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勝村簡介:
梅州市豐順縣大勝村位於豐順縣東北部。我村轄35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823戶,人口4290人;全村總面積18.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6畝。 我村年平均氣溫為21.4℃,年降雨量約為1800毫米,氣候特徵屬亞熱帶氣候。
大勝村為潭江鎮人口最多的行政村,通用語言為客家話,全村姓氏20多個,姓氏以李、嚴、官、吳、鄧、蘇、羅、徐、鍾、黃姓為主,分布在上村、田背、鋪塘、深塘尾、湖洋背、下村排、大坪頂、溪唇、溪背等區域。村主要產業為農業(水稻)、紅陶產業,外出經商主要以手機經銷零售為主。
村內設有大勝學校(國小部),在校學生400人左右。
大勝村客風醇厚,每年春節外出經商務工村民都會齊聚家鄉,舉辦春節晚會,每年正月十五,各大姓氏會舉行元宵迎春活動,為全村百姓增添喜慶祥和的氛圍。
大勝圍龍屋:
是一種富有特色的典型漢族民居建築,福建西南部及廣西北部、廣東傳統客家住房樣式。遍布於梅州(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豐順縣、大埔縣、蕉嶺縣、平遠縣共2區1市5縣)全市8縣(市、區),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歷史。圍龍屋的客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從建築風格到民風民俗處處展示了客家的人文歷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被眾多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築奇葩、一部讀不完的百科全書,且開始啟動客家圍龍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15年,大勝村有兩處建築入選梅州首批歷史建築名錄,分別為鄧氏圍龍屋(大坪頂)和羅氏圍龍屋(溪背)。
大勝靈濟宮:
位於大勝公園,新址落成慶典活動時間,在2012年12月18日至12月21日。是大勝村民祈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一所聖地。
大勝磐石寺:
位於大勝上村通往粉輋的半山腰上,在雍正年間建造一座寺廟叫“盤石寺”,仙風靈氣,偉巍壯觀,香火不斷,引人入勝。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破除迷信”被毀。
大勝公園:
位於大勝大橋與永安橋之間區域,目前基本完成投入使用,是大勝村民休閒健身的好場所。
大勝飛天蜈蚣墓:
文道生(1260—1278),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文天祥的長子,生於宋景定元年(1260年)。德祐元年(1275年),恭宗皇帝以文道生有獎勵軍士之獻,詔督理軍機職務,策命殿前指揮使蘇劉義之女為妻。景炎二年(1277年)八月,他隨其父天祥轉戰廣東潮陽。1278年宋危,文道生遺其妻蘇氏、兒子文伯平與傭人(吳通)、侄(文汝安)、舅(蘇能)等逃難,後流落於海陽豐政都大勝村(今屬豐順縣),他自身赴惠州。是年於惠州病故,年19歲,柩移至大勝村,葬於村後。
1285年8月13日申時,蘇氏病故後,其子伯平於1286年11月,又將父之骨骸移葬於大勝村背湖頂,此墓俗稱“飛天蜈蚣”。蘇氏也塋葬於墓之左側。文氏後代均以文氏32字——"天道伯汝、元廷朝世、子應時策、名揚標鐫、錦長永錫、衍及新年、英偉俊發、振祖墓墀”命名,這文氏32字輩譜自文天祥傳下,現已至第27代“俊”字輩。
大勝紅陶:
紅陶是新石器時代出現的一種器表呈紅色的陶器。人類發明陶器以紅陶為主,灰陶、黑陶次之,紅陶分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兩種,主要原料是粘土。它的燒成原理是:陶坯入窯焙燒時採用氧化焰氣,使陶胎中的鐵轉化為三價鐵,器表便呈紅色。根據陶胎粗細及含砂與否,可分為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
大勝村出產的紅陶產品,在全省可是“別無分號,獨此一家”,用大勝村紅土燒制出來的紅陶,顏色粉嫩討人喜歡,而且在製作過程中使用低溫燒結,具備陶瓷材料的特性,還能在一定時間後風化降解,成為了一種新型的環保材料。獨特的紅陶,為潭江鎮贏得了廣東省紅陶專業鎮的榮譽。大勝村有30多個陶瓷企業生產紅陶製品,年出口總值達8000多萬元。小小的山村經常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地的外國客商飛越關山萬里到此落單訂貨。陶瓷企業的興旺促進了大勝村村容村貌的改善,近幾年來當地陶瓷企業先後投入上千萬元進行橋樑道路建設,村中幾乎家家戶戶蓋起了新房,還出現了許多高檔次裝修的豪華鄉村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