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論文抄襲檢測系統

“大學生論文抄襲檢測系統”引(簡稱PMLC)由清華同方知網自主開發。 大學生論文抄襲檢測系統”(簡稱PMLC)2010年8月“正式發布,它將全面套用於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學,幫助高校檢查學生論文、作業中是否存在抄襲剽竊行為。

背景

論文造假 論文造假

當前,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在大學生中屢見不鮮。華東師範大學進行的《大學生網路道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57%的大學生承認在網路上抄襲過論文。而在英國,檢討14至19歲青少年學習情況的《納菲爾德報告》(Nuffield Review)表明,越來越多的學生不能應付在高等教育中獨立閱讀學習的要求,學生頻繁從網際網路上抄襲文章,導致閱讀技能嚴重弱化。

系統功能

簡介

據同方知網科研誠信管理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孫雄勇博士介紹,PMLC系統主要用於檢測大學生的畢業論文、課程作業、實驗報告、調研報告等,具有“論文檢測”、“大學生誠信檔案記錄”、“大學生論文聯合比對”、“作業互檢”、“多級賬號管理”等特色功能。

舉例

如“大學生論文聯合比對”可把提交檢測的大學生論文自動建成各院校的大學生論文庫,並將其納入比對範圍,該功能可有效防止學生直接抄襲指導材料、已畢業學生論文等,並可有效防止同學之間論文或作業互抄;“大學生誠信檔案記錄”可查到每個大學生的論文抄襲檢測的歷史記錄情況,以便老師掌握每名學生的論文誠信情況,做出針對性指導。

TMLC

介紹

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簡稱“TMLC”)以《中國學術文獻網路出版總庫》為全文比對資料庫,實現了對抄襲與剽竊、偽造、篡改等學術不端行為的快速檢測,可供用戶檢測學位論文,並支持用戶自建比對庫。

與PMLC聯繫

據同方知網副總工程師兼軟體公司總經理張宏偉介紹,PMLC是同方知網“防學術不端行為(TMLC)”產品開發戰略的三大核心繫統之一。此前同方知網已成功開發面向期刊編輯部的“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和面向研究生培養單位的“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

功能

系統主要功能包括:已發表文獻檢測、論文檢測、問題庫查詢、自建比對庫管理等。

已發表文獻檢測:指檢測系統能夠自動將屬於用戶的已正式發表的學位論文檢索出來,並對每一篇已發表文獻進行實時檢測,快速給出檢測結果。

論文檢測:主要實現論文實時線上檢測功能。

問題庫查詢:指用戶可以將檢測結果中確認有問題的文獻放入到問題庫,便於用戶集中管理。

自建比對庫:指管理人員可以選擇將檢測文獻放入個人比對庫或者批量上傳文獻作為個人比對庫,該個人比對庫即可作為以後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的比對資料庫,該自建個人比對庫完全屬於用戶,其他用戶無權使用。

PMLC

從已經公布的40所高校的“實施辦法”來看,目前高校在論文“測謊儀(PMLC)”的使用上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在實際操作中

出現簡單化、粗暴化的傾向。據筆者統計和實地調查,有些學校明確要求對檢測過程、檢測內容和檢測結果嚴格保密,沒有有效地開展學術規範教育;雖然多數高校都規定了專家鑑定或學術委員會審核程式,但實踐中卻因操作程式不明確或時間有限而很少啟用,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基本權益,也使該系統成為懲罰學生的“利器”。

其二,從適用對象看

多數高校將所有博士生的學位論文納入檢測範圍,部分高校尚未將碩士生全部納入,這可能是考慮到兩者培養目標的不同,也可能是基於現實條件的局限性。但還有一些高校將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職研究生區別對待,讓人有些費解。事實上,無論是《學位條例》還是《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在規定學位授予條件和授予程式時都沒有對二者作出區分。當然,學校以根據培養目標從不同角度對其學術能力進行考察,如更側重實際運用能力的考察,但在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的遵守上不應區別對待。

其三,從檢測指標看

各高校的做法千差萬別。從指標構成看,有的只採用單一指標,即文字重和百分比或文字複製比;有的採用雙重指標,即重合字數和重合百分比。問題是多數高校在規定檢測指標時並未區分不同學科,而只是在“實施辦法”中規定統一的指標體系,並由研究生院在實施檢測時統一適用於全校各院系的論文。這種無視學科差異、整齊化一的做法損害了學術的權威性、科學性和公正性。

其四,從操作程式看

因為論文“測謊儀”只是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的輔助工具,所以其操作程式必須服從服務於《學位條例》和《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所規定的整個學位授予程式的正常進行,而不能妨礙或者越過法定的學位授予程式。但從統計結果看,多數高校的規定都比較簡單粗糙,尤其是在事前告知、預留修改時間、專家鑑定等方面。

總之

基於既要保護學生基本權利又要尊重高校自主權的原則,筆者認為宜採用行政指導這一柔性管理方式對論文“測謊儀”的使用予以規範。具體地說,可參照《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範(試行)》的做法,由教育部學風建設委員會作為主導部門,在總結經驗和廣泛論證的基礎上,出台示範性的指導意見,對論文“測謊儀”的使用所涉及的基本方面作出原則性、靈活性的規定,各高校參照該規定並結合本校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實施辦法。至於這一管理方式能否產生效果,正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莫於川所言,“儘管此種指導方式並沒有拘束力和強制力,但由於行政機關在知識、資訊、資源、信用等方面的一貫優勢,故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引導著行政相對人的行為選擇”,從而避免各高校“自說自話”所帶來的混亂局面,使論文“測謊儀”這一技術手段更好地服務於論文檢測工作和研究生培養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