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

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可以說是德國陸軍的活歷史,在整個二戰期間共有84人獲得了騎士十字勳章,和黨衛軍的“帝國”師成為獲得最高榮譽最多的兩個師。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從組建開始一直到戰爭後期,始終延續著只吸收最優秀士兵的傳統,繼續從帝國各地徵召出類拔萃的年輕人。每一個德國軍人都以能在大德意志師服役為榮,要想成為該師一員,首先要在德國其他部隊中表現出色,證明自己是陸軍中的精英,而要是能成為該師裝甲部隊的一名裝甲兵,那可以說是軍人中精英中的精英了。

基本信息

光榮傳統

它被最高統帥部譽為“東線德軍消防隊”(Die Ostheer Feüerwehr)。然而它也付出最慘重的代價:總共有50000人陣亡,其中包括1500名軍官。可以說他們就是一部德國陸軍由起步到強大,然後最終毀滅的寫照。而它的官兵們在大戰時期的表現,可以用其升編裝甲師後的首任師長馮曼陶菲爾將軍(von Manteuffel)一句話來概括:“我們的榮譽就是全心全意忠於我們的職責!”

大德意志師師訓“GOTT-EHRE-VATERLAND”--“上帝-榮譽-祖國”

歷史緣由

以特定地區為基礎進行區域性徵召和組建是二戰德軍裝甲部隊誕生的一個模式,但是也有少數精銳的德國裝甲部隊不是按照這個模式來組建的,其中國防軍的頭等王牌主力、號稱“天下第一師”的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就是其中的一個。

這支部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停戰後的德國國內的局面動盪不安,為了抵禦來自左翼革命力量以及來自於波蘭的右翼組織“自由軍團”襲擾,柏林衛戌團這樣一支武裝力量應運而生,雖然到後來各種威脅已經減弱,但仍然作為儀仗隊和保全隊被保留至1921年,此後不久,當魏瑪德國允許重建軍隊,一支新的部隊“衛戍隊”在被解散不久的柏林衛隊的基礎上重新組建,這個番號一直使用到1934年。

這時候的“衛戍隊”主要承擔著帝國首都柏林的大量警衛和儀仗工作,擁有7個連,每個連的人員都抽調自當時《凡爾賽和約》允許保留的7個步兵師中的一個,沒有偏袒。

1934年,希特勒掌權之後,經過幾次變名後定為“柏林衛戍隊”,同時增加一個直屬連變為八個連編制,1937年名字再次變更——“柏林衛戌團”。時任德國陸軍總司令的馮.弗里契上將命令每支陸軍部隊都要將自己軍事訓練最優秀的士兵送到柏林衛戍團來服役。1939年,由於該部隊的官兵包括來自全德國所有不同地區的人員,希特勒決定將該部隊冠以“大德意志”的頭銜。正式命令由馮.弗里契上將的繼任者,陸軍上將馮.布勞希奇於6月12日下達,從此以後,該團名稱為“大德意志”步兵團,並且為該團官兵配發了獨特的榮譽袖標和“GD”字樣的肩章徽標。

戰史

波蘭戰役

1939年整個夏天,大德意志團都是處於改革和訓練狀態,而怡怡是這一時期的訓練讓這支部隊在法國戰役中受益匪淺。閃擊波蘭的一周前,元首護衛隊在這個團組建,並逐漸發展為一支脫離於大德意志團的營級單位。

在同一時間,98個師的兵力被動員起來,準備著隨時突入波蘭。在整個六月到八月初部隊都在東西線的陣地間悄悄移動。9月1日進攻開始,37個師的兵力直插波蘭腹地,只有新組建的大德意志團仍然在改革和訓練之中,好像並未作好戰鬥準備。因而,大德意志團錯過了第一階段戰役。然而元首護衛營卻加入了29天的戰鬥。

1939年9月6日,命令到來,讓大德意志團為空投波蘭作緊急準備,但是這個計畫卻因為蘇軍發兵波蘭東部而取消。17日部隊被調回柏林,這段時期的編制改革也隨之結束。其中的一個連被抽調負責首都的警衛工作。剩餘的部隊於10月21日被運往慕尼黑南部繼續他們的訓練和改革。在11月初之前大德意志團已經被塑造成了一支紀律嚴明的精銳部隊,並為戰鬥作好充分準備。

然而偏偏這時候卻是歐洲戰場的一個暫息,在9月29日華沙投降之後,所有波蘭的德軍部隊都被調往西線,作好了同波蘭盟國英、法作戰的準備。11月6日至11月間大德意志團被調至第十九裝甲軍布防的蒙特堡到維斯特堡,這支部隊剛剛參加了波蘭戰役,他們的指揮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坦克專家海因茨.古德里安。

不久之後兩個機車突擊工兵營被補充了進來。輕型架橋大隊和有三個連編制的第43工兵營,掃雷、破壞、架橋等是他們的特長。1939年來的大德意志團已經變成了擁有4個訓練有素的營的加強團,在斯托克豪森上校的指揮下為即將到來的西線戰事作好了積極的準備。

西線戰役

經過一個冬季的眾所周知的沉寂“靜坐戰”,德軍部隊充分休整補充,裝甲部隊特點是在波蘭戰役中損失較大的,以及新的具有毀滅性打擊作用的閃擊戰術還有待改進。一月份的最後一周,大德意志團從蒙特堡陣地轉移到西南100公里的摩澤爾地區,這裡可以俯視阿登地區。阿登地區多森林和丘陵,位於比利時南部,法國馬奇諾防線的北部,被英法認為是“坦克禁區”。該團撤至澤爾以便最後完善這次戰役的重要細節,時間在等待中慢慢過去沒有什麼大事發生。除了四月初大德意志團迎來它的第16個連,新近調來的第640突擊炮營,主要裝配StuGⅢ型突擊炮,早期突擊炮型號之一。

在1940年4月9日入侵挪威和丹麥醞釀過程中,該團被作為了預備和警戒部隊,但是臃腫的150個師的盟軍部隊再一次選擇沉默,丹麥一天陷落,挪威的抵抗雖然一直堅持到六月,但早在四月中旬德軍已控制絕大部分地區,大德意志團的現任指揮官格拉夫.施沃林已經意識那個時刻就要來臨。

在1940年5月之前德軍再次為構想的攻勢作好準備,250萬人的部隊在西線蓄勢待發,希特勒已下達了實施“曼施坦因方案”,任命倫德施泰特將軍指揮A集團軍群。這個計畫是對國防軍最高統帥部所提出的傳統方案的修訂,將裝甲部隊、摩托化部隊、炮兵和補給部隊作為“閃擊戰”的重中之重。

突擊始於1940年5月10日,在對荷蘭、比利時的空軍基地進行大規模空襲,以在莫迪克傘兵對重要河流渡口占領博克的第9裝甲師打入荷蘭直奔人口稠密的“荷蘭要塞”地區,那裡有大量的荷蘭軍隊在集結。為了與法第七集團軍相呼,英國遠征軍橫穿比利時去支援荷蘭人和比利時人。在比利時的盟軍後撤至德爾河,並依託其組成構建了新防線。14日荷蘭陷落,儘管最初盟軍在拖延戰術中略見成效,但是倫德泰施泰特早設好了口袋,在中路挺進的A集團軍群只遇到了四個輕騎兵師(阿登獵騎兵)以及倉促組建的十個步兵師的抵抗。克萊斯特的兩個裝甲群實施快速而突然的打擊,幾乎沒有損失便突入阿登橫跨莫茲河

大德意志團主力在第10裝甲師的炮兵和工兵的支援下,穿過盧森堡對比利時南部的防禦工事發起進攻,同時三營的部分部隊已經傘降,倫德施泰特和其屬下軍官認識到一些法國理論:阿登地區對於大規模進攻是十分困難的,第一天橫穿了沒有防備的盧森堡北部,第二天德軍仍然保持這種勢頭,然而不論是法國步兵還是比利時騎兵都毫無進展。11日黃昏前古德里安的坦克已經到達西蒙斯河的波倫。第二天正是在這兒這個團才第一次品到了戰爭的味道,與比利時的一些殘兵有了一些小戰鬥,儘管一座斷橋暫時性地阻礙了前進,然而第二天就被搶渡。穿越比利時繼續南進,沿河北岸大德意志團途經色當森林,接近色當的莫茲河。

在A集團軍群的中部,古德里安及萊因哈特準備13日渡過莫茲河。萊因哈特的部隊所在的蒙代爾梅及古德里安的部隊所在的色當正是莫茲河的大拐彎處,法軍防線的一個缺口。結果,強奪第一橋頭陣地的榮譽被埃爾溫.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摘得,13日拂曉他們在德南橫渡成功。更南面一些,儘管萊因哈特和古德里安都沒為強渡蓄集相當大的力量,但卻被命令在下午就發起進攻,以希望在他們準備好之前就進入法國。雖然這次由幾百架飛機支援的進攻使法國防線有些心慌,但德國人仍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在第一波次中幾乎有一半的士兵被法國的火炮和機槍消滅。在包圍色當之後,大德意志團在兩處突擊,7連向城西,主力向城東。

當德國不斷前進的時候,法軍的地區指揮官洪齊格將軍匆忙中用騎兵向古德里安的突入部隊的右翼發起了反擊,但是第二裝甲裝很快到達阿登運河並奪取了兩座完好的橋。

渡過莫茲河之後,大德意志團隸屬於第一裝甲師,向南挺進,此時突擊工兵營從部隊分離出來,移動到西面的高地,那裡可以俯視波爾松,在沿著西面的公路移動過程中遭到了法車坦克的襲擊。已經穿過波爾松的主力部隊在小鎮的南面遭遇並拖住了一支法國裝甲部隊。

到此刻在色當的突破已經完全瓦解了在比利時的盟軍主力部隊的陣地,儘是想了很多辦法拖制這種裝甲部分的滲透,但是沒有一次反擊防止得了接下來四天的勝利,作為鞏固莫茲河橋頭陣地的行動之一,大德意志團與法國的第55、61師以及第三裝甲師在斯通高地附近阿爾泰斯東南部發生激戰,戰鬥一直持續了整整兩天,到19日的時候在波爾松附近的戰鬥已經開始減少,最後的固守力量撤退了。

在從色當到英吉利海峽時,克萊斯特以驚人的速度先進著,5月18日在半途中攻克聖昆庭,第二天到達距海峽40公里的亞眠和道倫斯。5月20日阿布維爾陷落,在切斷英國遠征軍與在色堡的總部的聯絡線,德國人現在的實際意圖就是面對海峽,在同一天當大德意志團開始向聖奧梅爾進發時,英軍指揮官羅德.高特命令遠征軍死守從敦刻爾南部到阿拉斯一線,企圖阻止來自於北部的德軍的突進。他試圖從阿拉斯向南推進,但是原定的法軍的支援卻不見蹤跡,進攻徹底失敗。

敦刻爾克已經落入了德國人的口袋,南面脆弱的運河防線艱難支撐著來自於A集團軍群的壓力,而東面,從比利時直通過來的B集團軍群即將突破瀕臨崩潰的比利時軍隊,遠征軍危在旦夕。在A集團軍群方面,大德意志團在5月24日向敦刻爾克南部的英軍防線發起進攻,26日前,已經在聖皮爾跨過運河建立了橋頭陣地。在同一天英國羅德.高特奉命率遠征軍從敦刻爾克撤退,當天夜裡的撤退便在這個狹窄的地域展開。27、28日霍特和赫茲勒被攻擊,同時敦刻爾克南部的戰鬥仍在繼續,比利時人卻投降了。直到現在這都是個有爭議的話題,希特勒終止了裝甲部隊的進攻,卻把對英遠征軍的毀滅委託給了戈林的空軍,這一決定被歷史學家認為是有極大缺陷的。德軍轉向南方,那裡法國人據守在索姆河、埃納河一線。在德軍向英吉利海峽進發過程中已經在索姆河建立的極為重要的橋頭陣地,對於倉促中構建的“魏剛防線”形成了巨大的威脅。6月4日,該團被調至亞眠,這裡的法國海岸防線集中了主要力量以阻止德軍占領海峽的碼頭切斷來自英國的援助。

6月5日,博克的B集團軍群從巴黎西北方向魏剛防線發起衝擊。大德意志團暫時歸第10裝甲師指揮,6月6日與第86、69兩個步兵團到達亞眠南部,在第二天向法軍陣地發起進攻。當第一營和第二營在戰鬥的時候,第三營到達羅西諾爾與工兵突擊連匯合對小鎮東北的法守軍發起一次聯合進攻。

接下來該團在對魏剛防線進行了決定性地突破之後轉而對埃納河的法軍左側翼發起進攻,追擊敵人至瓦茲河,沿著埃納河,倫德施泰特在9日發起主攻。儘管法軍組織了有力的抵抗,但還是不得不回撤至馬恩河一線。第二天古德鑒於他們暴露的側翼里安的坦克部隊突破沙隆的防線,此後巴黎宣告不設防。

10日當博克到達巴黎下面的塞納河時候,大德意志團則參加了在亞眠南部的一場更激烈的戰鬥。儘管瓦茲橋被炸毀,克萊斯特的大部分部隊還是急速趕到吉斯卡德東北地區支援A集團軍群。13日該團經過一次強行軍到達巴黎途經庫希、維利爾斯、維倫紐夫上面的賽納河,15日,強渡賽納河,繼續向南追擊法第二、四軍殘餘部隊,6月17日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到達瑞士邊境,完全切斷了馬奇諾防線的500,000法軍部隊的後路,法國求和。

在談判進行中的時候,大德意志團繼續向南推進,19日占領里昂。作為占領軍該團在里昂擁有了一個難得的休整時間——一個月。7月6日抵達巴黎,在首都短暫停留時間裡,與另外一個連匯合,17日被裝配為摩托化部隊。

7月26日,大德意志團到阿爾薩斯地區的科馬爾和斯克雷茨塔,為“海獅計畫”作著準備,直到10月26日這個計畫被無限期推遲。在這個時期該團進行了大規模的整編,原重型運輸營變成了第17和20連,9月初又一支機械化炮兵部隊加入。10月,一個摩托工兵連成為第18連。10月中旬到年底,該團被調至接近瑞士邊境的瓦爾達宏的訓練營為“費利克斯計畫”進行訓練準備,十一月,這支部隊再次擴充,增加了一個防空連。

大德意志團到1940年年底在法國戰役贏得了極高的聲望。在參與的眾多重要戰鬥中無不體現出堅毅的軍人品質和極高的訓練水準,損失甚輕,西線戰爭一開始該團3,900人,最後傷亡總計1,108人,其中死221人,傷830人,失蹤57人。

在法國損失的人員的物資在1940—1941年夏季到冬季已經全部補齊,在這段時間新兵得到了很好的訓練,裝備也經過檢測,儘管代價較高,但這都為大德意志團帶來了一批有豐富戰鬥經驗和戰友情誼在俄國戰役的第一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瑞士邊境的瓦爾達宏訓練營越冬之後,大德意志團在新一年的最初幾個月輾轉於瓦爾達宏與附近的貝爾夫訓練營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除了一小部分高級軍官,對於絕大多數軍官進攻蘇挺拔的巴巴羅薩計畫是鮮為人知的。

“巴巴羅薩”計畫

早在1940年6月,希特勒已經確信了進攻蘇聯的戰略價值。首先,與英國結成同盟被拒絕了;其次,獲得“生存空間”一個欺詐性的戰爭藉口;最後,他對蘇聯在歐洲的擴張野心深信不疑。從那時起國防軍最高統師部就開始為入侵制訂計畫,這個過程中不斷膨脹的勝利希望蓋過了對英國方面的每況愈下。

1941年夏,希特勒決定進軍南斯拉夫和希臘。4月4日大德意志團乘火車離開貝爾夫,抵達維也納,又從那裡轉至途經拉伯、布達佩斯、塞格丁最後到羅馬尼亞,在這裡隸屬於第1裝甲軍,並接受命令從東北方突入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勒,在那裡與大部隊匯合,4月11日該團進入南斯拉夫的途經阿萊德、騰斯法,卻沒有遇到來自於南軍的抵抗,部分部隊已經到達接近潘切沃的多瑙河附近。11日傍晚德國駐在駐貝爾格勒大使館,一名黨衛軍中尉升起萬字旗,第二天德裝甲先頭部隊進入該城。隨後,大德意志團第一營也進入貝爾格勒,從那時到七月中旬都一直作為治安部隊駐紮在多瑙河東的維爾卡、基金達、維斯徹。

對於南希的占領促使希特勒重新修訂最初對蘇俄的進攻計畫, 由原訂的5月15日推遲到了6月底。5月中旬,該團奉命乘火車到達德國東南部的福洛登泰特-特羅保地區,在這裡一直停留到6月15日,又奉命進低華沙東南地區。這裡將被作為進攻的起點,大德意志團則成為了第二裝甲集群的預備隊。裝甲集群已經繼承了法國戰役中裝甲集群的優秀品質,成為真正的機動部隊,但是總參謀部中拖泥帶水的保守派卻不承認他們“訓練有素部隊”的身份,四個集群已經在大戰前夕作好準備,德軍人數在305萬人左右,再加上75萬芬蘭和羅馬尼亞部隊,3350輛坦克,7184門火炮,60萬輛汽車。這些部隊被編為三個集團軍群,北方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南方集團軍群,並有三千架飛機的空中支援。德國高層一致認為蘇德戰爭的關鍵在於裝甲集群的動用,但希特勒卻被這樣的理由所說服:儘管裝甲部隊應該作為先鋒,但他們必須按照經典戰役那樣與步兵保持緊密的協同關係,以在蘇軍退至第聶伯河之前形成合圍。

6月22日,這股巨大的力量在1800公里的戰線上向蘇聯傾瀉而去,蘇軍對此卻毫無思想準備,從華沙南部趕來的大德意志團隸屬於博克的中央集團軍群,27、28日跨過邊界尾隨第七裝甲師向它的目標——莫斯科進發。

29日從比亞雷斯托克出發,該團在斯洛尼姆與被圍的蘇軍作戰,7月3日又從巴拉諾維奇派出一支部隊越過讓人難以忍受的普里皮亞特沼澤北部邊界直奔明斯克(Minsk),這裡的另一個大包圍俘虜蘇軍15萬。繼續向東,大德意志團在巴拉希納河的波里索夫有一次較大的戰鬥,北處正是拿破崙1812年慘敗之地。戰士們在水中依稀可以看到拿破崙當年建築的木質橋墩,當該團進一步深入蘇俄的時候,從莫吉廖夫北的第聶伯河開始,戰事越發頻繁。

在這裡大德意志團與裝甲先鋒部隊匯合,隸屬於強行渡河的第10裝甲師。7月11日強渡開始,接下來的五天,雙方為橋頭陣地不斷拉鋸。16日當擺脫了拉鋸戰的伴羈的時候,該團繼續前進以支援葉利尼亞附近米斯提斯拉夫的第4裝甲集團軍,21、22日向蘇軍陣地發起進攻。7月30日該團加入了對通向多羅戈布日北部的公路的攻擊,在烏斯蒂諾娃遇到了頑強的抵抗。在瓦西科沃很多戰事和行動發生在橫穿耶里納的南部,七月底八月初熱浪襲人,經過一個多月的爭戰大德意志團終於有了一次休整機會——8月6-8日在丹可沃-瓦西科沃地區。在進入防禦陣地防守一個突出部,這個突出部的中央集團軍群360多公里寬的戰線處從葉利尼亞西部嵌入蘇軍陣地。8月7日在斯摩棱斯克已經俘獲蘇軍85萬人。到月底激烈的戰鬥在瓦西科沃-措羅夫卡-魯德納亞河周邊地區逐漸減弱。

蘇德戰爭剛剛開始戰事便在快速的前進和零星小規模戰鬥中漫延到斯摩棱斯克南部地區。穿過俄羅斯中部的平坦、空曠的平原地區需要炮兵和裝甲部隊的支援,在這兒大德意志團的突擊炮和炮兵部隊大顯神通。

在南部戰線戰鬥要激烈得多,有較好準備的蘇軍限制了倫德施泰特和克萊斯特的前進步伐。與有著更好判斷的總參謀部相反,他們認為最大的目標應該在莫斯科,沒有被他們“戰爭可以遲早結束”的預言所激勵的希特勒決定從中央集團軍群分兵以攻擊在基輔布瓊尼的西部防線。8月25日第二軍、第二裝甲集群從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轉向南部,9月1日大德意志團南下,途經羅斯拉沃、盧卡維察、斯塔羅杜布。在諾夫哥羅德-塞夫斯基地區渡過傑斯納河,在該城的東北為建立一個可靠的橋頭陣地發生激烈戰鬥,此後在9月8日前向更南的古可夫進軍。第二天在普季夫利突破塞姆河,但在建立灘頭陣地過程遭到了頑強的抵抗直至13日,繼續向南推進,該團轉戰於斯基克瓦、科諾托普、比洛皮爾,這正是鐵木辛哥的西線的北翼。行軍被大雨和泥濘所遲滯,但是在16日前從北部第聶伯河拐彎處趕來,第一軍、第二軍的主力在基輔以南150公里處匯合,19日基輔陷落,包圍圈中蘇軍七個軍被殲滅,除在南部的烏曼的損失之外,將近150萬人被殲滅,相當於當時蘇軍兵力的一半。

在接到希特勒重新進攻莫斯科的命令,博克於10月2日東進,包圍布良斯克和維亞吉瑪俘獲66.3萬蘇軍,當秋雨來臨,德軍向莫斯科的前進速度慢得就象是在蠕動,大德意志團在奧卡河畔的奧廖爾得到了難得的休整時間,23日出發,趟過讓人倒胃的稀泥到達姆采斯克東北的一個宿營地,為第二天向該地區已經得到加強的蘇軍陣地的進攻做準備。在十月的最後一周伴隨著氣溫迅速降低,大德意志團停滯於圖拉,距離莫斯科只有不到90公里,可是這一路上的戰鬥越來越多,越來越難打。

西北方向,德軍在10月20日距離蘇俄首都只有40公里,但是他們的優勢早已耗盡。朱可夫已經接手莫斯科的城防事務,增援部隊不斷從遠東派來,大量的倖存的戰機被集中。眾多因素阻止了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跨越圖拉進攻莫斯科的企圖,大德意志團作為一股重要力量在葉夫列莫夫、圖拉奮戰。在月底德軍試圖從北面包圍圖拉。該團在梁贊和卡希拉東面突破蘇軍防線,但是很快被擊退並且損失了17連的大部。在12月5日前大部分德軍部隊都到了他們耐力的極限,車輛在嚴寒中都不能發動。

12月7日朱可夫適時地在65公里的戰線上向博克的疲備不堪的中央集團軍群發起猛烈反擊,在葉夫列莫夫、圖拉附近處於防禦狀態的大德意志團頂住了兩周的攻勢,接著奉命向北到達奧廖爾周邊的布爾霍夫河。

儘管德國軍隊在蘇聯的嚴冬中裝備不足,缺衣少食不停戰鬥,但希特勒仍然拒絕任何的撤退。然而在蘇軍凌利的攻勢下,莫斯科南面、北面的德軍部隊傾刻崩潰,而且這種攻勢不斷擴大直到整箇中央集團軍群防線都風聲鶴唳。年底最後一周,在奧卡河和布爾霍夫河北部的防禦戰中,大德意志團再次奉命去防線的薄弱點補漏,當蘇軍南北兩線的突破使整箇中央集團軍群陷入被包圍的威脅中的時候,該團被分成幾個部隊去支援在個相對孤立的步兵師。

儘管挺了過來,但是這一年對大德意志團來說太艱難了,雖然闖過了蘇聯酷熱的夏季、泥濘的秋季,甚至嚴酷的冬季,但是代價是慘痛的,包括擁有豐富戰鬥經驗的軍官和士兵的900多人陣亡,3000多人負傷。

新的一年預示著一支更加強大的蘇軍,他們積累了更多的戰鬥經驗,有了更好的坦克、飛機、大炮,從英美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而在德軍防線的背後,游擊隊對於漫長的補給線的威脅越來越嚴重。整個冬天在柏林對於莫斯科戰役反饋迅速而堅決,希特勒任命自己為最高司令,同時將35位包括古德里安和霍普納在內的將軍解職。

1942年年初,在奧科河的奧廖爾的地段大德意志團用不受天氣影響的所有的人和裝備打了幾個小仗。在格羅杜克附近為了牽制敵人於1月20日發起的一次進攻通過在城郊和林區的游擊戰術與敵人苦戰十天,終於將格羅杜克地區安全地拖入二月,但這卻耗盡了該團的骨血。早在2月2日第三營就已經被解散,人員和裝備補充到了別的營。作為清理布爾霍夫河-亞格納雅鐵路作戰計畫的一部分,2月9日大德意志團向維爾赤發起了進攻。在鐵路北側穿過諾沃金斯基、格羅杜克、馮德耶夫卡第一、二營於15日到達格里茲,傷亡數字再次擴大,到19日兩個僅存的裝甲擲彈營只能縮編成一個。接下來的一波進攻是在科索夫卡和朱羅瓦,此後該團在該地區布防,與此同時力量也得到了補充,進一步擴編為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師。

整個東線沿戰線一直保持絕對的穩定,直到德國的夏季攻勢。1942年4月1日,被稱為大德意志步兵團擴建為大德意志師的日子。在4月9日到14日,該團在後方重組,重新命名的“大德意志第一步兵團”仍駐紮在俄羅斯,其他單位包括“大德意志第二步兵團”,則在德國的兵營中和訓練場接受訓練和編組。4月15/16日,前GD步兵團開拔到第聶伯河高摩爾(Gomel)附近的熱西撒(Rechitsa)。

5月的最後一周,在德國的該師餘部開始通過鐵路公路長途開拔前往庫爾斯克(Kursk)附近的法特施(Fatesch)西北地區。該師在6月1日開始合併,並隸屬到第48坦克集團軍。該集團軍負責南方集團軍的左翼。

從6月6日到24日,大量的GD車輛被修復和組裝,而部隊同時也在進行訓練。在6月24日晚上,步兵前往了自從去年冬天戰鬥了數月的主防禦區。蘇軍在此地非常平靜,給他們一種蘇軍並沒有堅守在此地的感覺。

夏季攻勢以一次合圍戰役開始,第一和第四坦克軍組成了鉗形的北部,攻擊頓(Don)到頓涅茲(Donetz),而鉗子的南半部穿越頓(DON)到沃爾臣斯克(Volchansk)。大德意志師作為左半部分的一分子,一旦合圍戰打響,第六集團軍軍就會扮演負責後續包圍圈的角色,當GD抽身出來後,跟隨第四坦克集團軍,朝南一直攻入高加索。

6月27日,GD師的調動命令下達了。

敵軍的總突圍在6月27-28日開始了。蘇軍的飛機在夜間行動,結果坦克營的燃料囤積處被直接命中,劇烈的爆炸和沖天火焰將油料補給全部燒掉。GD第一步兵團的17連也被炸彈光顧,一名軍士長,一名連隊裁縫以及三名士兵陣亡。在前線沒有一個地方是安全的。

該師突破提姆(TIM)並在7月4日追擊全線退卻到沃羅涅日(Voronezh)的蘇軍。接下來的兩天,GD突破頓河不到一天又攻克了頓(DON)市。

沃羅涅日戰鬥前沿的戰鬥過後,該師在頓河西岸休整,休整後向南移動並越過了頓河的大河彎,期間未與敵交火。從7月14日到19日該師在通往頓涅茨河的路上遭遇頑強的抵抗。450多公里的路上是曠闊的草原和不斷的傷亡,GD師的機動車輛則占了大便宜。燃料供應的減少迫使一些車輛被留下,裝甲和偵查車輛則繼續前進。7月21日至31日間,GD師再次發起向南的進攻,穿越頓涅茲(Donets)後朝馬尼茨河(Manytsch)開進。

1942年7月23日中午,德軍勢如破竹地攻下了Rasdorskaja村。然而,大德意志第一步兵團只得到了短暫的休息時間,隨後,他們便向河邊進發。在其他的部隊尋找河岸泊船以及其它渡河方式的同時,一營和三營重型連的衝鋒排率先乘坐充氣艇渡河。當第一批充氣艇在重型武器的掩護下渡河時,已經是正午了,天氣非常熱。迫擊炮和重機槍不斷提供著火力支持,將敵軍阻擋在河對面。

6月28日晨到7月24日,在GD師當面的紅軍受到該師的壓力從沃羅涅日(Voronezh)和頓河彎之間150-400公里的地域後撤。隨後更大的戰鬥——確保南方集團軍群到高加索地區的前進行動開始了。第六集團軍則將在一切順利時抵近史達林格勒(outskirts of Stalingrad)外圍。

史達林格勒並沒有成為大德意志師的下一個目標。8月1日,GD師作為最高統帥部的預備隊撤回到頓涅茨河北岸的斯卡提(Skakhty)休整。8月15日,GD開始一段漫長的火車旅行,16日到18日間移防斯摩棱斯克(Smolensk),下車後立即開往耳熱夫(Rzhev)地區,8月25日抵達。GD作為第九集團軍的預備隊進駐營地。

耳熱夫(Rzhev)仍然是前線的重點地域,當南方集團軍群開始南進時,中央集團軍群則開始清掃戰線已準備不久的將來從日岑地區出發向莫斯科進攻。紅軍同樣清楚這一點,蘇軍開始籌劃大舉進攻奪回該城,以期消滅在春天德軍收尾戰鬥中造成的突出部地區。7月末,猛烈的蘇軍進攻該地區以徒勞無功告終。持續的進攻開始對防禦的德軍造成巨大的壓力,其中蘇軍第三十一集團軍對關鍵的鐵路線的推進迫使GD再一次被投入到該地區的戰鬥。

9月10日開始GD師作為第二十七集團軍戰鬥群一部進行了激烈的防禦戰。最初德軍的攻擊損失慘重:一個42人的排到了日終只剩下16人。第二天的推進遭遇到敵炮火猛烈攻擊,蘇軍的反擊在12日開始。在擊退敵軍進攻穩定戰線後,15日蘇軍捲土重來,大雨導致的泥濘土地讓戰鬥陷入僵局。該師在30日的德軍攻擊中繼續推進,在這次激烈戰鬥中損失了許多友軍梯隊的士兵。GD師艱難的推進了幾百米,但是該師現存的戰鬥力當時只相當於一個二線團了。

十月,德軍開始陸續重新為部隊賦予相近的新名字,大德意志第一步兵團被重新命名為“大德意志擲彈兵團”。大德意志第二步兵團則被命名為“大德意志燧發槍步兵團”。德軍中所有的步兵團都被重新命名,大多是與希特勒極度崇拜的腓特烈大帝時期的擲彈兵團名稱相近。裝甲師的突擊團也被冠名相近的裝甲擲彈兵團。對於GD的燧發槍團,燧發槍手也被作為在該團服役的新兵的軍銜名稱使用。

該師堅守戰線一直到10月8日,9日轉移到奧列尼諾(Olenino)附近地域進行休整。耳熱夫周邊地區被守住了。

GD師被分解為幾個部分,這幾個部分被作為救火隊派往戰線各處。

作為交換,GD接收了第216擲彈兵團的兩個營,將第86步兵師的兩個先遣連和一個炮兵小隊合併為一個連,還接收了第110步兵師的一個炮兵營和擁有兩個重組連的戰鬥群。以上是在11月24日開始攻擊俄國前的情況。當第86步兵師在21000名蘇軍的攻擊下崩潰時,作為該地區最後預備隊的大德意志第二擲彈兵團2營被迫前去救火,阻擊敵人。

最後榮耀

1943年5月,該師由摩托化步兵師改稱為裝甲擲彈兵師。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大德意志師已經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裝甲師了。因為在二戰德軍編制里,只有裝甲師才配有一個裝甲團,而普通的裝甲擲彈兵師只有一個裝甲營。但大德意志師里有一個完整的裝甲團,而且從配備來看,其戰鬥力遠遠強於普通裝甲師的裝甲團。普通裝甲師的裝甲團只有兩個營,而大德意志師的裝甲團里有三個營,其中第三營裝備的居然是通常被編成獨立重裝甲營的“虎”式坦克。

1943年9月,大德意志師隨德軍退過頓內茨河。激戰中被進一步削弱,該師調回法國休整。1944年再次返回東線,在南部戰場和羅馬尼亞作戰。7月底,轉戰到北部,在波蘭和東普魯士作戰。12月,其裝甲團第3營全部換裝新型的“虎王”重型坦克。1945年5月,大德意志師被強大的蘇軍消滅,僅有少量的士兵逃到西線向英軍投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