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亮熹

夏亮熹

夏亮熹,1941年生於重慶,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成都畫院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四川省藝術院東坡書畫研究院院長,深圳市韓江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四川省美協中國人物畫藝委會特邀委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夏亮熹,1941年生於重慶,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成都畫院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四川省藝術院東坡書畫研究院院長,深圳市韓江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四川省美協中國人物畫藝委會特邀委員。多年從事中國人物畫創作研究,1982年,黃胄來川,親選“踏雪詠梅圖”為中國畫研究院收藏,“春江花月夜”獲台灣華夏國際藝術展銀獎,“満江紅”獲中國美協等主辦慶祝建國五十周年詩書畫大展優秀獎等。作品分別為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黃帝陵等收藏。傳略及作品收入“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香港“當代中國名畫鑑賞”,岀版有“夏亮熹國畫”四種。1997年美國紐約傳記中心評為“世界著名藝術家”,載入“世界藝術家名人錄”,1998年聘為北京大學百年校慶書畫展藝術顧問,1999年聘為中國詩書畫研究院美術研究員。2003年在深圳美術館舉辦“四人迎春畫展”,2009年在第五屈深圳文博會雅昌藝術舘舉辦“夏亮熹國畫展”。2013年成立四川省藝術院東坡書畫研究院任院長,2015年《天當被·地當床》入選全軍紀念抗戰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美展。

藝術年表

名家題字 名家題字

1957年入四川美院附中。

1965年畢業與四川美術學院繪畫系國畫專業。

1978年《周總理在成都燈會》獲成都市第一屆國畫展覽優秀作品獎。

1980年成都畫院成立,調任該院專職畫師;《辛亥路潮》參加成都畫院第一屆作品展,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編入文獻片《辛亥革命》。

1981年《天當被,地當床》獲四川省美展優秀作品獎,後選送香港等各地展出。
黃胄先生來川,選定《踏雪詠梅圖》為中國國家畫院收藏。

1982年應邀赴北京中國國家畫院研修,得黃胄,葉淺予,蔡若虹諸先生教宜。

1983年蔡若虹先生提詞“夏亮熹國畫展”。

1984年作品及傳略入編浙江人民出版社《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

1985年《少年日課》為青島博物館收藏。

1986年《娥眉山月》為黃帝陵收藏。

1987年《狹路相逢勇者勝》參加建軍六十周年展覽,為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1988年《巴山夜雨》為重慶紅岩革命紀念館收藏。

1994年《春江花月夜》獲台灣華夏國際藝術展銀獎,作品及傳略收入香港版《中國當代名畫鑑賞》。

1996年《李白行吟圖》獲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作品展一等獎。

1997年美國紐約傳紀中心評為“世界著名藝術家”,載入《世界藝術家名人錄》,北京大學聘為“北大百年校慶書畫展藝術顧問”。

1998年香港美術學院聘為榮譽教授。

1999年《東坡積雪圖》參加中國美協等主辦“紀念張大千誕辰100周年書畫名家精品展”。
《出席新疆文藝晚會》參加中國作協,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主辦“慶澳門回歸馬萬祺詩詞選粹書畫展”。並參加人民大會堂大型筆會。

2000年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夏亮熹國畫》華君武先生,黃苗子先生題詞。

2001年被評為國家一級美術師。

2003年由深圳美術館主辦“夏亮熹,建華,吳樹君,郭加迎春書畫展”。

2007年成立“蘇東坡中國國家畫院”任院長。

作品賞析 作品賞析

2008年為成都政府新大樓繪製巨幅國畫《詩聖杜甫》人民日報海外版1月4日專版介紹了作品。
1月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4版整版介紹夏亮熹老師及作品。刊登了夏老師的藝術簡介及照片,同期刊登刊登作品是《愛蓮說》《晚禱》《散花圖》《東坡積學圖》《嫦娥》

《長相思》《赤壁懷古》共七幅作品,以及華君武先生為夏老師的題字《夏亮熹國畫》、黃苗子先生為夏老師題字《藝海無涯》兩幅。

2009年深圳南山區文化局、鵬寶軒畫廊主辦“尼瑪澤仁、夏亮熹、謝季筠、曹小欽、徐壽鵬早春五人畫展”。深圳第五屆國際文博會雅昌藝術館舉辦“夏亮熹國畫展;深圳市韓江文化研究會聘為名譽會長。

2010年11月,《諸子百家》參加成都畫院成立三十周年展覽,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

2011年北京榮寶齋雜誌第一期刊登發表作者作品及評論文章。
2015年《天當被·地當床》入選全軍紀念抗戰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美展”

名家評論

夏亮熹人物畫

邵大箴

人物畫發展到今天,表現語言和媒介越來越多樣,這是為從事人物畫創造的人們視野越來越開闊,可以吸收的資源越來越豐富,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在這樣一個崇高藝術多元化的時代,人物畫的品評價值很難定為一格,很難有傳統程式的標準來加以衡量和要求。但是人們在面對人物畫創作中林林總總的表現樣式時,還會用一把恆定的標尺來加以衡量,那就是藝術格調。繪畫中的“格調”說起來相當抽象,似乎看不清,摸不著,但是人們在欣賞、品評作品時,能在畫面語言中流露出來的情緒、氣氛中感受到它的存在,它是一種精神、氣質,這種精神和氣質的獲得當然脫離不開作者的藝術技巧,但更與作者的藝術修養密切相關。人物畫中的格調無非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面:取材、章法和筆墨。其中最能體現人物畫品格的是筆墨。傳統國畫的筆墨有自己的一套規範即程式,為後人研習提供了便捷,但是,如果一味依賴傳統而無求新之意,便會落入前人窠臼。反過來,在求新之時,若無豐富的藝術積累,作品又會陷入膚淺。藝術家們既要遵循人物畫傳統精神和前人技巧,又要大膽創新,在這兩者之間馳騁自己的才能。這就全是他們自己的膽識和智慧了。

新時代以來,不少有才能的藝術家在這方面艱苦探索,做出了成績,夏亮熹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人物畫給人突出印象是不落俗套,在傳統的基礎上通過觀察研究,適當吸收其它畫種的技巧,在人物畫創造中自出新意。

夏亮熹作品的選材很專一,大多以古典人物的意趣和情懷為題,選材的同時也給他的藝術表現增加了難度。他要加入自己的藝術經營和構思,也不是“怎樣畫”,來獲得畫面效果,建立自己的藝術面貌。經過不斷摸索,他認識到在“怎樣畫”中,最重要的是寫意畫必須寫,而且寫的是意不是形,在這方面他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尋找到新的途徑。在全面掌握筆墨交通的基礎上,把結構與抒情敘事結合,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素描對線條的表現的制約,而使人物畫創作更具寫意性,他的作品《佛法西來》、《東坡積學圖》、《大江東去》、《千里共嬋娟》等,都充分發揮了傳統筆墨和線的寫意性,將素描對筆墨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點。他的沒骨技法也是值得一提的如《嫦娥》、《春江花月夜》、《鄉中水》等作品中,在傳統的潑墨、沒骨等技法上創意出新,看起來深具魅力。

也許有人會問,夏亮熹描繪的人物畫系列,是不是距離當下沸騰的時代太遠,是不是缺少時代感?其實,正如本文前面所說,藝術反映時代變革,不僅僅體現在題材上,同時也表現於藝術語言。夏亮熹創新的人物語言本身,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我們相信,夏亮熹在人物畫創造上,還會取得更大的成績,因為他有堅定的方向,有執著的追求,對人物畫有獨到的體悟。

夏亮熹幾十年的藝術實踐,印證了“學貴有悟”可謂是至理名言。

作品賞析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