雇大獲村民再度復建西門塘、鐵塘、火鉗塘和上新塘。康熙五十四年(1705年)以上塘田再次毀於水患。乾隆至嘉慶間,復圍上新塘、西門塘、鐵塘、火鉗塘,新圍又新塘、地下塘、王家塘和永安塘4處,面積均在100畝左右。鹹豐年間,王家塘崩圮,民國35年9月6日,上新塘堤埭亦決口。民國36年,廖彥儒、林建民等數人以私立新豐農場名義向救濟署福建辦事處申請撥賑米8.2噸(164擔),僱人復建上新塘,並更名為新豐塘。 
新中國成立後,縣政府發動民眾加固海堤,並於1954年4月發動上杭、大獲兩村民眾圍建群力塘,投入勞力5700個工日,完成土石方4200立方米,圍建面積550畝。1989年大獲村民眾以股份制形式在群力塘東側擴圍太平塘,1990年海堤合龍,面積1050畝。至此大獲墾區已擴大到3500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