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創辦初期
(1925-1937)
廈門市大同中學由黃廷元、楊景文、曹允澤、彭丙卯、許鴻圖等愛國華僑和社會賢達所發起,於1924年創辦。主要創辦人黃廷元為同盟會會員、愛國華僑、企業家。開辦初期,暫借寶善國小為校舍,聘楊景文為首任校長。校名源出於《禮記·大同篇》,蘊含孫中山所倡導的“世界大同”之理想。以“發揚趾踔厲,振我民族”為辦學宗旨,以“誠信勤樸”為校訓(後改為“勵勤毅誠”)。1925年7月,學校由市府正式批准立案,是廈門市最早開辦的中學之一。在最早的一批學生中出了後來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及中國科學院院長的盧嘉錫和全國政協常委、香港著名金融家、企業家黃克立。
1929年,學校建築新校舍“一字樓”于靖頭山現址,為最早建築的兩層校舍,附近有一棵南洋芒果樹,至今仍枝繁葉茂。30年代初,為了增辦高中,學校向海內外募捐,捐助巨款的愛國華僑有曹允澤、胡文虎、許文鼎等,增建允澤樓、文虎樓、文鼎樓、越棠樓四座,形成一組四合院似的建築群,學校初具規模。在這段時期。著名經濟學家,曾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的童大林,在該校國中畢業並留校工作。
三十年變遷
(1949-1979)
解放初,粵僑中學、道立中學相繼併入大同中學。1953年,私立大同中學易名為廈門市第四中學。1958年至1960年,高中部改制為廈門化工學校(即今福建化工學校),為我省我市化學工業輸送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管理幹部。1960年,化工學校遷到杏林獨立辦學。1963年,廈門四中復辦高中。1966年6月,廈門市“文革”開始,廈門四中也慘遭十年浩劫,一度改名為廈門東方紅中學,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後,學校才開始復甦。在這風風雨雨的三十年,學校高中辦學雖幾經周折,但各類性質的高中都辦得有聲有色,其中50年代和70年代學校的高中教學質量還名列廈門市前茅;一批尖子學生脫穎而出,其中不少人成為專家、學者、教授。50年代的畢業生中就有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運泰,現任國務院港澳台辦副主任的陳佐洱,以及70年代在該校就讀後來成為世界桌球冠軍的郭躍華。
內遷復員
(1937-1948)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學校內遷,初到海澄,繼到南靖城辦學。此乃南靖有中學之始。1942年秋,學校整頓校務,擴建校舍,學生數增至300多人,教職工30多人。在抗日烽火中,學校提出“抗日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經常組織師生下鄉開展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45年廈門光復,學校遷回廈門原址復辦。據《廈門地方志》記載,1948年,全校計有高中3個班,在校生數達576人。據統計,大同中學從1924年創辦至1948年,已畢業學生39組(屆),計725人。
跨世紀發展
(1980-2005)
1980年,學校高中部再度改制,為職業高中部,先後易名為廈門市電子職業中學、福建省廈門電子職業學校、福建省廈門電子職業中專學校。經過十幾年的努力,職業高中發展成為國家教委認定的國家級重點職業高級中學,並成為廈門電子職教集團中心校。2000年,職業高中遷往原廈門師範校址獨立辦學。1985年,廈門市第四中學復名為廈門市大同中學。2002年,學校復辦高中。在這跨世紀的十幾年間,學校堅持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育理念放在首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受到上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學校先後有上百個項目獲得市級以上表彰,如“全國德育先進學校”、“福建省文明學校”、“國家課程改革廈門實驗區綜合基地校”、“全國信息技術示範校”、“福建省紅十字青少年工作模範校”等稱號,還連續多年榮獲市區“國中教育教學質量獎”和“高中教學質量獎”。
發展機遇
(2006年至今)
2006年,大同中學和位於廈門東部海濱的前埔中學(辦學5年的完中)進行整合,整合後校名沿用大同中學校名。新大同中學按照“一校兩區”的模式進行管理,實現了兩校區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不僅滿足了人民民眾對廈門東部優質教育的需求,而且為大同中學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大同中學辦學史從此翻開全新的一頁。截止2013年學校占地面積達到81畝(老校區21畝,新校區35畝,新征地25畝。一躍成為思明區面積最大的完中),教職工238人,學生3168人(其中高級教師60人,一級教師82人;高中學生1126人,國中學生2042人)。
新大同中學確立了“發揚傳統、充實內涵、與時俱進、追求卓越”的辦學目標,堅持“以德治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思路,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學校整合和課程改革為契機,努力營造出溫馨和諧的“愛心”校園,積極探索以“詩之校”為特色的校園文化新路子,紮實抓好校本教研、校本課程的開發建設。
大同中學,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化中學,正帶著昨日的輝煌,乘著課程改革的春風,以嶄新的姿態踏上“打造特色,爭創優質”的新征程。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大同中學在保留興華校區國中部的基礎上,在前埔校區新擴建了占地25畝、區域相對獨立的國中部,前埔校區實現了高、國中分部教學。
辦學規模
截止到2013年6月,學校占地面積81畝,學生3394人,初高中共74個班級。
師資力量
截止到2013年6月,學校教職工247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79人)。
辦學成果
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已取得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榮獲“全國德育先進學校”、“省級文明學校”、“國家課改綜合實驗基地校”、“全國信息技術示範校”等稱號,還連續多年榮獲市區“國中教育教學質量獎”和“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獎”,大同的辦學一直受到上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大同中學,這塊既有優良傳統又有現代教育氣息的金字招牌,必將在教育改革的浩蕩春風中,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文化傳統
大同中學校歌(歌詞)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幼有所長,老有所終。
弼成教義,吾校所宗。
莘莘學子,以陶以熔。
如金在冶,如玉在礱。
顧名思義,是謂大同。
維此大同,靖山之麓,
岩有虎溪,洞有白鹿。
名賢遺蹤,宏茲樂育,
挹彼清芬,松風謖謖。
百年樹人,十年樹木。
發揚踔厲,振我民族。
學校領導
歷屆領導
任職時間 校長
1924年7月至1937年7月———楊景文
1937年8月至1942年7月———許鴻圖
1942年9月至1946年7月———沈君澤
1946年9月至1947年2月———李文立
1947年2月至1950年7月———許鴻圖
1948年至 1949年 ———黃長泰
1948年至1951年————卓傑華
1950年至1952年-———吳忠翰
1952年至1954年———郭蔭棠
1954年2月至1975年9月——趙家鼎
1972年5月至1975年10月——畢明哲
(革委會主任)
1975年11月至1979年9月 ——康承模
(革委會主任)
1980年3月至1987年10月 ——黃靜山
1988年2月至1990年9月——歐陽伯惕
1990年12月至1994年9月 ——鍾友國
1995年6月至2000年8月 ——莊水坑
2001年2月至2004年8月———張鶴立
2004年8月至2006年7月———洪秋和
2006年7月至2015年2月———胡育安
現任領導
邱偉堅 校長
莊 健 書記
知名校友
學校為社會培養了盧嘉錫(院士)、陳運泰(院士)、詹文龍(院士、中科院常務副院長)、童大林、陳佐洱、郭躍華等一大批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