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號交替反轉碼
傳號交替反轉碼的編碼規則是將代碼“0”仍與零電平對應,而碼“1”對應傳送極性交替的正、負電平。在電報通信中,把“1”稱為傳號,把“0”稱為空號,因此這種碼稱為傳號交替反轉碼。又因為它是用3種電平來表示二進制信號的方法,故又稱其為偽三元碼。
AMI碼中無直流成分,高頻和低頻的成分也較少,其類似於雙極性歸零碼的變形,故可以提取信息。並且由於此碼傳號極性反轉,在接收端若不是極性交替出現,就可判定出現誤碼,因而有一定的檢錯能力。AMI碼編譯電路簡單,觀察誤碼較為方便,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基本線路碼。
但是,AMI碼有一個重要缺點,當它用來獲取定時信息時,由於可能出現長的連0串,會造成提取定時信號的困難。
由AMI碼的編碼規則可知,它已從一個二進制符號變成了一個三進制符號,我們把二進制符號變換成三進制符號所構成的碼稱為1B/lT碼。
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碼
為了解決AM1碼長連0串的缺點,人們提出了AMI的一種改進型編碼,即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碼,其編碼原理是:先將代碼轉換成AMI碼,然後檢查AM1碼的連0串情況,若有4個以上連0串時,將每個4連0小段的第4個0變換成與前一個非0符號(+1或-1)同極性的符號。這樣做可能破壞“極性交替反轉”規律,此符號稱為破壞符號,用V符號表示,為使附加V符號後不破壞“極性交替反轉”特性,當相鄰V符號之間為奇數個非0符號時,其自動保持“極性交替反轉”特性,當相鄰V符號之間為偶數個非0符號時,將該小段的第1個0變換成+B或-B,B符號的極性與前一非0符號相反,並讓後面的非0符號從V符號開始再交替變化。
HD B3碼的特點是無直流成分,低頻成分少,即使有長連O也能提取同步信號,解碼電路簡單,但編碼電路較為複雜,是CCITT推薦使用的碼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