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高達3米;莖粗,有黃色絨毛狀柔毛和稀疏鉤狀小皮刺。單葉,近圓形,直徑7-16厘米,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心形,上面有柔毛和密集的小凸起,下面密被黃灰色或黃色絨毛,沿葉脈有柔毛,邊緣掌狀7-9淺裂,頂生裂片不明顯3裂,有不整齊粗鋸齒,基部有掌狀5出脈,網脈明顯;葉柄長3-6厘米,密被黃色絨毛狀柔毛和疏生小皮刺;托葉較寬,寬橢圓形或寬倒卵形,頂端梳齒狀深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不再分裂。
頂生狹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腋生花序為總狀或花團集;總花梗、花梗和花萼密被黃色或黃白色絹狀長柔毛;花梗長1-1.5厘米,稀較長;苞片寬大,形狀似托葉,掌狀條裂;花直徑1.5-2.5厘米;萼片寬卵形,頂端漸尖,邊緣有時稍具絨毛,通常外萼片較寬大,頂端掌狀至羽狀分裂,稀不分裂,內萼片較狹長,不分裂或分裂,在果期直立;花瓣倒卵形或匙形,白色,有爪;雄蕊多數,花絲寬扁,花葯有少數長柔毛;雌蕊很多,子房無毛。果實球形,直徑可達2厘米,紅色;核有明顯皺紋。花期4-6月,果期8-9月。
近種區別
本種的托葉、苞片和萼片的大小及分裂程度均有變異,在同一地區或不同地區的植株上,均發現有較大變化,如廣東、廣西地區的標本,托葉、苞片和萼片分裂較深,廣西東北部的植株,萼片頂端深裂成線形裂片,又如雲南西部地區的植物,萼片長大,似葉狀,上半部掌狀深裂,其裂片又再次分裂。這種局部變異的情況,仍應視為種內變異幅度。
生長環境
產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生於山坡及溝谷陰處灌木林內或林緣及路邊,海拔可達4200-2500米左右。泰國、越南、寮國、高棉也有分布。
栽培技術
整地
整地是指翻耕鬆土、清除雜草、平整土地和施肥。施肥以底肥為主,施用量可視土壤肥沃程度而定。正常情況下,每公頃施有機肥10"8'噸-200噸,翻人土中。定植前30天-45天內施加磷肥,用量每公頃180公斤-240公斤,鉀肥每公頃120公斤,耙人土內。對酸性土施石灰,可得到很好改善。栽培時問春季和秋季都可。春季裁最好選在4月初。秋季最好在枝條生長停止時進行,也就是霜降到來之前。懸鉤子栽植的行距為2.5米-3米,株距為0-5米-0.75米,如果種苗充足也可降為0.25米-0.35米生長結果表明,株距05米-0.75米,需要3年-4年懸鉤子完全占滿行間f若株距0.25米-0.35米,則第二年就能占浦行問,並且在第三年可結果收穫。
培育
1.撫育主要是鬆土和鋤草。春季要進行一次行間鬆土和行內的鋤草管理夏季根據土壤的板結程度和雜草生長情況進行整地,通常情況下,要在收果前捕2次-3次行內和行間鬆土。果實採收後要進行1次鬆土和2次中耕管理,因為在漿果採收過程中行間土壤嚴重踏實,雜草叢生,所以要進行鬆土和中耕。夏初季節要清除衰弱和損傷的部分根櫱,去掉多餘枝條以防過密。還要剪除已結過果的兩年生枝條,這項工作必須在收果後立即剪除,同時把多餘的、折斷的和有病的一年生枝條全部剪除。2扶縛。扶縛也是懸鉤子田問管理的重要內容。扶縛就是利用支架將懸鉤子莖幹直立,避免結果後嚴重壓彎,通過扶縛可有效地提高果實質量和產量。
採收
採摘懸鉤子要適時進行,切不可超前也不可拖後。一般在成熟後的一二天採收。漿果採摘要帶果托和部分果柄。採收的漿果最好保存在接近0:C的冰櫃里,相對濕度在90左右,在這樣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可保藏1周左右。利用冷庫等冷藏設施可選到長期保存漿果的目的。
懸鉤子種植季節
不分南北,氣溫在0℃以上時都可以栽植,但以春秋兩季為好。春季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秋季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為栽植最佳時間。春季栽植的當年有少量掛果,秋季栽植的翌年夏季多數能掛果,第3年進入盛果期,可連續結果30年以上。
盆栽懸鉤子要選用口徑30厘米以上的大盆,每盆一株,並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換盆,栽植3年以上的懸鉤子要換上口徑40至50厘米的大缸,才能保證產量。植株根部要填入足夠的基肥,以腐熟的土雜肥為好。
懸鉤子種植方式
懸鉤子栽植方式有單株栽植和帶狀栽植。單株栽植適用於宅旁零星空地栽植,以及分櫱力較弱的黑山莓,單株栽植行株距均為2米;帶狀栽植適用於大面積栽植,帶狀栽植的行距為1.5米,株距為0.8米,每畝定植穴555個。北方埋土防寒地區的行距為2.5米,株距為0.3米,每畝定植穴330個。無論是單株栽植還是帶狀栽植,為了早日形成繁茂的株叢,儘早達到豐產株叢密度,以每穴栽2-3株為宜。
懸鉤子科學栽培
栽前要將苗木的根系在水中浸泡12-24小時,使根系吸足水分以利提高成活率。栽植的要求是深栽淺埋,深栽就是苗木的根系要距地面10-15厘米,淺埋就是在苗木周圍30厘米以內,覆土時不要超過苗木原有的土印。深栽是因為每年新生的根狀莖隨著樹齡增長而逐年上移,而下邊的根系會逐年老化,為保證樹體的正常生長,要深栽。淺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縮短緩苗期,提高成活率。
懸鉤子春季栽植後,由於植株的營養中心在地下根部,而不是地上,一般需要1-2個月的時間才能抽出基生枝,這是懸鉤子與其他種類果樹不同的特殊性,所以調查懸鉤子的成活率宜在栽後2個月進行。秋栽後,懸鉤子的根系在土壤結凍前已恢復生長,而地上部分芽體進入休眠狀態不萌發,這樣不僅提高了成活率,而且為第二年的快速生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懸鉤子秋植的成活率要比春植高。
主要價值
果可食;全株及根入藥,有清熱、利濕、止血之效。
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曬乾。
【拉丁名】原植物大烏泡Rubus multibracteatus Levl.&Vant.
【別名】大紅黃袍、烏袍
【來源】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大烏泡Rubus multibracteatus Levl. et Vant.以根及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曬乾。
【性味歸經】苦、涼入脾、肝二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血接骨。用於感冒發熱、腸炎,痢疾,咯血,衄血,風濕骨痛。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大烏泡
(《貴州草藥》)
【異名】倒生根、黃水泡、無刺烏泡、糖泡葉、馬莓葉(《貴州草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大烏泡的根。
功用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涼血,止血,接骨。治痢疾,腹瀉,風濕痹痛,咳血,婦女倒經,骨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藥方選錄
①治痢疾:鮮大烏泡根皮三兩,鮮龍芽草根二兩,鮮白金條根一兩。煎水服,每日三至四次,每次兩小酒杯。
②治咳嗽帶血,四肢無力:鮮大烏泡二兩,鮮苦刺頭一兩,葵花桿心五錢。加水煎成濃汁,每日服四次,每次一茶杯。
③治倒經:大烏泡根、倒觸傘根各一兩,茅草根、金銀花。藤各五錢。煎水兌紅糖服,一日三次。
④治骨折(未破皮者):大烏泡根、野葡萄根皮、百尾參各等量。共搗爛,加酒炒熱,先用手法將骨折復位,然後包上藥,再上夾板,一日一換。用量視患處面積而定。(選方出《貴州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