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中央電視台播放了《外來妹》。一夜間,《外來妹》的主題歌和插曲唱遍全國。“外 來妹”成為一個和廣東改革開放緊緊聯繫在一起的辭彙,並在中國叫響。《外來妹》之所以受到如此巨大的喜愛,恐怕正是因為劇中的6個外來妹,形象地濃縮了她們背後數以千萬年輕男女外出打工的命運。
中國第一代“外來妹”,恐怕得追溯到1982年。這一年,在深圳蛇口工業區投產了一家由香港凱達實業有限公司獨資興辦的玩具廠。由於公司需要大量勞動力,於是從廣東各地農村招募了上千名年輕姑娘,占到當時蛇口外來妹的“半壁江山”。 其後,越來越多的廣東落後地區的年輕人進入廣州、深圳等地打工。而隨著1987年3月“深圳特區首屆勞務交流大會”的開幕,無數內地青年也開始帶著夢想和激情,告別家鄉,踏上南下的列車。浩浩蕩蕩的打工潮由此拉開序幕。“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正是當時的真實寫照。沒有人知道,外來工這支龐大的隊伍究竟有多少成員。
僅從廣東全省來看,據有關部門2007年的估算,外來人口總量約為2000萬。這些農村剩餘勞動力,為城市發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提供了重要的勞動力積累,也實現了巨大的商品價值。而
對農村來說,他們寄回了一張張浸透汗水的匯款單。僅以深圳為例,在1990年至2004年的15年間,參與深圳建設的外來工累計向內地匯款820.5億元。
法律保護
在2005年政協黑龍江省第九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黑龍江省婦聯遞交提 案,建議給進城務工婦女市民待遇。使其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管理、同教育、同服務、同維權資格;加快小城鎮城市化進程,使進城務工婦女就地轉化為城市居民。 這項提案源於黑龍江省婦聯在黑龍江省範圍內開展了進城務工婦女權益問題的專項調研。該調研對進城務工婦女權益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了解。調研發現,進城務工婦女權益保護方面還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沒有機會繼續學習,子女入學困難重重,衛生保健得不到保障等等問題。 綏化、雞西、黑河、佳木斯等市先後出台檔案,明確規定保護進城務工人員平等的就業機會、開放戶籍管理、辦理社會保險、務工工資、子女就學及原有土地承包權等多方面權利,為包括進城務工婦女在內的務工人員權益保障提供了政策依據。
調查
黑龍江省婦聯組織了有500名進城務工婦女參加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000年以來進城務工婦女的生存發展環境逐步得到改善,但在勞動權益保障、教育、衛生保健、社會保險、人身權益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黑龍江省各級婦聯組織極少接到“外來妹”投訴權益的典型案例,這一方面 說明黑龍江省對“外來妹”權益的保護工作有了長足的進展,調查中發現,規模較大、管理正規的企業能夠與務工人員簽訂勞動契約,並足額按時發放工資,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較好的生活條件。如哈爾濱市某酒店,不僅對“外來妹”進行技能培訓,給予較高的工資待遇,還為她們提供了較好的食宿條件,實行半月發放工資制。典型個案的鮮見從另一個層面說明,“外來妹”對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缺乏清 醒的認識,隨意延長工時、拖欠剋扣工資、收取抵押金等不規範操作的普遍存在,使“外來妹”對權益被損害習以為常,放棄向有關部門投訴和進行維權。“外來妹”多數從事餐飲、服務、保姆等簡單的服務性工作,權益被損害的現象帶有普遍性,但往往不帶有典型性。 據黑龍江省8個市(地)婦聯的不完全統計,2004年縣(市、區)以上婦聯共受理進城務工婦女投訴案件248起,其中關於工資和工作時間長等直接侵犯務工婦女勞動權益的投訴案件就占投訴案件總數的51%。在黑龍江省婦聯的調查中,有67.6%%的人沒有與僱主簽訂勞動用工契約。然而當用工單位與務工人員之間發生勞動糾紛時,務工人員的權益常因沒有簽訂用工契約而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在被調查者中,有66%%的人不能足額按月領取工資,其主要原因是僱主以種種藉口進行剋扣。哈爾濱市某酒店一名務工婦女雖然與酒店簽訂契約時規定每月工資500元,但到頭來常因地沒擦乾淨扣掉幾十元甚至上百元,每月拿到手的工資只有300多元。還有的企業從工資中扣除一部分作為“保險費”,變相收取抵押金。據統計,67.4%%的被調查者每天工作在8小時以上,其中33%%的人工作時間在10小時以上;只有33.2%的被調查者能夠每周休息1天,其餘根本沒有休息日,甚至沒有節假日。經常超強度、逾時間勞動,嚴重影響了進城務工婦女的身心健康,甚至引發職業病。對於這一部分應該享有的權利,務工婦女基本上都採取了默認的態度,以保住目前的工作崗位。
由於文化素質低、法律意識淡薄,“外來妹”往往也成為最易“被侮辱的”和“被損害的”。2004年8月,黑龍江省婦聯成立了黑龍江省進城務工婦女法律服務中心。受僱於哈爾濱市一家粥鋪的小芹,工作第一天就不慎將一盆熱粥灑在身上,造成大面積燙傷,老闆不肯付一分醫藥費。絕望中的小芹找到法律服務中心,中心工作人員依據粥鋪防護措施不當據理力爭,最終粥鋪為小芹賠付了6000元醫藥費。大慶市一名“外來妹”在為顧客洗車過程中,因為被懷疑拿了顧客20元錢,洗車行的老闆娘將其叫到更衣室進行肆無忌憚地搜身,甚至將其衣服脫至只剩下胸罩和內褲,使她的人身權利和人格尊嚴受到了嚴重的侵害。最終在婦聯組織的支持幫助下,這名“外來妹”討回了公道。
教育問題是進城務工婦女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這其中既有她們自身受教育的問題也有她們的子女受教育問題。據對調查對象統計,有57%的人在進城務工時沒有接受過任何培訓,100%的被調查者沒有機會繼續學習。有64.2%的被調查者子女不能同城市孩子一樣入學,其中有的要交納較高的學費,有的為了省錢選擇較差學校入學,有的仍留在農村就學。務工人員的醫療保障條件,嚴重影響制約著進城務工婦女的健康。她們大部分人不注意“四期保護”,即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也沒有條件做婦科病檢查,平時生病也很少去醫院就醫。從城市醫療保險上看,進城務工婦女是邊緣群體,缺乏社會醫療保險和救濟。在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失業這五項社會保險中,只有少部分企業為進城務工婦女辦
理其中的一兩項保險。在調查中問到“你所在單位是否為你交納了社會保險”時,有近80%%的人回答未繳納,其餘20%%是正在辦理或已經交納,而其參保內容也只限於養老保險。
服務組織
外來妹之家隸屬於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是中國第一家為農村走進城市尋 找工作的“打工妹”服務的組織, 於1996年4月7日在北京成立,讓遠離家鄉的打工姐妹在城市裡擁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外來妹之家是打工妹管理打工妹,打工妹服務打工妹。打工妹之家多數工作人員都為打工妹出身。作為城市中新的弱勢群體,打工妹關注自已的前途,卻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社會資源;她們關注自己的生存,卻缺乏必要社會保障,她們關注自己的未來,卻不知明天的出路在哪裡?為此,“外來妹之家” 把維護打工妹群體的合法權益,改善打工妹群體的生存質量,增強打工妹群體的發展能力,作為工作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開展了多種活動。自2002年起,“外來妹之家”與新創刊的《打工妹》雜誌聯動,推進服務打工者的制度創新。作為中國最早服務打工妹的NGO組織,打工妹之家始終將人的發展放在第一位,並在努力嘗試建立農村婦女參與城市化發展的組織模式。
《外來妹》電視劇的播放,給改革開放的中國帶來春風,《外來妹》優秀旋律的主題歌,蕩滌著成千讓萬外出打工群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