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寺山村

大寺山村位於山東省新泰市新汶街道辦事處西南2公里處,922戶、3032人。該村建於唐代,因位於寺山而得名。寺山原名峙山,因東西兩山對峙而命名,後因建有寺廟俗稱寺山。寺山山勢玲瓏奇特,峰巒疊秀,山上怪石嶙峋,千姿百態,翠柏密布,清泉汩汩,素有“小蓬萊”之稱。

《新泰縣誌》載:“峙山,縣西南二十五里,山石上有羊蹄跡,相傳為龍女牧羊於此地,士人柳毅為之傳書洞庭,遂成姻媾,士人建祠於此”。由於特殊的地質構造和石灰岩岩石特徵,此處形成了大片的“羊蹄石印”奇石景觀,與真正的羊蹄印幾乎亂真。另有醉柳石、望柳墩等奇石景觀,使人對“龍女牧羊”愛情故事增添幾多遐思。在東北山坳處,唐貞觀年間建有“寺山龍女廟”。據資料記載,該廟主殿結構玲瓏而輝煌,左有魁星閣,右有鐘鼓樓。龍女祠士女登覽者尤眾,重九做花棗糕,攜酒登眺。重九廟會,香火極盛,唱大戲五天助興,赴會者方圓百餘里,善男信女,商賈雲集。

寺山還建有泰山行宮,始建年代無考,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重修。行宮設有玉皇殿、三清殿、太山行宮、藥王殿、無梁殿等,另有淨目泉、王母池、藥王橋、仙人橋、太監冢等多處文化景點。

1989年起,新汶辦事處著手修復寺山文物古蹟,整修龍女廟、上清宮、玉皇廟、太山行宮、迎旭門、觀音廟、窯神廟等歷史文化景點,龍女廟廟會恢復。新建了碧波酒樓、仙客居及環山路,每年重陽廟會,遊客高達10多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