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恨無語

大恨無語簡介:過道里憑窗望遠,清風拂過,漫天的烏雲籠罩在深圳的上空,對接著那無盡的高樓和凸起的連山,不知道怎么回事,世紀中國的網站的關閉使得我竟然“變本加厲”地渴望公共論壇的言說,......回望夜雨中燈光閃亮的深圳市景,恍若不知今日何日,未知身處何方!

悲重愴然 大恨無語

原上風

2006年7月28日星期五

過道里憑窗望遠,清風拂過,漫天的烏雲籠罩在深圳的上空,對接著那無盡的高樓和凸起的連山,不知道怎么回事,世紀中國的網站的關閉使得我竟然“變本加厲”地渴望公共論壇的言說,仿佛要驗證那“總是在失去以後才想再擁有”的情結,一天下來我一直漂移在各個論壇之上,去看那一個個躍動著的精神和靈魂。

世紀學堂被封已經是第二天了,發不了主帖,只能在版務討論組跟帖。學友們以網站“贈言”和“最後一日”為基礎,迅即建起了兩座高塔。高度和建築的速度大概在網路史上也是空前的。學友們一定企望建成一座通天塔,直達天庭以控訴失去精神家園的悲憤。有個網友模仿都德的《最後一課》來紀念沙龍,讀來竟莫名之感動。東籬小居君轉載來的“網友們對關閉論壇的不滿繼續表達著,他們在為世紀中國守夜。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在世紀中國相聚的最後一個夜晚。深夜中遍布全國各地的點點螢光,就像點點燭光守候著世紀中國。凌晨2點,線上人數超過300人。看著一個一個跟帖就像看著一張張焦慮的臉,我突然感到這些網友如此可愛,儘管有過許多爭執,有過衝突,甚至有過惡言相加,此時此刻一切都淡去了。我只感受到一顆顆赤誠的心”更是使人不覺眼睛潮潤……“學堂最後築起的那兩座高塔依然聳立在我的眼前,那是學友們用悲憤和希望所鑄就,學堂雖然不在了,這兩座高塔卻依然會不斷地攀高,因為,人們的期望是用一種當今全世界通用語言所表達,思想永遠不會被阻斷。”

在凱迪貓眼裡竟然也看到了近似的悲言“這是怎樣的葬禮呀——心中的自由之光在歌唱,廢墟上的希望支撐著生命的尊嚴。讓我想起了海明威的名著《喪鐘為誰而鳴?》強權不可能永遠給扼喉者以不可戰勝的力量,而終將是扼喉者的自掘墳墓。為了生存——保住這塊日漸珍貴的民間網路空間——她曾經數次忍受過XX的強暴威脅。她只能不斷地加強自律,不斷地縮小打擦邊球的範圍。我相信,她已經嘗試過各種抗爭方式,也無奈地接受過所有可能的妥協,然而,即便自律了、妥協了,仍然被認定為“陽奉陰違”,必欲置於死地而後快。”

唉,無需多言,大恨無語永遠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或許默默的祈禱與祝願和堅定地擔承與重負終將使悲劇伴隨著地獄的烈火如自然界裡腐爛的植物一樣化為地肥深埋地下,奔行在地表下面,然後有朝一日奉獻出煤和金,放射出光和熱……而那些“什麼也不說,只有默默的頂一下”的網友的默默而言更是使人覺到有一絲絲的悲哀和沉重正慢慢瀰漫開來,壓抑著本已**滿懷的心胸!

當初是沙龍里的嚴肅認真和理性深刻把我吸引過去,如今只好又輪迴到天涯關天茶社、凱迪貓眼和部落格網的社會關註裡去,我知道這裡都需要淘金的耐心,於是就不停地打開一個個網頁,甚至從7月追到6月,就象那句“總有一種力量讓你淚流滿面”一樣,在各種論壇里也總會有一種力量讓人感動,比如“美女大學生和撿垃圾老太婆的一組照片”http://bbs.bokee.com/Thread.1.521498.209.3.1.html,瀏覽統計和部落格熱帖里我知道很多人是被“美女大學生”的字眼給吸引了去,然而我相信看後多人應該是會感動的。

這樣網上來來往往地游目四顧,就如我前日裡在荔枝公園裡看到那么感人的市民文化空間與活動之後只想跑起來,荔湖橋上看夜光凌波之景總想跳入水中,還有那在鄭州大學時候每當心靈痛苦精神困頓之時無數次地奔跑出去一樣,仿佛是要尋找什麼或者是要沉醉於什麼之中,讓那異於心境的種種東西淹沒那如喪考妣的痛苦,或是沉醉於雲天碧野之類的寬闊之中忘了一切。無論愛情、工作還是讀書思考的經歷都早已使我認識到,人生的常態就是平淡,它最需要的是冷靜的生活著,冷靜地對策和應對著,而不是情緒和感覺,然而或許人所受最大的影響還是骨子裡積澱基因和血液里流淌著的性情,而困惑逃逸和松心沉醉竟然是我一直的兩大極端偏好,於是生活中,似乎總見自己狂奔突沖和平寧沉醉,卻反而缺少更多的冷靜生存的一步步腳踏實地的務實而事己之追求,儘管透過這兩種傾向的背後是它一直在推動著我在現實之中前行!於是,仍然是那些中日關係、中國國際環境、中國性狀況、腐敗(官場潛文化等等)、言論自由的鉗制、貧富懸殊(折射的大多是利益集團,公共性的缺無,權利與金錢的關係、農民底層者的生存狀態和生活心理等等)、壟斷行業的霸王牟利和高待遇、人才浪費和人才競爭力、文化產業、和諧與群體事件、三大民生(不蓋房運動與不買房運動的PK)、教育之產業低能應試荒謬、警察教師醫生低限的衝破、各種民憤、紀念世紀中國、紀念唐山大地震、國民待遇之缺失(漢人與洋人、河南人與其他人)……

和網友討論一些問題的對策由途,卻往往會看到某些甚至是很簡單的具體事情似乎也很難解決,這樣的多了,往往就會感覺似乎中國的問題大都是系統的,不能輕易和單獨解決的,然而自己卻又最為厭煩那種動輒將責任推到體制和制度上的簡化、傲慢與冷漠的思維,儘管我知道制度對人的行為的塑造是多么有力,是故在專業學術思考的時候往往還可以理性冷靜地分析制度變革來規約人的行為選擇,然而一ai談到民族性格的時候,我就總是一再衝動地感慨我們“人”都到哪裡去了?我們有太多的理由將很多的問題與弊端追溯和推諉到歷史、文化、民族性、制度、體制、結構等等宏大的事物頭上,卻為什麼不腳踏實地地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們在抱怨各種問題的同時往往在扮演著共謀者、攪渾者、承傳者的角色!或許還是又怪到了我們祖宗文化的頭上,一個容易產生情緒、實用主義、重利非義的文人傳統?而學者們所開列的種種解決由途卻又往往存在諸多的偏誤,更何況學者們往往還會造出那么多的偽問題如“中化”“西化”的爭議!而社會治理者更是由於文化視野之窄而往往推出眾多低水平卻充分適應政治狀況的理論和話語,領導們講話中的排比句一天天越來越豐富,然而內里的東西總無法沉澱下來,風流雲動過後,惟見疆土依然板結,小溪依然斷流…… 回望夜雨中燈光閃亮的深圳市景,恍若不知今日何日,未知身處何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