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自主招生真題彙編與訓練:綜合能力測試

頁 版 裝

1.基本信息

書名:大學自主招生真題彙編與訓練·綜合能力
主 編:郭鳳廣
頁 數:240頁
定 價:28.00
出 版 社: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8月
版 次:1版1次
裝 幀:平裝
開 本:787*960 1/16
所屬分類:圖書 > 教材教輔 > 聯考。

2.內容介紹

本書社有10個內容專題,即 人文綜合素養、科學技術素養、生活適應能力、分析判斷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理 解表達能力、創新實踐能力、自我認知能力 、社會認知能力、 心理素質測試。每個專題分“備考指導”“真題彙編”“模擬訓練”3個欄目。
“備考指導”指出備考重點,從知識準備、複習方法和上進行指導。
“真題彙編”網羅各大學自主招生真題,並進行深入解析。
“模擬訓練”編制題型、難易程度相近的訓練題,供考生鞏固、檢測。

3.樣稿(專題一)

專題一 人文綜合素養
【備考指導】
人文素養在一個人的成長、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人文”在高校自主招生領域可以確定為“人文科學”,包括文學、歷史、政治、經濟、法學等。“素養”則是由“知識要素”、“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組合而成。本專題中的“人文綜合素養”指的是優秀高中畢業生應該具備的人文科學的知識水平、研究能力和人文精神。它集中反映了一個人的人文底蘊和文化內涵。
(一)考查內容
縱觀高校自主招生考試試題,可以發現人文綜合素養考查的範圍非常廣泛,概括起來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人文知識。人文知識是人類關於人文領域的基本知識,如歷史知識、文學知識、政治知識、地理知識、法律知識、藝術知識、哲學知識、宗教知識、道德知識、語言知識等。
2.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撐人文知識的基本理論及其內在邏輯。同科學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強的民族色彩、個性色彩和鮮明的意識形態特徵。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
3.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蘊涵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產生和形成的。學會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是人文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與科學方法強調精確性和普遍適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強調體驗,而且與特定的文化相聯繫。
4.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產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基礎,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類文化或文明的真諦所在,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從根本上說都是人文精神的具體表現。
(二)備考方法
人文綜合素養涵蓋多個領域,可謂包羅萬象,無所不及,平時的積累、思考非常重要。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六點。
1.紮實學好語文、政治、歷史、地理等人文學科。高校自主招生考試不少題目源於課本,而又高於課本,萬變不離其宗,夯實學科基礎是取得理想成績的關鍵。
2.加強課外閱讀,做好讀書筆記,勤思考多練筆,在讀書與寫作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知識、運用知識、創造知識。
3.開展研究性學習,通過蒐集資料、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運用等方式深入把握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領悟人文思想,運用人文方法,培養人文精神。
4.充分利用網路、電視、報紙等傳媒,了解時事,關心社會,切實提升運用人文知識分析社會現象的意識和能力。
5.關注我國傳統文化,重點梳理以下內容:諸子百家代表人物、作品及思想,天干、地支、生肖,琴棋書畫,節日習俗,詩詞歌賦,中醫中藥,神話傳說,飲食文化,地域特徵,天文曆法,戲劇文藝等。
6.研究各個高校歷年自主招生試題,以便更好的把握考查內容、考查方式及答題注意事項。
【真題彙編】
【例1】(2006年清華大學)魯迅的筆名是怎么來的?
【解析】
1.本題圍繞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設計問題,考查對“魯迅”的熟知程度。題目設計看似簡單,但能夠深刻反映考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
2.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號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首次使用筆名“魯迅”。魯迅一生曾用筆名179個,其目的是為了防避舊社會的迫害,以及儘量避免招惹無聊的麻煩。“魯迅”這一筆名的由來大致有這樣一些解釋:(1)母親姓魯;(2)周魯是同姓之國;(3)取愚魯而迅速之意。
3.考生在回答類似的問題時,首先要知無不言,結合自己了解的情況大膽作答;其次,對於不確定的內容,要有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不知為不知,切忌不懂裝懂,否則會貽笑大方。
4.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創者、奠基人,作為文化革命的主幹將,被人民稱為“民族魂”,因此他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占據重要地位。近幾年,在高校自主招生領域,“魯迅”頻繁出現,如2011年北京大學聯考的作文題目就來自魯迅名言(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因此,在備考過程中,考生需要重點關注魯迅的生平、言論、作品。
5.魯迅代表作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
散文詩集:《野草》(含《風箏》、《雪》等作品)
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集》
6.魯迅詩句、言論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自嘲)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自題小像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魯迅·無題)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魯迅·無題)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魯迅無題)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答客誚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魯迅題三義塔)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魯迅·悼楊銓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評《史記》)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我好像是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 。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哪裡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
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麼事都不能做了。
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
【例2】(2008年四川大學)魯迅《狂人日記》里最後一句話“救救孩子”是什麼意思?
【解析】
1.本題考查對魯迅作品內容的深刻理解。1918年,魯迅發表了他的堪稱為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之作的《狂人日記》,在現代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這些影響無疑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他在作品的結尾所發出的一聲最為沉痛憤懣的呼喊——“救救孩子”——驚醒了一個時代,開啟了一個有關啟蒙與教育的重大話題。
2.考生在回答此問題時,一方面可簡單闡述《狂人日記》的主題,即“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另一方面談談“救救孩子”的含義: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孩子壓迫保留人的天性,救救孩子就是救救整個國家、民族。
3.本題提醒考生,對於一些經典文章,無論教材中有沒有,都應該認真閱讀,唯有讀過,遇到類似的問題才不會一臉茫然。
【例3】(2007年復旦大學)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主張“以美育代宗教”的人物是________。A.孫中山 B.王國維 C.梁啓超 D.蔡元培【解析】選D。
1.本題考查考生對中國近代教育思想的熟知與區分能力。選項中的人物在教育思想上都有一些建樹,尤其是B選項王國維作為中國近代美育的代表人物,更是一個干擾項。考生一方面要了解人物的思想,此外還要聯繫近代教育發展的歷史。
2.孫中山先生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他在致力於推翻封建帝制、創建民主共和國的理論建設和實踐鬥爭中,十分重視教育事業的地位和作用。在他看來,教育的宗旨應當是“注重體育、智育、德育”三方面,並用此來改良人格,改良社會。對於“美育”,孫中山先生沒有較多關注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近代中國,王國維先生第一次將美育置於教育學角度論述,他將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提並論,明確提出美育是培養“完全之人物”所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
此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談到了治學經驗,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梁啓超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他是堅定的美育論者,但涉及美育的思想比較零散。
辛亥革命後,蔡元培明確地將美育列入教育方針,更全面、更深刻地論述美育、提倡美育。他的美育思想主要有四方面內容:①將美育納入教育方針,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創舉。②闡述了美育的定義。他指出:“美育者,套用美學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③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說”。④提出了實施美育的方案。
【例4】(2009年復旦大學)下列乾支紀年說法有錯誤的一項是________。
A.甲子、乙丑、丙寅、丁卯 B.戊辰、己已、庚午、辛未
C.壬申、癸酉、甲庚、乙亥 D.丙子、丁丑、戊寅、己卯
【解析】選C。
1.本題考查考生對中國傳統文化中乾支紀年的把握情況。仔細分析選項可以看出,A、B、C、D中的乾支紀年是按順序排列的,C選項中的甲庚應為甲戌。
2.乾支紀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起來紀年。如甲子、乙丑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復始,循環不已。我國傳統紀年法依舊沿用乾支紀年。
3.天干、地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該題啟示考生,首先熟記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名稱;其次,明確乾支紀年的規律;最後還要掌握公元紀年與乾支紀年的換算方法。
【例5】(2011年復旦大學)根據天干地支紀年法,今年(2011年)是什麼年?【解析】
1.本題考查公元紀年與乾支紀年的換算,作答此題有兩種方法:第一,通過計算得到答案;第二,結合歷史事件(如1898年戊戌變法,1911年辛亥革命)以及乾支紀年的規律進行推導。
2.公元紀年與乾支紀年的換算方法很多,在此介紹一種。
(1)將十天干、十二地支分別編號。
天干: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0 地支:子1、醜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0 (2)計算方法:(A-3)/10=N1…C1 ;(A-3)/12=N2…C2。其中:A為公元紀年,N為商,C為餘數,減3的原因是乾支紀年從公元4年開始。如此,求2011年得乾支紀年(2011—3)/10=200…8,故第8個天干“辛”為所求;(2011—3)/12=167…4,故第4個地支“卯”為所求;則公元2011年得乾支紀年為辛卯年。【例6】(2011年山東大學)你知道的古代字典是什麼?談談你對漢字的看法。
【解析】
1.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製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
2.本題第一問考查對漢字工具的了解,關鍵字為“古代”、“字典”。縱觀幾千年歷史,古代字典也有很多,但影響最大的是《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考生可以答出這兩部。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是東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許慎根據文字的形體,創立540個部首,將9353字分別歸入540部。540部又據形系聯歸併為14大類。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系統地闡述了漢字的造字規律——六書。
《康熙字典》是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聖旨編撰的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該書的編撰工作始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歷時六年,因此書名叫《康熙字典》。字典採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共收錄漢字47035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康熙字典》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收錄漢字最多的古代字典,是中國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漢字辭書。
3.本題第二問談談對漢字的看法,考生可從漢字的產生、漢字的構造、漢字的功能、漢字的字型(包括繁簡之爭)、漢字的發展、漢字的魅力等方面去談。作為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在回答時不必面面俱到,能夠抓住一兩點闡釋自己的見解即可。
4.漢字作為中國文化重要的符號,相關知識考生應該重點關注。
【例7】(2010年上海大學)概括一下孔子給人的印象。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聖賢先哲的認識。回答此類問題有三種思路:其一,歷史傳承下來的觀念,比如說孔子是“至聖先師”,回答時再重點闡述他的核心思想“仁”和“禮”;其二,暢談獨到的見解,比如說孔子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他不是聖人,而是實實在在的一個長者,一個有喜有悲、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對於他的主張可以說是“道不遠人”,在生活學習中都可以體會、領悟;其三,也可以結合閱讀于丹《論語心得》、觀看越劇《大道行吟》、電影《孔子》的體會去談。
【例8】(2010年中山大學)談談對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句話的理解。
【解析】
1.在自主招生領域,多所高校都涉及孔子及其言論思想,這再次說明儒家思想的重要以及對現代生活的意義。本題請考生談談對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句話的理解,如果考生平時閱讀有一定的深度,最好要聯繫這句話的語境,如果只是了解這句話,可以先闡釋其含義,然後說明對現代生活的影響。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出自《論語·雍也》。完整內容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意為: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別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別人。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說就是實行仁的方法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孔子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如果能夠“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這是儒家道德修養中用於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忠恕,即要求根據自己內心的體驗來推測別人的思想感受,達到推己及人的目的。此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是儒家為人處世準則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前句是從“欲”的角度來講,後句是從“不欲”的角度來講,這兩個方面不存在感情色彩的問題,更不存在對立,它們有機地統一在一起,完整地組成了儒家的一條道德準則。
3.此題提醒考生,在平時的學習和閱讀中對於《論語》等國學中的經典語句要結合實際加深理解。
【例9】(2008年四川大學)《金縷衣》中的“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哲學含義是什麼。
【解析】1.本題考查考生對名句的理解,而且強調“哲學含義”,如此,考生在回答時不能簡單的闡釋自己的體會,要進一步從哲理的角度考慮。2.“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選自《金縷衣》,前兩句為:“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作者為唐代杜秋娘。全詩韻譯為:我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花開宜折的時候就要抓緊去折,不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個空枝。詩句勸告年輕人不要一味地注重物質的追求,要在年輕時就做好人生計畫,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情,不要等到將來追悔莫及。哲學含義為:世界上萬事萬物在永不停息地運動、變化著。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因此,在年輕時,就必須努力拚搏,奮發進取。
3.此題在考查考生的同時也是一種激勵,對於這類內容、思想俱佳的詩句,考生在平時要多多積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