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亮馬村位於山東省膠南市理務關鎮駐地西南2.2公里處、吉利河西支流北岸,南、西、北三面與諸城市村莊交界,地處丘陵。現在全村有220戶,815口人,總面積4000餘畝,其中耕地面積1000畝,成材林2000餘畝,自然生態林800畝,村莊居住地100畝。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姓從江蘇海洲王家莊遷此立村,取名王家莊,據傳,因有一匹白色神馬,從馬耳山去藏馬山,路經此地亮相,故取名亮馬(村),為與附近另有一亮馬(村)區別,改名叫大亮馬。尚有15姓氏,劉姓、馬姓、王姓、丁姓、孫姓、李姓的較多。
經濟及社會事業
該村在解放前,土地澇窪板結,以自地自種及打長工為主,生產工具落後,方式原始。自解放後農業生產逐年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把原來的土地及河灘進行了改造。近幾年來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形成了糧、菜、養殖、經商、手工業製作等綜合發展的經濟結構。村集體以林業為主,全村2004年,年收入達75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4900元。隨著全村經濟的發展,村莊大小街道全部硬化,硬化面積1萬平方米,村民每年每人福利待遇60元。經濟發展了,村民的文化素質也提高了,該村先後有30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有10名考入研究生及博士生,軍隊營級以上幹部6人,其中師級2人。村集體全部為本村農業戶口的村民交納新型合作醫療和獨生子女備用保險金。同時建立了村民檔案,使村民都能自覺遵紀守法,該村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村莊”和“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67畝(其中:田29畝,地138畝),人均耕地0.68畝,主要種植糧食、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59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66畝,主要種植板栗、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畝;草地71畝;荒山荒地446畝,其他面積849畝。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4.4萬元,占總收入的54.8%;畜牧業收入45萬元,占總收入的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5頭,肉牛18頭,肉羊146頭);林業收入 0.8萬元,占總收入的0.5%;第二、三產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4.3%;工資性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288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占勞動力的4%),在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3人。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 、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67戶通自來水;有6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戶(分別占總數的82%和22%)。該村到鎮集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9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9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20輛,機車8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55口。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烤菸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鮮玉米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7戶,共有鄉村人口244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130人。其中農業人口244人,勞動力152人。該村以漢為主,其中漢族238人,彝族6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7人,占人口總數的1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244人,參合率100%。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9公里。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槽溝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狗街第二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5公里,距離中學1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人,其中小學生12人,中學生12人。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經濟收支。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2.2萬元,有固定資產1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公告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8人。有團員6人。發展重點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自來水水源不足,鄉村公路無法通行,資金不足,農業基礎設施薄弱。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鮮玉米特色產業,種植面積 80畝;發展養殖業,養豬300頭、牛100頭、羊5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3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3961元增加到428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