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飛雲

夏飛雲

夏飛雲(1936—),中國當代著名民族音樂指揮家;1936年出生於浙江桐鄉;196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1961—1997年分別擔任上海音樂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民樂系副主任、教授;1969—1978年任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劇組中西混合樂隊首席指揮;1992—1993年任香港中樂團駐團指揮;在任期間,曾率領香港中樂團遠赴加拿大演出,受到觀眾及音樂界一致好評;1962—1999年兼任上海民族樂團、上海電影樂團、東方廣播民族樂團客席指揮;1997年退休後任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民樂指揮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留學生中國民樂合奏課教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夏飛雲先生 夏飛雲先生

夏飛雲(1936—),中國傑出的民族樂隊指揮家,我國第一位受嚴格音樂教育的民樂專業指揮。

夏飛雲1936年出生於浙江桐鄉,1953年攜帶自製的小提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小提琴專業。1956年考入民樂系樂隊指揮專業,師從楊嘉仁、衛仲樂等教授,1961年畢業後留校任教,並為山西、江蘇等省訓練樂隊;1969—1978年任上海京劇團《智取威虎山》劇組中西混合樂隊首席指揮。

夏飛雲具有深厚的中、西音樂基礎,熟悉各民族樂器的性能,深得中國音樂之神韻。其指揮動作準確瀟灑,作品處理深刻細膩,風格樸實,與樂隊配合默契,先後指揮過上海音樂學院民族樂隊、上海民族樂團、中央民族樂團、上海京劇團樂隊等,曾應聘出任香港中樂團駐團指揮,多次出國演出,多次赴香港講學,被譽為“出色的指揮家”、“有經驗的指揮家”。

1995年榮獲中國唱片第三屆金唱片獎指揮特別獎;1997年末退休後兼任上海音樂學院民樂指揮碩士生導師、留學生中國民樂合奏課教師。

2001年初率上海民族樂團赴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及奧地利、德國巡迴演出,獲得高度評價;夏飛雲先生與上海民族樂團曾為香港雨果唱片公司錄製多集中國民樂精品唱片,如《春江花月夜》、《小刀會》、《夜深沉》、《陸春齡笛子藝術薈萃》、《迎春接福》等。

主要成就

夏飛雲先生 夏飛雲先生

夏飛雲先生曾隨指揮教育家楊嘉仁先生學習,還跟隨民樂大師衛仲樂先生學習民族樂隊的技法。如今早以自創了獨特的民樂指揮法,那就是他的四字箴言“恰到好處”。至於指揮的風格,他主張越精煉越好,“反對花拳繡腿譁眾取寵,一味在台上龍飛鳳舞,既沒骨架又沒章法。”

“從某種角度來說,民樂隊指揮更難,除了基本指揮法外,還要懂得民族樂器的性能、民族民間的音樂特性,比如指揮交響京劇,不懂京劇的‘行雲流水’等唱腔,僅靠樂譜是不可能指揮得了的。”他又說:“現今的民族樂隊,就編制來說,基本還是沿襲了解放前後那種將北方吹打和南方絲竹相結合的方法組建而成的,在這個樂隊中,所有的常規樂器,全部是流行於漢族地區的樂器,現在看來,局限性是很明顯的。我曾和同事們研究多年,認為中國是一個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都有著豐富多樣的樂器,何不把他們組建成一個真正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代表中華民族的民族管弦樂隊呢?其實,西方現今的交響樂團也是從五十多個國家中經過篩選出來的樂器組成。我們甚至可以構想組建東方民族管弦樂隊,這不僅是東方各國人民的需要,也是世界音樂文化發展的需要。如此,一個音色豐富、性能優越的新型民族樂隊完全可以和西方樂隊比美。樂器是工具,但不同於生產工具的工具。民族樂器的產生和流傳是同本民族的語言、風俗、心理、習慣等緊密相連,因此不能以生產工具先進落後的規律那樣簡單地以‘先進’的西洋樂器和樂隊來替代‘落後’的民族樂器和樂隊。民族樂器和樂隊,只能通過自身的變革來完善,並以此服務於民族、服務於世界。”

喜愛民樂的聽眾都會潛意識地想聽“夏版”(夏飛雲版),經過他的詮釋,不僅作曲家嘖嘖稱讚,聽眾也會久久不能忘懷,他說:“我挑選的音樂作品往往是不僅能感動我,還能看完總譜馬上就能哼上幾句的。”於是,在他此次音樂會上,我們可以聽到他精心“打磨”的《慶典序曲》(趙季平)、《月兒高》(彭修文)、《沙迪爾傳奇》(劉湲)、《夜深沉》(吳華)、《雲南風情》(關乃忠)、《十面埋伏》(劉文金、趙詠山)以及他當年指揮的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

錄音作品

雨果唱片·夜深沉

夏飛雲先生與香港雨果公司錄製的音樂唱片 夏飛雲先生與香港雨果公司錄製的音樂唱片

《夜深沉》是一張早期雨果的出色民樂錄音,收錄了各種各樣的胡琴專集名曲,從常見的二胡、京胡,到較少聽的高胡、板胡,是一張值得擁有的中國弦樂大全,用於試聽其音域不會過於局限,因為這幾種胡琴是各自在高、中、低音部作為自己的特長。

《夜深沉》(京胡獨奏曲)以崑曲《思凡》一折中《風吹荷葉煞》的四句歌腔為基礎,經歷代京劇琴師的加工改編髮展而成。在京劇《擊鼓罵曹》和《霸王別姬》中用以配合彌衡擊鼓和虞姬舞劍。解放後,有人用作獨立器樂曲演奏。樂曲標題沿用我國詞牌取名時常用的辦法,以唱詞首句“夜深沉”三字命名。在鏇律線方面與《風吹荷葉煞》差別不大,而《夜深沉》以堅定有力的節奏的一氣呵成的鏇律進行,替代原型垛句的鏇律結構,因而使 音樂形象產生了很大變化,將原來表現哀嘆不幸和怨恨人世的音樂情緒,改造成剛勁有力的精神氣質,並發展成一首曲調剛勁優美,結構嚴謹,布局合理的優秀樂曲,充分表現出琴師們的卓越創造力。它的演出形成獨特,由京胡演奏,以擊鼓相伴。富有中國氣派的擊鼓藝術使樂曲更添光彩。

改編者集各家演奏版本之長,進行加工改編,將樂曲結構擴展成有引子後接慢板、中板、快板的板式鋪排。曲調由繁至簡,在快板段落作了較多發展,其中有大鼓的獨奏及鼓與京胡的競奏,使原曲的精華--剛勁且優美的音樂得到充分優美的表現。

雨果唱片·小刀會

夏飛雲先生與香港雨果公司錄製的音樂唱片 夏飛雲先生與香港雨果公司錄製的音樂唱片

畢繫舟曾經撰文說:“這款錄音由夏飛雲指揮上海民族樂團灌錄,流暢自然,駕輕就熟,顯然是大家都已熟悉的音樂,在風格上基本上仍掌握得到,能夠將60年代《小刀會》的原唱班底——上海歌舞劇院的合唱團找來錄唱了《小刀會》的兩段合唱曲,也就更能增強了樂曲的地道韻味了。”

這話並沒有誇張,選來錄音的曲目實在很經典,這張唱片的副標題就是《五、六十年代經典中樂合奏曲》, 這說明雨果《小刀會》的錄音已不是五六十年代精典中樂合奏原版,而是九十年代初上海民族樂團根據當時的樂團編制而編配的版本(當時的執筆人大有可能是朱曉谷先生)。原作曲的商易先生於2001年底或2002年初為何沒有參與進來,就不得而知了。《小刀會》以前曾出現在香港黃梅調電影的配樂中,董榕森還曾經仿寫成<還我河山>一曲。

在聽《小刀會》的時候,尤其要注意序曲部分,這也是《雨果發燒碟》系列中的輯錄之選了。你喝一杯淡淡的茶,慢慢聆聽這段序曲,就會覺得樂隊的演奏空間相當緊湊。儘管如此,每件樂器的座標依然清晰可辯。如果在家裡聽這段節目的時候,感覺樂器擠成一團,應該首先從房間的聲學上找原因,著手改善一下自己聆聽環境。開頭第20秒和第43秒時出現的那兩次震撼人心的鼓聲,用的是位於舞台右後方的低音大鼓,聲音結實而有力。低音大鼓的音像位置聽上去應該跟鈸差不多在一起。大約在3分多鐘的光景,舞台後方的當中部位響起了勁力十足的定音鼓,定音鼓的音色跟低音大鼓不一樣,在音響系統里應當聽得出兩者的差別,有些發燒友使用的揚聲器存在著輕度的聲染色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兩種鼓聲就不那么容易區分了。稍後快結束的時候,有幾記響亮的鑼聲,方位感相當明確。不過說回來,其《序曲》的低音大鼓錄得相當霸道,更坦白地說是“茹毛飲血”,呵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