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刺甲龍亞科

多刺甲龍亞科

多刺甲龍亞科(學名:Polacanthinae)或是甲龍下目甲龍科的一個亞科,生存於侏羅紀晚期到白堊紀早期。多年來,其分類仍有爭議,根據不同的研究人員,多刺甲龍亞科被歸類於結節龍科或甲龍科,或是獨立建立為多刺甲龍科(Polacanthidae)。

基本信息

科學級別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鳥臀目 Ornithischia

亞目: 裝甲亞目 Thyreophora

下目: 甲龍下目 Ankylosauria

科: 甲龍科 Ankylosauridae

亞科: 多刺甲龍亞科 PolacanthinaeWieland, 1911

發現

多刺甲龍亞科的化石發現於北美洲與歐洲,較常出現在北美洲。第一個發現的多刺甲龍亞科是林龍,在1832年發現於英國薩塞克斯的蒂爾蓋特森林。在1865年,多刺甲龍發現於英國。在1898年,美國南達科他州發現了裝甲龍的化石。之後在北美洲發現了其他的多刺甲龍類化石,這些原始的恐龍,有助於了解甲龍類的演化。

多刺甲龍亞科生存於侏羅紀晚期到白堊紀早期,存在了將近3000萬年。詹姆士·柯克蘭(James Kirkland)提出,多刺甲龍亞科的存在時期,北美洲與亞洲之間有陸橋連線。

多刺甲龍亞科缺乏甲龍科特有的尾槌,但背部的長刺可用來抵抗掠食動物。它們與其他甲龍類的差異在於具有大片的薦部盾甲(位於薦骨上方),上有多排的瘤狀物。

多刺甲龍亞科之中,體型最大的是林龍,身長可達6公尺;最小的是怪嘴龍與邁摩爾甲龍,身長2.7到3公尺,它們同時也是最小的甲龍類恐龍之一。體重介於1到3公噸之間。它們可能是群居動物。

分類

在1911年,George R. Wieland建立多刺甲龍亞科。許多年來,多刺甲龍亞科的成員與分類常處於爭論中。

傳統上,甲龍下目可分為結節龍科與甲龍科。結節龍科具有狹窄的頭部,缺乏尾槌,肩膀處有顯目的大型尖刺;甲龍科的頭部寬廣,具有尾槌。多刺甲龍亞科同時具有結節龍科與甲龍科的特徵,頭部類似甲龍科,身體類似結節龍科。由於多刺甲龍亞科大多破碎,或頭部骨頭殘缺不全,造成分類上的困難。

根據不同的研究人員,多刺甲龍亞科曾被歸類於甲龍科,或是結節龍科。

在2001年,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在一個甲龍下目的系統發生學研究中,提出多刺甲龍亞科應獨立建立為多刺甲龍科(Polacanthidae)。他認為這些甲龍類恐龍的身體構造相當特殊。甲板接近三角形,而且薄。甲板的排列與牙齒相當原始。但有其他研究人員提出異議。

M. Vickaryous等人在2004年的研究,則將怪嘴龍與加斯頓龍列為原始的甲龍科,而其餘四屬則是甲龍下目的未定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