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壺取材最佳之大紅袍泥,燒成火候也恰到好處,故色澤朱紅,光彩鑒人,肌理滋潤,明朗而不俗。製作精巧,大體上方圓互濟,肌骨亭勻,如婷婷少女,秀韻超群。此壺作為1937年,為俞國良之最佳傳器,也是宜興朱泥器中之罕見者。
俞國良,又名祖琳(1874-1939年),原籍無錫錫山。作品上多鈐“錫山俞氏”印。
相關詞條
-
傳爐
傳爐是紫砂壺的一個經典器形,其製造型取材於青銅器。民國紫砂藝人俞國良的傳爐曾以傳爐壺參加1927年巴拿馬國際賽會和1932年芝加哥博覽會,並和程壽珍的掇...
產生背景 藝術特色 著名人物 -
壺井鄉
壺井古稱壺西,後因“漲潮時,白波四侵,如壺在白玉盤中······又如海中仙島有方壺”,因此奇觀,故衍變為今名,而壺西則成為壺井林氏的郡望,故稱壺西林氏。...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地名由來 旅遊資源 -
陽羨茗壺系
《陽羨茗壺系》是一本專論紫砂壺的第一篇著述。書成於明末崇禎年間,該書記述了宜興紫砂壺替代銀、錫、瓷壺的情況,當時已被譽為實用與陳設欣賞兼備的藝術珍品,“...
作者 作品賞析 -
時大彬
時大彬(1573——1648)號少山,又稱大彬、時彬。是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他在泥料中摻入砂,開創了調砂法制壺,...
人物簡介 作品風格 生平經歷 作品現狀 主要作品 -
內畫壺
內畫壺又稱鼻煙壺,是中華民族特有傳統工藝,內畫壺是料器(我國以前對玻璃的稱呼)的一類,也有水晶質地的,因數量多,影響大,單列一類,是清代末年發展的民族工...
物品起源 工藝特點 流派 歷史 人物介紹 -
壺公山
壺公山,原名“胡公山” ,位於莆田市區西南方向10多公里遠的地方,因傳漢代有個姓胡的道人隱居山上,後來得道成仙,山因胡公而得名,也有人認為山形為壺,因形...
景觀簡介 地質形成 壺公致雨 主要景觀 歷史傳說 -
爐鈞
“爐鈞” 是仿鈞的一種,因在爐型窯中採用還原工藝手段燒制,故稱“爐鈞”。從掌握的史料看,最早稱爐鈞之名的,是景德鎮仿燒的鈞瓷,又稱南方爐鈞。由清末神垕盧...
歷史記載 南北之分 區別 工藝特徵 藝術成就 -
《陽羨茗壺系》
《陽羨茗壺系》,社會科學類書籍,撰於崇禎十三年(1640)前後。
簡介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