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大氣微粒:又稱"氣溶膠粒子".指懸浮在大氣中的固態質點或液態小滴等物質.除由水氣變成 的水滴和冰晶外,主要指大氣塵埃和懸浮在空氣中的其他雜質;來自流量在空氣中燃燒後產生的宇宙塵埃;地面燃燒所產生的煙粒;或被風卷塵土;海洋中浪花濺起在空中蒸發後留下的鹽粒子;火山爆發後留在空氣中的燃燒產物;由細菌,動物呼出的病毒,植物花粉等所組成 的有機灰塵等.
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網路版上發表論文說,機動車廢氣、煙囪排煙、森林火災等帶來的空氣微粒污染,已成為大氣污染中的關鍵部分和人類一大“殺手”,科學界應該加強對此的研究。
正文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教授安德烈·內爾在論文中說,每年全球有50萬人死於空氣微粒污染,研究已顯示空氣微粒污染會引發心臟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目前已得到的實驗證據表明,空氣中的微粒會引起機體炎症、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增加、白細胞增加、肺部氧化性自由基增加、細胞和組織中毒反應、刺激受體增加等等。內爾在這篇題為《空氣污染相關的疾病:微粒的作用》的論文中說,空氣微粒污染對人類最顯著的影響可能在於引發呼吸道炎症。動物和人體實驗都已表明,吸入空氣中的微粒會在呼吸道引發促炎症效應,增加細胞因子的生成和過敏反應等。他認為,微粒產生的活性氧化物是引起炎症的一個根源。內爾在論文中寫道:“儘管目前對微粒中哪些成分會產生活性氧化物還有爭議,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氧化性的碳氫化合物,比如多環芳香烴和醌類,以及銅、釩、鉻、鎳等金屬元素,都在發生作用。”此外,人們在吸入微粒後,呼吸道的上皮細胞和巨噬細胞會發生反應,產生活性氧化物質,進而損害機體。
他認為,目前科學界的研究只是集中在不同尺寸的微粒可能引起的健康風險,而微粒中哪些化學成分是最重要的,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探索。科學界還應該研究機動車排放廢氣中含量最高的超細顆粒具有哪些影響,並探討是否應以法規加強對超細顆粒濃度的管理。此外還應該探討現有的法規是否足以預防空氣微粒污染引起的疾病。
危害
大氣微粒是存在於大氣中極小的,肉眼看不見的微小顆粒。它們作為大氣污染的一部分以及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是在近些年來才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的。它們的成分與我們比較熟悉的煙或煙霧相似,包括塵埃、海鹽、各種有害的氧化物如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以及煙霧在陽光下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硝酸鹽。由於微粒很小,它們的尺寸往往比成分更為重要。通常的微粒直徑在一到十微米左右 ,極小的甚至有0.1微米,或者100納米的量級。
大部分大氣微粒是自然產生的。火山爆發在噴放大量可見的塵埃的同時,也把無數的微粒釋放進大氣層。森林大火、沙漠風暴等等自然災害都會加重大氣中的微粒成分。海浪對礁石和海岸的撲擊也會產生大量的海鹽微粒。人類活動中造成微粒污染的過程和其他煙和煙霧污染一樣,包括燃燒煤炭、汽油等化石燃料,建築工地上飛揚的層土也會有相當一部分成為大氣中的微粒。
這些小微粒可以長久的飄浮在空氣里,重力不足於使它們很快地降落地面。它們可以飄浮長達好幾個星期,直到下雨時把它們“洗”乾淨。
十微米以下的微粒可以很容易地突破人的鼻子和喉嚨裡面的過濾機制而進入人類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哮喘、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研究表明,100納米尺寸的微粒甚至可以滲透細胞壁,因此可以侵蝕身體的其他器官,包括人腦。
燃燒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室外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為此,要從根本上減少室外空氣污對於這樣的污染危害,現在除了減少污染的措施以外並沒有有效的防護方式。對於微粒污染人的肉眼無法察覺,但可以通過儀器監測並作為城市空氣品質的指數之一公布。患有哮喘、支氣管炎等的病人在空氣品質差的日子裡應該儘量避免外出,選擇在空氣比較好的室內環境下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