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2戶,有鄉村人口158人,其中男性115人,女性43人。其中農業人口158人,勞動力96人。該村以僳僳族為主(是僳僳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僳僳族85人,漢族72人,其他民族1人。其中農業人口158人,勞動力9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6人。
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70.00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增加核桃種植面積150畝,養殖業方面發展300頭,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160元。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620.00畝(其中:田13.00畝,地607.00畝),人均耕地3.92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2,747.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47.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20畝,主要種植木瓜、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0.00畝;荒山荒地6,900.00畝,其他面積3,653.00畝。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白花木瓜,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3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2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27萬元,占總收入的42%;畜牧業收入6.00萬元,占總收入的3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0頭,肉牛28頭,肉羊34頭雞498隻);林業收入2.05萬元,占總收入的12%;第二、三產業收入0.95萬元,占總收入的6%;其它收入0.95萬元,占總收入的6%。工資性收入1.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7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5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人(占勞動力的4%),在省內務工4人。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木瓜、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未通水、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7戶飲用井水,有3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該村到鄉鎮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其他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7.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7.00公里。全村無機動車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00畝,有效灌溉率為 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8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其它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7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道路交通瓶頸制約,農業基礎條件差,產業鏈短,農業科技含量低,農民綜合素質不高,產業結構慢,農村基礎教育落後,醫務人員奇缺醫療設備簡單,農民就醫比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