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枝類腐霉

多枝類腐霉

多枝類腐霉,所屬藻狀菌綱,霜霉目,拉丁名為Pythiogeton ramosum。菌絲體在基物上纏結成團。孢囊梗彎曲,常分枝,粗3-4μm。孢子囊長卵形,頂生,其縱軸與孢囊梗成直角,大小殊異,具層出現象,層出的孢子囊逐漸變小,50-95μm× 18-32μm;殘留在孢子囊上的出管長10-20μm,有時可達50-100μm;萌發時孢子囊中的的原生質轉到長50-100μm的管狀泡囊內,泡囊破裂,未分化的原生質團被釋放到水中,分化形成遊動孢子4-12個;遊動孢子腎形,側生雙鞭毛,休止時球形,直徑約12-13μm。卵孢子未發現。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編 號: 284

拉丁綱名: Phycomycetes

中文綱名: 藻狀菌綱

拉丁目名: Peronosporales

中文目名: 霜

拉丁科名 :Pythiaceae

中文科名: 腐霉科

拉 丁 名: Pythiogeton ramosum

中 文 名: 多枝類腐霉

定 名 人: Mind.

參考文獻 :戴芳瀾: 中國真菌總匯, 第 45 頁, 科學出版社, 1979.

采 集 地 : Oryza sativa L. (稻):四川 ( 369 ).

(水中稻種、番茄、腐枝等分離):河北 ( 123 ).四川 ( 40 ).雲南 ( 123 ).

形態描述

菌絲體在基物上纏結成團。孢囊梗彎曲,常分枝,粗3-4μm。孢子囊長卵形,頂生,其縱軸與孢囊梗成直角,大小殊異,具層出現象,層出的孢子囊逐漸變小,50-95μm× 18-32μm;殘留在孢子囊上的出管長10-20μm,有時可達50-100μm;萌發時孢子囊中的的原生質轉到長50-100μm的管狀泡囊內,泡囊破裂,未分化的原生質團被釋放到水中,分化形成遊動孢子4-12個;遊動孢子腎形,側生雙鞭毛,休止時球形,直徑約12-13μm。卵孢子未發現。[根據歐世璜(Ou,1940)的描述]

討 論

Pythiogeton ramosum Minden最早是由Minden(1916)報導的,有文字描述,但無測量數據。我國首次報導此菌的歐世璜(Ou,1940),他較詳細地進行了觀察、描述和測量,並有插圖。沈善炯、相望年(Shen & Siang, 1948)從昆明和北京,渡邊(Watanabe, 1974)從中國台灣均報導過此菌,後者認為此菌從不形成泡囊。

Pythiogeton ramosum Minden大多腐生,僅在少數情況下為害植物,危害水稻引起綿腐病,還可侵染甘蔗的莖和甜菜的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