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朝至民國時期乃至後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大東碼頭周邊一直是貴縣最為繁華熱鬧的地段,縣衙、碼頭、商鋪、影院、食肆林立。現今紅極一時大東碼頭,漸漸被歲月湮沒蕭條破舊,灘涂、垃圾、雜草、臭水溝、老房子……一切都已成這座城市的讓人遺忘影子。防洪壩上面曬滿居民的玉米葉子,也木有人管理。大東碼頭,對於貴港人來講,有一種深厚情懷,童年時代在鬱江邊戲水,釣魚,那時候的日子過得悠閒自在,其樂無窮!
碼頭歷史
提及大東碼頭,貴港人都不會陌生,這個地點是貴港市區曾經相當長一段時期里最為知名的地理坐標之一。但如今提起大東碼頭這四個字,大凡貴港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相似的感受:曾經的喧鬧,落寂的如今。大東碼頭,作為許多貴港人兒時戲水的天堂,青年愛侶漫步的聚場,老者飲茶吹牛的據點,以及如今懷舊客朝拜的聖地,還有以往每年發大洪水時,“去大東碼頭睇大水”就成了那個時代茶餘飯後的消譴方式之一。
據《貴港市志》記載“民國22年前後,縣長歐仰羲、黃紹耿拆城建街,並興建大東、古榕、下馬頭(棉新街)、建存、石灰巷等5個石級碼頭,供城鄉客貨上落,當年貨物裝卸靠肩挑背馱為主”。據此判斷,大東碼頭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那場卷席全城的拆城浪潮中,顯然大東碼頭的建成時間遠比清光緒《貴縣誌》所記載的大南門石步、小南門石步及南江渡口石步這三處石級碼頭要晚許多,但這並不妨礙大東碼頭成為市區沿江諸碼頭中最為繁華最為喧譁的一處碼頭渡口:民國時代大東碼頭是東門街的南向延長線,直抵鬱江邊;解放後,新修築的和平路,成為民國時代東門街的北向延長線,直抵納入中國鐵路網的黎湛線貴港火車站:火車站-和平路-舊東門街-大東碼頭這一直線南北兩端所蘊含的意義——大東碼頭是水陸聯運樞紐點之一。大凡沿江碼頭均有專門從貨船上裝卸貨物的肩挑背馱的苦力工人,如今最著名的莫過於重慶的“棒棒”,成為重慶的一個城市符號之一。在以大東碼頭為中心的沿江碼頭,也存在一個龐大的碼頭裝運人力挑夫群體,用貴縣話來講叫做“老托弟”,解放前,市區沿江兩岸被約定成俗地劃成四塊區域,各自劃地為界,井水不犯河水,裝卸搬運貨物諸幫人力擔夫群體相安無事;解放後,政府將碼頭工人組織起來,成立了“搬運社”,伴隨著貴港水陸聯運的興盛,“老托弟”群體一度聲勢浩大,人力擔夫遍及大街小巷。
如今,大東碼頭已被鬱江北岸堤路園項目工程所修築的防洪堤所攔腰截斷,成為了舊址,成為了堤外之地。這條東迄震塘下街,西止小江村的鬱江北岸防洪堤壩在大東碼頭這一處貴港市井地標之地暫時地放緩停止了往西的腳步。
碼頭的繁華
大東碼頭對於老一輩貴縣人承載著眾多的記憶,大東碼頭的繁華源於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是貴縣人接觸外界與外界認識貴縣的重要視窗。隨著水運的興起,不僅帶動了城市的興起,促進船廠的發展,更在碼頭附近形成了繁華的貴縣商業中心。由縣政府、民團總局、參議會、中山紀念堂、天主教堂、法院、圖書館、幼稚園、國小和中學等,形成碼頭附近縣前街(今縣東街)——西街(今西五街)一線無疑是貴港的政治文化中心
碼頭的騎樓
騎樓,是長夏高溫多雨為氣候特徵的諸多嶺南城市,尤其是西江沿岸各大城鎮所常見的一種街道特色建築:樓上為居住或儲物用房,樓下為人行道及商鋪,可避風雨日曬,是體現建築適應氣候特徵的範例。
騎樓建築群主要集中在今縣東街—西五街-棉新街一帶。分布區域屬於貴縣內城與外城結合及內城外圍,貴港騎樓始建於民國初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貴縣地方人士始倡議拆城牆建街道,期間自上迄到晚清未年始,在內城外東西沿江一帶相繼建成民房,城內商業區開始向城外的民宅區擴展,這一進度是民間人士自發進行,官方一直到民國三十年代才由時任縣長黃紹耿成立拆城建街委員會來回響地方人士十年前即倡導的拆城牆辟街道呼聲,這一年是1936年,官方開始主導由民間社會自發進行的拆城建街浪潮後,整個縣城呈現出處處大興土木之建設景象,這一年總共動工興建了十一條馬路:水源街、鐵匠街、棉花街、馬草街、東門街、懷城路、天平路、水流溝路、北府街、昇平街、新興街。其中最主要集中在東門街(今和平南路)-馬草街(今棉新街)這個十字街區域,成為騎樓建築最集中最密集的地帶,同時也是成片的商業區域,較大的一些商店如布店、成衣、五金、煙茶、洋雜、照相、印刷、鏡框等都集中在這一帶。而水源街(今沿江路)則是飯店、旅館、經紀行、批發行、會館、娛樂場所集中的地方,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這一片仍是繁華之商業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號稱貴縣的“外灘”!
民國時代的拆城牆辟街道運動,內城與外城遂連成一片,而騎樓則成為城內城外之間過渡地帶的建築物。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舊城區的騎樓建築群仍基本上保持著民國時代的風貌,1988年拍攝的電影《百色起義》中許多外景都在貴縣的騎樓區域內取景。自1996年貴港市委市政府遷出縣東街後,尤其以2001年城北新區開發建設浪潮開始後,貴港的舊城區傳統商業區開始迅速走向衰落,走向沉寂,其中以2005年末開始的舊城改造項目鬱江北岸堤路園項目開始實施後尤其變化深刻,整個騎樓區域在商業氛圍暗淡無光的持續背景下,民居中的許多住戶開始陸續向外遷出,整個居住人氣也急速下降。留下的只是空空如也的殘牆斷壁或是人去樓空的房屋。
碼頭的城樓
大東碼頭邊的大南門城樓,貴港原有城門五座,今唯存大南門。大南門始建於唐元和年間,原為土城,元代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以石修建,明萬曆年1630年加高,清康熙二十五年重修 ,現存建築為清末修建,牆磚上刻有清“光緒七年重修”字樣。城門朝南,為單孔券狀拱門,磚石砌築。門高3.4米,寬2.7米;現劃歸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城牆殘長28.7米,高6米,厚8.65米,磚石混砌。它的存在,對了解過去貴港地區官署治所、官署的設定與布局、城市的變遷史等提供了重要的物證。
碼頭的美食
有人說:要讀懂一座城市,必須去品味她的美食。
有人說:真正的地方美食,永遠都躲藏在窮街陋巷裡。要了解貴港,要品味貴港的美食,就不能不去嘗嘗大東碼頭各種美食小吃。
碼頭的豆腐角、碼頭的周記肉丸,碼頭的田螺煲,碼頭的芝麻糊,碼頭的老牌甜品店,碼頭的綠豆粥,碼頭的酸嘢,碼頭的······
時過境遷,繁華不再。
留下的是貴縣人抹不去的記憶與那些已破舊的美食小店。
碼頭附近的景點
東湖公園
碼頭附近的東湖公園始建於1930年,1988年定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滿園古木參天,是集園林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旅遊勝地。總面積744.5畝,其中湖水面積688畝,是廣西最大的內陸湖公園,南梧高速公路和黎湛鐵路可達。景區內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翼王亭、石達開紀念碑、翼王曾祖母墓碑,湖心島中有太平天國翼天王石達開銅像,湖中有“荷花仙女”、“仙鶴”、“大鵬”等雕塑造型。 “東湖荷燕”被定為貴港市新八景之一。東湖還是每年一度傳統龍舟賽的必選之處。由於房地產開發,已填了大部分水體。
廣西一大舊址
大東碼頭邊還是中共廣西省工委早期革命活動的根據地。中共廣西省一大舊址就在東湖邊的榕興街上,當時稱圩心街或廣東巷。這座建築是一間三進一開間的二層鋪舍。當時的屋主張國才為中共地下黨員,黨組織以此作為秘密聯絡站。1928年6月16日,中共廣西特委擴大會議在該鋪后座的二樓秘密召開。會議由廣西特委書記鄧拔奇主持,中共中央委員惲代英到會指導。會議選出了15名委員,朱錫昂為書記。1963年2月,自治區政府公布該宅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