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紅水河(Hung-shui Ho或Hongshui He)。中國珠江水系幹流西江的上游。在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間。源出雲南省霑益縣馬雄山,稱南盤江,南流至開遠折而東,至望謨縣與北面來的北盤江相會,始稱紅水河。紅水河因流經紅色砂貝岩層,水色紅褐而得名。至天峨縣接納格凸河,折而向南進入廣西,至象州石龍鎮與柳江匯合後改稱黔江,與鬱江匯合稱為潯江,潯江過梧州改稱西江。
該景區享有“桂西風景新珠”美譽,是世界上喀斯特高峰叢深窪地發育最典型的地區,具有世界自然遺產等級,方圓1300多平方公里,是集國內外罕見的喀斯特地貌與現代大型水電工程景觀、民族風情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專家評論七百弄是大自然賜予人類寶貴遺產,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該景區既是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又是科學考察、探險攀崖、採風寫生、民族風情旅遊的好去處。
1996年4月被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同年7月,以山奇、水秀、湖曠、洞秘、峽險、窪幽、壩雄和瑤壯民族風情獨特等八大特色榮獲全國首屆風景名勝區展覽獎,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家建設部考察後將該景區向國務院申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0年3月參加全國首屆旅遊商品工藝品博覽會展覽,獲得優秀獎。
景區規模宏大,風景旅遊資源類型眾多,根據景觀組合特點和綜合功能分為七百弄景區,大化—古河景區、岩灘湖景區(含紅水河三峽)和紅水河奇灘怪峽景區。
紅水河流域梯級水電站
紅水河的主要特點是水量豐富,落差大,水能蘊藏量大。全長638公里天然落差762米,年降水量1200毫米。黔江出口處多年平均流量每秒4100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360億立方米,占珠江流域年徑流量的39%,相當於黃河的兩倍。其中天生橋至納貢段河長14.5公里,集中落差達181米。平均每公里落差約13米,最大落差每公里竟達50米, 確實驚人。充沛的水量,天然的落差,使紅水河為人類造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自上游南盤江天生橋電站,龍灘水電站,岩灘水電站,大化水電站,至下游大藤峽枯水位23米,可獲得落差762米。全河段可開發水力資源1108萬千瓦,年發電量600多億千瓦小時,為我國水電資源的富礦。
大化洪水河水電站
大化水電站(45.6萬千瓦)位於紅水河中游的大化瑤族自治縣縣城,是紅水
河上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該電站的建設拉開了紅水河梯級開發的序幕。電站一期裝機容量400兆瓦(遠期600兆瓦)。電站於1975年10月開始興建,1983年12月1日一號機組正式併網發電,1985年6月工程建設竣工。1994年,為增強廣西桂冠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滾動開發紅水河水能資源的實力,經國家電力部及廣西壯族自治區體改委批准,將紅水河上已運行多年裝機容量400兆瓦的大化水電廠經營性資產自1994年1月1日起投入廣西桂冠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1月,大化水電站實施發電機增容改造,通過更換髮電機定子鐵芯和線圈並配合水輪機增容實現機組增容改造。增容改造後每台發電機的額定出力由原來的100兆瓦提高到114兆瓦,改造後電站總裝機容量提高至456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