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特色
景區特色為竹紙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及紅色文化旅遊。《中國古代地名大詞典》載:“大河灘市,在湖南耒陽到南七十五里,東臨耒水,南交永興縣界。”大河灘又名立圩坪、大禾灘,位於耒陽市境黃市竹海南部邊陲,耒水西岸,與永興縣相連,踞市中心45公里,為耒水耒陽段港埠碼頭上游的第一大港口。
旅遊景點
大河灘古街
大河灘街為耒陽市與永興縣交界的一個山鄉古街。據《耒陽縣誌》載:大河灘市在唐朝就已形成集市。到清光緒十二年(1886),有二十多家店鋪,南來北往的客船、貨船川流不息,來自長沙、漢口、衡陽及永興、資興、郴州的客賈常集於此,是耒水河上一個很重要的商埠。有聯云:
耒水源界,奔衡口湘江,匯南來北往商賈,繁榮千年古街;
大河灘渡,通蔡倫竹海,聚東坪西嶺舟客,服務四方遊人。
大河灘因緊靠水路,每圩日的前後,均有水上旅客來往。上市以土紙、紙漿、木材、豆類為主。輸出以木材、楠竹及湘白玉雕刻的石門、石窗、石柱、石欄、石匾、石獅為大宗,歷史上遠銷長沙、漢口、北京等地。輸入以大米、豆類、布匹、南貨為主。民國33年(1944),一些大商戶紛紛來大禾灘避難,市場一度繁榮昌盛。
大河灘古街建設頗具特色,現遺存古街可見一斑。這裡仍有保存完好的長約500餘米的古街。古街的三角形圩坪附近的的中正街為商業中心,商店鋪宇以磚瓦土木結構為主,整齊寬敞,高大明亮。合面街的鋪宇各有約2.5m寬的屋檐街基,整齊粗大的檐柱沿街林立,支撐著屋檐接出滴檐水,下雨天在街檐內走不濕腳。逢圩趕集之日,在街檐內擺攤交易,可避免日曬雨淋。真有一點廣州古街的感覺,在合面街檐之間有一條兩米多寬的青石板街道。由於改革開放以來不少人家生活提高,故有一些鋪面將木材換成了磚石。而室內結構仍保持原樣。個別檐柱因年久腐爛而換成磚柱。即便今日,10多米高的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沒有任何裝飾的粗大檐柱。仍是讓人讚嘆的一道景觀。街心的青石板保留不過100餘米,由於年久失修,均已破碎不堪,其他幾百米均已變成水泥街道。大多數河畔古鎮多因交通設施的改變而另闢新區。唯有大河灘至現還有住有300多戶,1000多人,絕大多數的人家仍開鋪坐店或肩挑小賣或做小手工業維持,過著傳統古樸的集市生活。這種接近原汁原味的鄉村集鎮。現已難以找到。是民俗旅遊的好地方。
大河灘噴泉
據《耒陽市志》載:耒陽熱泉有兩處,一處為東湖湯泉,另外一處則是坐落於黃市大河灘湯泉了,水溫28¤c,地下水是在緩慢深這循環過程中因受深部隱狀的岩漿餘熱的影響而形成地下熱水,而大河灘地下熱水是用人士揭開岩層後才外泄的。
在大河灘村口這處奇泉,泉水自地下往上噴出,水量很大,長久不衰。經湖南省衛生防疫站取樣化驗,認為該泉清涼微甜、口感獨特,屬重碳酸鈣型水,低納低礦化度,偏矽酸含量達到飲用天然優質礦泉水標準。水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有利於人們的健康。目前僅只是利用於解決古鎮各戶免費解決自來水問題,仍有大量的泉水日夜白流,造成資源浪費,為滿足旅遊活動的需要,可以考慮對噴泉進行深度開發,轉變為一種商業資源,如籌建礦泉水生產,修建觀泉亭,供遊人歇息觀賞,修建取水台,供遊人洗漱裝灌。
獅子嶺造紙作坊
蔡倫造紙起源於耒陽,用楠竹造紙起源於黃市,1940年10月,湖南省建設廳在耒陽大河灘獅子嶺建立耒陽造紙廠。古式造紙作坊在蔡倫竹海仍有60多處,這種紙業文化積澱了2000餘年的傳承,也是當時竹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環境意識的加強,竹海造紙逐步停止,現僅遺存大量的造紙作坊遺址,為讓廣大旅遊者能目睹古代造紙工藝流程,體會紙文化的博大精深,並參與到土法造紙勞作中去,特選定獅子嶺造紙作坊人秋參與式旅遊點,供遊客參觀,參與體驗。這裡距大河灘古鎮約2,5km,生態環境優越,修竹濃密,原始作坊保持完好,選擇一兩個稍進行修整便可使用,這裡村民熟練掌握造紙技術,能進行嫻熟的技術表演和對參與者進行準確的技術指導,加上民風淳樸,是開展這一旅遊活動的好地方。據《耒陽市志》載:東漢元興年間以後,耒陽的手工造紙作坊遍及上堡街、陶洲市、鹽沙鋪、平陵、導子洲等竹林山鄉。東漢和帝元興年(105),縣人蔡倫發明造紙術,縣內鄉民利用造紙技術造紙,歷代相傳。盛產楠竹的上堡、陶洲、鹽沙、三都等地手工造作坊最多,每個作坊多的10餘人,少的2~3人。產品有包皮紙、燒紙、湘薄紙,五色紙土紙,每90張為一刀,360刀為一擔,以擔銷售。 據清光緒32年《耒陽縣鄉土志》載:“土紙在本境銷行每歲約三千餘擔,陸運出境至漣洲、郴州、桂陽州、坪石等處銷行,每歲七千餘擔;水運出境至衡州、湘潭、長沙、漢口等處銷行,每歲一萬餘擔。民國廿九年(1940)湖南省建設廳在大河灘獅子嶺建耒陽造紙廠,日產紙300餘令,所盈利7400元(銀元)…”。
紫霞庵
紫霞庵又名紫霞禪寺,位於大河灘獅子嶺南側的庵子嶺下面向東南背靠高山。始建於明崇禎乙亥年。有題獅子嶺紫霞禪寺聯:
紫氣東來獅子嶺上潤仙竹;
霞光南照古禪寺中映日月。
這裡曾是湘南遊擊隊司令部。全寺老少僧人均參加游擊活動。為保護支持湘南遊擊隊,打擊敵人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庵寺都在戰火中遭到嚴重破壞,僅剩一棟房屋也在文化大革命中損壞。 1990年由曾住湘南遊擊隊司令的穀子雲老先生出資重建紫霞庵,現寺院共有殿堂七棟,左右兩廂,占地約5畝,由耒陽市佛教協會派僧尼管理。國泰民安,現佛事活動正常。每年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庵內均聚集幾百人來參萬佛禪廟會活動。這裡環境幽靜,視野中既無農田,也無炊煙,滿目綠色,是一個休閒養神的世外桃源。可以利用廟寺中多餘房間,開闢湘南遊擊隊事跡展覽,撰寫湘南遊擊隊有關史料,拍攝激動人心的影視劇,在寺內開闢電視展擂,在寺外開闢幾條出遊線路,開展一些有教育意義又有刺激性的野外活動,使之成為宗教文化旅遊勝地,又成為耒陽紅色旅遊的陣地。有詩云:《登紫霞寺》 倪介江
久慕紫霞寺,
今登古剎門。
峰高篁愈秀,
泉曲水尤清。
眺遠空胸腑,
臨幽淨俗心。
寄情山與水,
多彩正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