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望單飛雁

《夜望單飛雁》是梁簡文帝蕭綱的詩作之一。這首詩一般人認為是一首宮體閨怨詩,可是有些人包括我卻不這么認為。“早知半路應相失,不如從來本獨飛”恰好表達出了蕭綱在被侯景囚禁時的“早知人生如此不如原本就不是太子”的複雜感情,即這首詩是他在永福省所作。

作品全文

天河霜白夜星稀①,一雁聲嘶何處歸②?

早知半路應相失,不如從來本獨飛③。

注釋

①“天霜”句:天高氣爽,月色如霜,銀河也泛著白光,幾顆稀疏的星星閃著微弱的星光,點綴於夜空。

②“一雁”句:寂靜的夜裡,一聲悽慘的雁叫聲,劃破了夜空,那是一隻尋找伴侶的孤雁。

③“早知”二句:早知道中途會失去伴侶,倒不如從來就獨自飛翔呢。因為若從來沒有體驗過歡樂、溫暖與愛意,就沒有對過去的回憶,也就沒有與現在的對比,當然就不會有如今的痛苦與悲悽。此二句是沉重的人生慨嘆和痛苦的生命體驗。

白話譯文

天高氣爽,月色如霜,銀河也泛著白光,幾顆稀疏的星星閃著微弱的星光,點綴於夜空。寂靜的夜裡,一聲悽慘的雁叫聲,劃破了夜空,那是一隻尋找伴侶的孤雁。早知道我們會在半路上失散,還不如一開始便獨自飛行了。

作品賞析

秋夜,天高而青,月色如霜。亘古而過的銀河泛著白光。天深處,幾顆稀稀疏疏的小星,無力地閃著微光。夜色淒清而朦朧,世界是這般的寂靜。忽然,一聲悽慘的雁叫劃破了夜空的寂寥。是一隻失群的孤雁,在尋找著自己的夥伴。不知道它已經持續飛行了多長時間,顯得那么疲憊,那樣驚恐不安。但在這茫茫無際的夜空中,它依然竭力扇動著翅膀,堅持著繼續尋找,用那悽慘而嘶啞的叫聲,呼喚著自己的親人。它多么希望能聽到一聲親切的回應!然而,夜空蒼茫,天地寂寂,雁群杳然無聲,不知去向。在孤雁面前,整個世界都已沉默,唯有這一聲聲嘶鳴,在靜謐之中傳得很遠、很遠。世界如此之大,可何處才是孤雁的歸處?孤雁心中無比悽惶,早知道半途會與雁群失散,早知道會剩下自己零丁孤苦、形單影隻,倒不如從來沒有過同飛藍天、比肩齊翼的經歷,從來沒有過友愛、溫暖的體會!沒有對過去的回憶,就沒有與現在的對比;孤獨,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的不堪忍受!:“早知半路應相失,不如從來本獨飛。”由夜空中一隻飛雁而發出這樣沉重的慨嘆,其中必有作者痛苦的人生體驗。

這首詩的作者梁簡文帝蕭綱,自幼生活在宮廷之中,盡享榮華富貴。他與父親梁武帝蕭衍、兄弟蕭統、蕭繹等,都愛好文學,朝廷政史之餘,宮苑游宴之中,君臣、父子、兄弟常以詩賦唱和,生活十分安逸快樂。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東魏降將侯景發動叛亂,攻占京城,蕭衍在憂愁窮逼中死去,蕭綱接著做了兩年傀儡皇帝,在子侄二十餘人被屠殺的血泊之中,被逼遜位,幽囚於永福省。不久被害,終年四十九歲。蕭綱在囚禁中,心情至為愁苦。身旁無紙,乃於壁上作文題詩,以寫其悽愴。這首《夜望單飛雁》,充滿了孤獨悲痛的感情,或許就是蕭綱在幽囚之中所作。

詩中這只在茫茫夜空中掙扎飛行的失群孤雁,可說是蕭綱內心情感的象徵。這位被囚禁的昔日皇帝,父親被逼死,兒子被殺害,自己也失去了人身自由。往昔的宮廷游宴,過去的種種快樂、繁華,都只會加深他眼前的孤獨、痛苦與悲傷。夜空中偶然飛來一隻雁,便觸動了他那悲痛的情懷。在詩中,他以霜天夜色、銀河橫亘、小星稀疏來渲染秋夜的淒涼,透過這清冷的夜色,可以感覺到四周隱伏的險惡。蕭綱把自己處境中的艱難感受投射到自然景物的描寫之中。他以夜色的淒涼來烘託孤雁的孤苦無望,“何處歸”的嘆息所表現的,又何嘗不是蕭綱自己的迷惘?“早知半路應相失,不如從來本獨飛。”這種對人生的傷心與絕望,這種對命運的無可奈何,採用擬人化的手法從孤雁的口中道出,與其說是人對雁的悲憫,不如說是雁代人在哀嘆。

這首《夜望單飛雁》,感情深沉而真摯,詩風清麗而自然,在蕭綱在眾作中獨具一格,反應出艱難困厄的遭際對作者的思想和藝術風格的影響。這種七言四句的詩歌形式,為唐代七言絕句的成熟打下了基礎。在齊梁時期,這種形式還不多見,蕭綱的創作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作者簡介

梁簡文帝蕭綱(503年―551年),字世纘,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梁武帝蕭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蕭統同母弟,母貴嬪丁令光,南北朝時期梁朝皇帝、文學家。由於長兄蕭統早死,蕭綱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亂,梁武帝被囚餓死,蕭綱即位,大寶二年(551年)為侯景所害。蕭綱因其創作風格,形成“宮體”詩的流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