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地震學

大氣地震學,全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大氣地震學,藉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和甚長基線干涉測量觀測等獲得中性大氣延遲和電離層電子總含量,以監測和研究地震大氣擾動特徵的新方法。這個概念由這個科學家在國際上率先提出。

大氣地震學,全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大氣地震學,藉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和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觀測等獲得中性大氣延遲和電離層電子總含量(TEC),以監測和研究地震大氣擾動特徵的新方法。地震和海嘯等引起大氣向周邊和上空傳播,從而引發大氣擾動,大氣觀測或為地震監測的一種新手段。科學家發現,利用GNSS觀測資料獲得了全球大地震的電離層擾動及其傳播特徵,發現了電離層擾動主要是由地震破裂後引發大氣聲波和重力波向上傳播引起的。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金雙根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大氣地震學概念,為監測和預報地震提供了新的可能手段,相關研究成果2015年6月發表於《地球科學評論》。在這項研究中,科研人員模擬結果給出了地震電離層擾動特性,即產生的聲波重力波靠近震中,而表面瑞利波和海嘯在大氣/電離層中分別產生聲波和重力波。這些由固體地球/海洋和大氣耦合產生的波向周邊和上空傳播,引起了電離層等離子擾動。但由於真正前震、同震和餘震電離層擾動信號很難分離,特別是震前大氣異常仍存爭議,大氣和地震耦合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為此,金雙根提出倡議,國際同行利用大氣探測手段,進一步研究和認識地震破裂前後細節和產生機理,發展GNSS大氣地震學,共同解決地震監測和預測難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