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東亞戰記

大唐帝國東亞戰記

《大唐帝國東亞戰記》是2014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柯勝雨。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首次還原大唐帝國征伐高麗的歷史細節
展現東亞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
新羅為何接連出了兩位女王?
唐高宗真的是史書上所載的“昏懦之主”?
為什麼說白江口之戰日本慘敗反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作者簡介

柯勝雨
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廈門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及創作,已出版多部作品。著有《夏商周通鑑》《大明帝國抗日史》、《可愛的奸雄:曹操》、《了不起的敗國者:張居正和他的朋友們》、《卑微的智者:諸葛亮》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善德女王)
一、新羅傳奇
二、大唐皇帝的雄心
三、獨裁者蓋蘇文
四、善德女王的兩張王牌
(第二章親征高麗)
一、麻煩製造者蓋蘇文
二、絕世名將李勣
三、大軍東征
四、皇帝踏上征途
五、橫掃遼東
(第三章鏖戰安市)
一、火燒遼東城
二、“獨耳獸”契苾何力
三、山雨欲來風滿樓
四、駐蹕山大捷
五、兵挫安市城
六、失落的皇帝
(第四章唐羅結盟)
一、不得不提的倭國歷史
二、又一個傳奇,真德女王
三、太宗皇帝的最後輝煌
四、金春秋入唐抱大腿
五、新皇帝很強大
六、大和國的抉擇
(第五章隔空對陣)
一、中大兄皇子的如意算盤
二、開拓者蘇定方
三、麗、濟、倭抱成團
四、暴風雨即將來臨
(第六章跨海遠征)
一、會師泗沘城
二、百濟國的最後日子
三、泗沘城保衛戰
四、獻俘
(第七章風雪平壤)
一、“屌絲男”劉仁軌
二、新羅的挫折
三、少壯派當家
四、金庾信雪中送糧
五、蘇定方的無奈
(第八章白江戮倭)
一、劉仁軌夾縫中求生存
二、倭兵大舉入犯
三、火燒白江口
四、劉仁軌孤懸海外
五、一代大帝唐高宗
(第九章夾攻高麗)
一、老將李勣掛帥
二、苦征惡戰
三、平壤大決戰
四、唐高宗巔峰時代的結束
(第十章分道揚鑣)
一、兩線大潰退
二、熊津危急!熊津危急!
三、石門大捷
四、再攻新羅
五、為他人作嫁衣裳
(附錄)

序言

公元七世紀中期無疑是古代東亞歷史上嬗變最為徹底的一個時代,大唐帝國的橫空出世,掀開了“中國專制時代歷史上最為燦爛光輝的一頁”,“對外威信蒸蒸日上”,大唐也成為史上最具有世界主義色彩的王朝。
唐帝國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屹立於世人面前,在遠東制定了被稱為宗藩關係的遊戲規則,歷經千年而不變,確保東亞各國結合成一榮俱榮、一衰俱衰的命運共同體。就像八大行星那樣,緊緊圍繞著中原王朝這顆耀眼的太陽作井然有序的運轉。偏離了軌道,戰爭勢在必行;回到了正軌,和平在望。
唐帝國也當之無愧被稱為東亞的主宰者。難能可貴的是,作為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大唐並沒有蠻橫地推行霸權主義,而是以最寬大的胸懷,剛柔並濟,恩威並施。從而贏得了周邊各國的尊崇與讚賞,無論是盟邦還是敵國。
當時的朝鮮半島,高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紛爭不斷,經歷了七八百年的大動亂。他們用驚疑不定的目光,盯著剛剛從一片廢墟上站立起來的唐帝國。仿佛是洪荒時代的大猛獸,令人恐懼。
大唐的君主們卻毫不顧忌地敞開坦蕩蕩的胸懷,熱情地擁抱他們。
狡黠的新羅人利用了大唐的寬容與信任,為自己掃清了擴張道路上的障礙,最後反而將大唐驅趕出境。但大唐依然在宗藩關係的架構之下,不但饒恕了新羅的忘恩負義,而且大大方方地賜土封號,讓它名正言順地一統三韓,為寬厚、仁慈做下了活生生的註解。
大唐主宰東亞的最大阻力,來自於那個自詡為“日出之國”的遙遠島國一一大和。這個島國一度與世隔絕,處於最原始的落後狀態。要是沒有汲取中原王朝的燦爛文明,今天它可能與亞馬遜叢林裡穿戴樹葉、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無異。
考古學家們挖掘出來的文物證明,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彌生時代,中原的文化就跟著銅鑒、貨幣、鐵器等載體,傳入到日本。此後大和民族就像飢餓的德古拉伯爵,貪婪無厭地從中原王朝身上汲走了無法估量的新鮮血液。
唐末的日本學者藤原佐世,在他編纂的《本朝見在書目錄》中展示了一個令人驚嘆的史實。當時日本皇室和朝廷的圖書館中,收藏漢文古籍1568部,總計17209卷,超過其文化母邦一一大唐國內所有文獻典籍的一半。如果再加上民間私藏的漢文古籍,豈止六七成?
一個彈丸島國竟然集中了泱泱盛唐半數以上的國家典籍,這是何等輝煌之舉啊!日本汲取中原文明的概況,由此可見一斑。
在與中原文明的碰撞與交融之中,倭國由一個分散、零碎的原始群體,逐漸嬗變為集權、專制的封建國家。可悲可嘆的是,大和民族並未對大唐產生任何感恩之心。由於對大唐的國際地位和超強實力缺乏清醒的認識,倭國苦心積慮,試圖在朝鮮半島上建立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小宗藩關係圈,挑戰大唐在東亞的主宰地位。
於是戰爭不可避免。結果白江口一役,給熱昏了腦袋的倭人當頭棒喝,讓他們擦亮了眼睛,真真切切地看到自身與唐帝國的巨大差距。從此更加熱切地師學大唐,老老實實埋首苦幹,做好自己的事。
而大唐也從不把這個腦後有反骨的學生放在心上,更不可能有乘勝追擊、入侵倭國的計畫…。只要遠道而來的都是朋友,一切既往不咎。於是海上熱絡的使團往來代替了戰場上的兵戎相見。東亞又看到了和平的曙光,這一回是長達一千年的和平。
公元七世紀中期也是東亞史上英雄豪傑層出不窮的年代,大唐的李勛、蘇定方、薛仁貴、劉仁軌等等,高麗的蓋蘇文,百濟的階伯,新羅的金庾信、金春秋、金法敏,倭國的孝德天皇、中臣鐮足等等。仇敵也好,盟友也好,他們創造了一個個傳奇,讓這個變幻無常的時代更加炫麗多彩,富有魅力。
遺憾的是,史書上的記載殘缺不全,或篡改歪曲,使得後人縱然有鬼斧神工,也只能拾掇爛簡碎片,艱難地做一些拼湊,甚至是面目全非的還原。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書寫七世紀中期東亞激盪的歷史篇章,更是如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