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縣內、省內、省外、國外)。2006年種植業、養殖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3.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9.2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養殖、種植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產業。沒有企業;無專業合作組織。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7戶,共鄉村人口315人,其中男性168人,女性147人。其中農業人口315人,勞動力198人。該村以漢、彝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16人,彝族99人,無其他民族。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7人,占人口總數的8.57%(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3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9.84%;享受低保14人(人員名單附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挪地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馬鳴中學。本村有國小學校,距離中學2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3人,其中小學生40人,中學生13人。
該村無文化活動室、無圖書室、無業餘文娛宣傳隊, 本村屬於漢族、彝族雜居的自然村,民風純樸,多以彝族民風為主,每年多有節度,多以彝族傳統節日為主,如端陽節、火把節等,本村村民多以移民為主,顧有大挪地一名。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85.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85.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沒有籌資額,一事一議籌勞3150個(勞均0.0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20萬元,有固定資產1.00萬元,年末集體無收益,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是人畜飲水困難。二是村內基礎設施差,無水泥街心路面。三是交通不便,民眾出入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是積極爭取資金,解決民眾的飲水難和行路難問題。二是大力發展烤菸種植和經濟林果種植。三是大力發展黑山羊、肉牛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